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独中教育应马上改革/林德胜

为了能够让独中继续延续,不会因为时代的改变被淘汰。为了捍卫华教,令华教能够继续茁壮成长。独中的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虽然独中早就在2005年,在董总的号召下,推出“独中教育纲领”。无奈在领导层因为纠纷关系,导致改革被搁置下来。



引领期盼,董总终于正式推介“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

这个计划将会在三年完成,其主要目的地就是确保独中能够顺利发展,保护独中的未来。

培养优秀人才

董总专案小组草拟为期十年的“独中教育大蓝图”。其主要的宗旨是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社稷做出贡献。

虽然独中教育,在我国至今三十年还未受到政府承认,但是因为学术水平偏高,得到国际各大学的认可,虽然没有政府承认,但是在私立大学升学的确是没有问题。



虽然独中时常在大选前成为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政治筹码,但在大选后,中央政府不再提承认统考的事项,令华社非常难过。

在华社的大力支持下,独中教育的道路虽然坎坷,但是依然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逐渐开出了胜利象征的花朵。

教学理念不同

东西马的61所独中,虽然课本统一,教学理念却有不同之处。

举个例子,单轨与双轨制度。在双轨制度下,学生在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后,可以选择不升上高三。相反之下,单轨制度只是需要学生完成统考文凭。

独中面对的困境,包括学生的来源。参差不齐的学生人数,导致独中的教学环境欠佳。当学生人数减少的时候,老师压力的增加,对独中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语的掌握程度,虽然是独中一直强调的事项。独中的教学方针,还是以华语为准。虽然马来文、英文,在马来西亚普遍使用。校园环境过于注重华文,也导致学生的马来文、英文程度欠理想。

国际学校的成立,吸引更多家境不错,品学兼优的学生就读。

这成为独中的另一个挑战。要在国中、国民型、国际学校中脱颖而出,需要在教育上做出重大改革,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读。

独中的教育改革,不只是需要妥善的计划拟定,而是需要刻不容缓地执行改革。

改革虽然需要时间,但是不改革就是等待着灭亡的开始。

独中家教协会、董总需要相互合作,提升独中的教育质量,为独中的未来做出充分的打算。

反应

 

言论

独中应朝多元文化共存/朱键鸿

独中在经历了六十载的发展,其特色是什么?华教先贤们努力坚持传承华文教育、积极打造素质教育,在当代还能作为独中的招牌吗?

在华裔出生率日益下降、国际学校林立竞争、家长对教育的高要求等许多条件的改变下,独中的办学与定位已然受到挑战。许多学校已在课程和招生上寻求不同出路,但仍不时出现乖离独中本质的争议。

借着本年度华教节主题,透过再思林连玉精神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我想提出另一个可能的策略。

发展多元文化教育

林连玉等人当年在主张单语的国家语文教育政策下,坚持保留母语教育、力求传承华人文化,可谓为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若说独中本身即是多元文化体现的存在应不为过,然而仅此并不足矣。我们还需继续探问独中如何在这片多元文化的国土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多元文化的核心是“差异”、“冲突”和“共存”。了解差异的本质和形成方式是最基础的一步,接着需要揭露差异背后的矛盾与冲突,再透过理解差异政治的运作模式,开展差异如何共存的机制。

独中存在差异吗?这里的差异不单指族裔,还包括性别、宗教乃至性倾向等。只有肯认了差异的存在,并从主体认知到不同的需求和观点,才能形塑足够包容的环境。

独中的课程教学、行政文化和学校活动中是否有推广对各种差异进行更全面的认识?除了一般所做的佳节文化推广,对差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表达是否有所了解?

或许很多学校不想了解差异,是因为害怕背后的冲突。我们潜意识中认为冲突耗费成本甚至影响和气、挑战权威,总习惯说“尊重差异”的我们,却以为只要不评断不干涉就好,然而缺乏处理冲突的多元文化可能只会落入相对主义的困境。

差异背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是冲突需处理的要点,其中对主流意识型态、优势文化和各种压迫的检视,省思权力与资源的重新配置、学习的内涵与个人的态度,是学校在处多元文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契机。

打造属于全民独中

有了对差异的了解、冲突的处理,才有可能应共存共荣展开对话。文化间的对话是平等的、没有层级的理解,过程中对话机制的设定与最后的讨论结果,也应是集众人共识所决定,这是公民素养的养成,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础。

主张母语教育、坚持文化传承的独中,有没有可能以自身的经历引领马来西亚的学校教育走向一个真正的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增多的友族师生、日益革新的社会文化和越见复杂的社会组成都是很好的契机。

在能肯认和欣赏自身文化的前提下,也能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即保障每个人,也保障独中的生存。打造属于全民的独中,或许是新的可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