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感观问题/江振鸿

经济部长拉菲兹日前表示,国人外出用餐成“瘾”,以致每到月底钱不够用,因此即使现在国内通货膨胀率已下降,但民间却仍未察觉。
首先,我数周前的一个周末,去了一家新开张、价格绝对比小贩中心来得贵的台湾餐馆用餐,结果得拿号码苦等座位约一个小时。
上周末回了一趟内子位于马六甲的老家。第一天的晚餐后,到了一杯咖啡价格动辄十多令吉的某著名咖啡连锁店喝咖啡,座无虚席,得等了超过十分钟才有空席。
第二天到了一间顾客群体以巫裔同胞为主的烧鱼专卖店,在选择鱼类以让店家烹饪的柜台排了小半个小时的长龙。这一餐我们一行十多人吃了300多令吉。我观察到我们隔壁前后座的食客所点的菜肴更为丰盛,所以价格比起我们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天前,“不小心”读到了宝腾汽车今年迄今销售量亮眼的新闻。
我最近的“身家”也有所上涨,因为有更多的人出游,造成我的重仓股亚航业绩大好,股价持续上涨。
所以,所谓的物价上涨,是否都只是大部分人民感观上的问题,实际上大家日子却仍过得很滋润,舞照跳马照跑?
消费驱动经济增长
拉菲兹所谓的民间仍未察觉国内通货膨胀率已下降之论,是否只是一个公关问题或所谓的政治不正确?因为物价上涨就算不会造成负担,然而只要东西一涨价,总是会让人感觉不爽的。
第二,身为经济部长,拉菲兹应该明白,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餐饮业更是我国经济的主要一部分,不少国人是以饮食业为生计。
如果每个人都在家自煮没有外出用餐,不但也许会造成餐饮业的倒闭潮。从而酿成另一波的失业潮,更会影响了一些上下游的相关行业。
例如,不少农民及渔民的生计是依赖餐饮业的庞大需求量;一间商场的其中主要租户之一是餐饮业;而餐饮业更是支撑着我国商业房地产的发展,因为我国几乎所有的商业区发展项目,都能看到餐饮业的入驻。
这些生计及行业一旦受影响,其所带来的后果,恐怕不亚于通货膨胀率的上涨。
应专注经济振兴马币
更何况一些餐饮业例如小贩及路边摊的创业门槛极低,成了不少失业者和一些低收入家庭改善生计或暂时渡过难关的方式,让政府省却了不少“麻烦”。
大家是否还记得行动管控令期间,属于餐饮业下游行业的送餐行业及时崛起,让不少家庭的生计在那段艰难的时刻,得以维持下去?
所以,经济部长拉菲兹与其“变相”不鼓励人民外出用餐,倒不如专注于改进我国经济结构,以改善我国的经济,并振兴马币汇率。
一旦人民的收入及购买力追得上物价的涨幅,通货膨胀率,还会是个课题吗?
操控数据的真相/江振鸿
贸易逆差是否操弄数据?常言道,数据是不会骗人的。但事实上,数据可以被操弄,例如选择性公布,或采取某些片面的数据作为依据。
举个例子,我国某些单位时不时会发布一些危言耸听的数字,例如宣称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劳工每年从我国汇走了天文数字般的金额,但却对这些劳工为我国经济所带来的效益只字不提。
以所谓“贸易逆差”为借口,美国几乎对全世界发动了关税战。
然而,难道有关方面真的天真地认为,一台在中国代工厂制造并出口至美国的苹果手机,其售后所得利润会完全归于中国代工厂?
身为美国品牌、且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苹果公司,就没有从中赚取一分钱?
这就如同,一辆在我国组装的本田轿车,其售后所得利润是否全归我国?身为投资方的日本本田公司,难道就没有从中受惠?
全球供应链纵横交错
即使是由中国制造的中国本土品牌产品,例如华为,也不能说其出口利润就完全归于中国。
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产业供应链早已纵横交错。中国纵使被誉为“世界工厂”,也不可能制造完一件产品所需的所有零件。
美国当局声称其长期贸易逆差,即进口大于出口,因此经济利益受损。但几十年来,美国却一直稳坐世界经济龙头地位,美元优势也无人能撼动。
所以,有关方面是否也在选择性公布或引用某些片面数据,作为发动关税战的理由?
当然,据了解,这场关税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迫使企业回流美国本土设厂,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一般出口,除了成品消费品,也包括半制成品和原材料。而半制成品和原材料,对美国本土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事实上,美国的工业模式一直是我国所极力追求的方向。
迁走低端 保留高端
许多美国公司把低价值、低技术的所谓“低端”制造业生产线迁移至包括我国在内的低成本国家,而将高端生产线保留在美国本土。
即使有些美国公司在美国本土没有生产线,也设有设计、研发或市场开发中心。
我曾在不少美资厂商工作过,这些厂商常在我国生产低价值、低技术的半制成品,再出口回美国本土的工厂进行最后的组装与测试。
虽然这些低端半制成品往往占据整个产品80%的工序,但其价值却仅占整件产品区区20%。
正是这些在他国制造并输入美国的低端产品,成就了美国本土的高端工业,使得美国员工得以享受高薪,也使得产品能够保持价格竞争力。
因此,若一刀切强行将所有工业迁回美国,无异于不切实际。毕竟,美国的生产成本加上美元汇率,根本无法与现有生产基地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