言论

火箭虚强,马华太弱/章龙炎

多年来,人们常用“恨铁不成钢”来形容马华,指责其在维护华人权益方面软弱,甚至“出卖”华社。然而,华人社会基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仍给予马华一定支持,毕竟“有人在朝好办事”。换句话说,在华社眼中,马华是一块铁,但始终炼不成钢。

自2008年全国大选以来,华人选民对马华的支持持续下滑,反之,民主行动党成为华人的“真命天子”。

为什么行动党能取而代之?因为它让华人相信,它比马华更有能力捍卫华人权益,甚至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地位,让华人摆脱“二等公民”甚至更低等的待遇。

事实上,许多华人对行动党的信任,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迷信”。他们忽略了一点:行动党自称“全民政党”,而非像马华一样的族群政党。

这意味着,捍卫华人权益对马华而言是“原罪”,但对行动党而言则是一个可以灵活操作的政治工具——它可以利用华人关注的议题攻击马华,以争取选票,但在掌握权力后,便可理直气壮地推卸责任,声称自己是“全民政党”,无需专注华社议题。

然而,行动党的双面手法也让其陷入政治困境:前方得不到马来选民的支持,后方又无法放弃华人的“铁票”——这批票仓,若长期得不到兑现承诺,便会生锈腐蚀。

这种困境最直接的表现,便是行动党至今仍紧咬着已经没落的马华不放,逢事必拿马华做文章,甚至到了“恬不知耻”的地步。

火箭难打入马来选民市场

为何一个“当权党”仍需依附昔日的对手,刷存在感?答案很简单——行动党在马来社会始终打不开局面,即使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曾试图替行动党“推销”,仍难以打入马来选民市场。

面对行动党的操作,华社是否该思考:马华已式微,行动党却仍要靠攻击马华维持自身的强大,究竟是马华太无能,还是行动党太虚弱?

华人支持行动党,是希望能在马来西亚活得更有尊严,可行动党始终未能突破马华的框架,那么,到底是谁没有尊严?

过去,马华被批评“当家不当权”,如今行动党借攻击马华来模糊视线,难道就成了“当家又当权”?

对马华而言,战略上应跳出被行动党牵制的被动局面,沿用“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理念回击行动党,而非随行动党起舞。

以近期的“茨厂街中文牌楼”风波为例,马华若能先表明自身立场,再顺势让行动党回归其“全民政党”定位,行动党最终只能落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境地,可惜马华未能把握机会。

归根结底,行动党的“强”,并非自身强大,而是马华过于孱弱,未能有效反制。政治理念已然破产的政党,依然能“理屈气壮”,其中关键,不在行动党,而在马华本身。

 
 

 

反应

 

要闻

“联名争取猪肉档复业” 邱光益:王祺翔做得对

(新山3日讯)土团党柔佛州非巫裔臂膀组织宣传局主任邱光益全力支持马华东甲县议员党鞭王祺翔,以透明化方式,通过各种合法管道向小拿破崙主义的县议会主席施压,包括向民间争取联署签名醒觉运动,以恢复原有2档猪肉档继续在东甲巴刹內营业。

邱光益今日发文告谴责标榜多元化党性的公正党礼兰国会议员赛依不依欣至今装聋作哑,以配合行动党东甲州议员黃俊历的所谓低调協商。

猪肉档迫迁破坏和谐

“一旦内部低调协商失败,区区2个在原址经营了40年的猪肉档被迫迁出,肯定成为未来全柔各地公共巴刹翻新的样版,甚至辐射至西马各州,成为一个破坏我国独立67年來,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商共赢的良好经商环境。”

邱光益也呼吁当地选民支持该党组织青年团团长的林耀进的积极性建议,如希盟国、州议员不予重视和怠慢,应在下一屆换人來做,俾为地方上谋求更好的服务和福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