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用钱推环保/方城

环保这课题,也推广了近20年了吧?犹记得初期,为了让人们自动自发进行环保工作,如:分类垃圾,回收资源,所以当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进行环保活动,让学生把家里可以环保的物品,如铝罐、旧报纸等带去学校,然后颁发奖金给收集到最多物品的班级;环保公司也用金钱收购一般老百姓收集到的环保物品。

当年我们常听到的口号很多,类似:“垃圾变黄金”,“铝罐可以换金钱”等等,学生为了让班级获胜或让自己多一些零用,都很积极“找垃圾”。这是金钱的魅力,“有钱可使鬼推磨”实所言非虚。

而今,20年过去了,当年积极参与环保的小孩也长大了,试问他们真正有环保意识了吗?当年被金钱“诱惑”去环保的孩子,如今真的在环保了吗?

也许有,但肯定不多。因为到了今天,我们还是不断鼓吹环保,用各种看起来像在为环保而努力的方式,但其实只是让某些厂家多一种牟利的方式,也让消费者深信“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几年前,坊间鼓吹用环保袋购物及用餐盒外带食物。自带餐盒者,还可以得到一些回扣;反之,若要求用塑料袋,就得付费购买。于是,环保袋的风气就吹起了。

开始阶段,环保袋成了商家给消费满某数额者的赠品,本意是希望下一次他们会记得带出来。

环保袋多到不环保

然而,环保习惯没有养成,后续就不会有携带环保袋这回事。于是,每次消费满额就拿环保袋,久之变成环保袋随意丢,数量多到不环保!

为此,当我听说槟城即将采取提高塑料袋的价格来加速落实环保时,不禁感叹万分。一个塑料袋从20仙提高至1令吉,这也是用钱来环保的方式,我们一直没有做到的是让人们自觉环保,不是被逼环保。

说实在的,这与在学校用钱来吸引学生环保及用罚钱的方式来让学生记得做值日生的方式是一样的。这方法在短期内,对某一些人来说也许有效;长期而言,真的只是白费心机而已!

毕竟,对有钱有能力但无环保意识的人来说,他们不会在乎这两角一块的;反之,对没能力的人来说,这就是另一种负担了。他们也许会因为钱而努力“环保”,但终究还是没有培养起真正愿意环保的意识。

这就好像一个人因为怕被罚而值日,但他会因此而爱整洁吗?肯定不会!

再说,现在的塑料袋其实都容易分解,顾客若会拿来当垃圾袋,不必特地去买垃圾袋,不也是一种环保吗?总之,我们若深知金钱无法达致长远的效果,但为何还是有许多人喜欢用?感叹的是,政经文教界现今皆如此,诚属可悲啊!

反应

 

言论

罚款的可行性/方城

最近,教育界纷纷扰扰,学生教师问题连连,让人不禁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大部分源自惩罚不得当所致。

近年来,为了匡正学生,甚至是老师的不当行为,校方经常会采取罚款的方式。我不晓得这样做的成效会有多好,单在学生的抱怨声中,就听到他们说:这真的是吃人的学校,什么都要钱!我也不知道捐了多少钱买这款昂贵的发夹和袜子了!

无羞愧心难以纠正

由此可见,学生对犯错罚款这一事,并无羞愧心。没有羞愧心,偏差行为就无法获得改善。这样一味的罚款,只会让家庭富裕的学生“意气风发”,更加忽略法纪;让家庭贫困的孩子更加忧心,担心自己成为班级的霸凌对象,郁郁寡欢。

同样的,对已成年的教师实施罚款,其实也无法让教师改善行为,反而会心生怨怼!人心不在,还起嗔恨心,工作就会敷衍塞责,这是管理人的大忌。

犯错罚款适得其反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和新晋教师基本上生活环境都有异于从前,他们没有太多忧患意识,对于花钱更是舍得。这样的世代,基本上不会对罚款有什么执念,所以用罚款来纠正行为,恰恰就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更加势利,认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大家喜欢把这责任怪罪于家长,然而,我们也别忘了,家长的观念也是学校“培育”出来进而变得根深蒂固。

据悉,在新加坡,现在违规泊车或乱丢垃圾的惩罚也从原本的罚款转换成社会服务了。在各区执行惩罚之际,各传播媒体还得全程跟随,为被罚者全程录影。这样做,其目的不外乎唤醒受罚者的羞愧心,让他们深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所有的教育,都必须始于理解与关心。人心肉做,我始终相信爱与关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也许训导处教师认为“棒下出孝子”,毕竟训导处不是讲爱的地方,它不同于辅导处,然而在纠正偏差行为方面,我们应该依个案而个别处理,一律用同样的在惩罚,反而会起反效果,造成有些学生变本加厉、有些则因恐惧而选择轻生。这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啊!

毕竟,羞愧之心,才是让人改变的重要条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