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官泰发

迈入2018年的第一件事,除了安排好开门七件事,就是必须调整生活作息时间,以配合孩子上下学及补习的时段。

在身为人父多年之后,深深体会什么叫做“养不教,父之过”。如何教导孩子成龙成风,而不是变成“啃老族”,确实是一门永远都学不完的学问,这应该也是为何“虎妈”曾在早前红极一时,但也引起两极反应。



资本主义社会对我而言就好像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所说的“丛林状态”,换言之,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甚至可能是机器人林立的大环境中,我可以预见孩子完成学业踏出社会后,肯定只会面对比我这一世代更为严峻的挑战。

应给孩子留根与翅膀

如果孩子即将面对的是一个这样的大环境,试问我们是不是应尽早就让他们拥有良好的求生能力?有鉴于此,个人非常认同这一句话,“父母应为孩子留下两样东西——根与翅膀”。

为了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能力,我和太太确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众所周知,如果孩子要在未来自由翱翔,则除了母语华语之外,他还必须掌握基本的英语能力。但这里必须澄清的是,个人极力反对“英语教数理”这种极糟糕的政策。



长女自小学迄今,自己几乎风雨不改载送补习,希望通过补习提升她比较差劲的科目,特别是英文。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她在刚出炉的初级评估考试中,在英文口试与笔试拿到1A1B。这里需强调的一点,个人感到欣慰是因为她终于有了一对翅膀。

确保不被机器人打败

分享儿女经的目的,旨在说明个人因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变来变去,以及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各种方法确保孩子将来不被机器人打败。

平心而论,在看到诸如小六检定考试(甚至建议废除)及初中评估成绩不可公开、不准奖励优秀生、停止依据学生的成绩分班,以及全国教师专业职工会呼吁教育部针对学生惩罚事宜发出全新通令,避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报道后,个人确实搞不懂教育部究竟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我想所有把孩子送到学校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学到基本的生存知识与技能。如果中小学的学习历程完全与现实社会脱节,试问为人父母者该如何告诉孩子,大学入学需要看成绩,应征工作需要考试,成为专业人士需要考试,而且触犯法律与违反校规不同,前者是会被判坐牢的?

教育政策的朝令夕改,只显示了掌权者根本不知道本国基础教育究竟要追求什么,以及该如何鼓励孩子努力学习。身为人父迄今,我只告诉孩子只要在考试过程中努力温习,就算考全级最后一名,也是我心中的第一名。

简言之,我们的教育政策是不是严重与社会脱节了呢?

反应

 

言论

学习语言强迫不来/蔡晓薇

在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的立场,掌握英文是大马保持竞争力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在一直迅速发展的科学和数学领域。

他曾提醒,全面发展马来文是国家的愿望,但也不能因此牺牲可获取知识的重要语文。

风水轮流转,到了现任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他则指对语文的掌握不是零和游戏,注重掌握英文或其他语文,并不意味着就此边缘化或减少对国文的注重。他批评一些精英分子过度痴迷于英文,甚至不惜轻视作为国家官方语文的马来文。

政府维护马来文作为国语的立场毫无问题,包括早前坚持致函政府单位的信件必须以马来文书写,否则会被无视及退件之举,也凸显了政府捍卫马来文的努力方向。

而身为大马公民,掌握国语自然是责无旁贷,轻视作为国家官方语文的马来文,绝对不可取。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迷人及独特之处,不容他人轻视。然而说到底,要学习什么语言最终都是个人选择,能精通某种语言更是胥视个人努力及天份,逼不到,也强求不来。

大马人一般上能掌握多种语言,但可能并非样样都精通,若能对某种语言痴迷,才有把它掌握到极致的决心,这当中没有对错之分。

英文成职场必备技能

英文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它在职场上已成为一种必备技能。除了其国际实用性以外,英语之所以在世界广为普及,也归功于流行文化与软实力的广为流传。

把视线拉回学习国文这回事,这对国人来说除了是责任感使然,是否还能增加其他诱因?语言是文化与历史的载体,三者也是共存的关系,若能从发扬马来文化与我国历史中着手,发掘出吸引更多人去学习并掌握马来文的动力,肯定会比单纯的责任感驱使来的更自在和有趣。

语言掌握确实不应该成为“零和游戏”,身在多元语言、文化及宗教的大马,人民能否均匀掌握所需语言,也与大马教育体系息息相关,若基本教育不到位,一切只是纸上谈兵。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