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留得拉曼在.../章龙炎

有些“学者”很坚定的说,拉曼大学学院的成立证明马华的无能。我不知道他的“判决”的根据为何,但可以肯定一点的是“主观判断,求证免谈”。

拉曼大学学院在1960年代末成立,有其历史背景,还有当时的政治社会大环境。这些“学者”不是不知道,只是为了让大家觉得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样,才会大发厥词,语不惊人死不休。



其时,华社的所谓华教人士,大力要求政府允许设一所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的独立大学。当时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根本就不可能。敦陈修信当时以一句“地狱结冰”(有人翻译成“铁树开花”)来形容,是实话,但却因而“得罪”了华社,让华社对马华很反感。

这些“学者”指马华无能,是因为当时马华“妥协”,因此很多华裔子弟“退而求其次”进拉曼学院,而不能“光明正大”的进入政府大学。华社只看到马华妥协,却没有看到巫统的妥协。

当时的马华,没替华社争取到独立大学,却借用在朝的便利,成立了拉曼学院。多年以后,大环境改变,有更加适合大专院校发展的客观环境,私立大专院校如雨后春笋成立;华社的三所民办学院也先后成立。

我想,很多华裔同胞视而不见的是这么一个事实:50年来,要是没有拉曼学院,每一年从中学毕业的无数华裔子弟,特别是家境不太富裕的子弟要何去何从?

要是马华与华教人士一般见识,非要独立大学不可,不妥协,这些中学毕业生命运会如何?我们也不要忘记,拉曼学院不只为这些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深造机会,同时也为国家造就了不少人才。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材烧

这难道不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的中华智慧吗?说马华无能的“学者”希望看到的只有无休止的权力斗争,玉石俱焚,才能显示马华的勇敢?

更加糟糕的,可能还是潜意识里以种族优越感来“审”马华:一边骂马华是种族政党,一边又要马华为华社做事。这是不是一些人所说的人格分裂?

其实,林冠英最近针对拉曼大学学院(还有与马华有关的优大)的言论,与这些“学者”的“无能论”有很大的落差。在行动党眼中,拉曼是马华对华社最大的贡献之一。

这说明行动党还有一些历史感,但是否同时也反映出行动党担心马华的这项贡献,因此现在想办法整拉曼和优大?此时不下手,待何时?

但我的疑问是,以纳税人的钱来惩罚纳税人,还有无辜的学生,合乎情理吗?以纳税人的钱,当作是党同伐异的工具,是哪门子的民主?站在华人教育的立场来看,行动党何苦去惩罚大多数支持它的华人呢?

接下来,马华全体上下多年付出不少心力维系的华文小学,恐怕要在“马来西亚人”的幌子下遭殃了。不过,我想在一些人心灵深处,不管是拉曼大学学院抑或华文小学,都是马华“无能”的“余孽”;若有人要剿灭,谁敢说不?

或许,华文独中与华小的命运是没有联系的,华文独中毕业生是不屑进入拉大或者优大的,应该以林冠英马首是瞻,就能确保无量的前程!

 

反应

 

言论

今有华教默士/章龙炎

混淆视听这一招,搞政治的人士即便不精,也要懂得常常用,用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很多时候,民众是非常容易被混淆的。

说明白一点,混淆本身是一种说服。先混淆自己,再混淆别人就更有说服力了。

不信的话,让我以行动党霹雳州金宝区国会议员张哲敏最近在国会的讲话来证明。

张哲敏针对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与其他党内领袖,屡屡挑起10+6华小建校与迁校课题,声称马华与行动党一同在团结政府之内,应一齐为华教事业作出贡献,不要因为没有官做,在那边扯后腿。

张议员的意思明显(如果不明显那他非常可能自己混淆)是,两党同样在政府里就要保持沉默(默默耕耘乎?),因为沉默象征着两党都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沉默的反面是出声,魏家祥出声,就是扯后腿。

原来静静能够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追问10+6华小建校与迁校的进展是扯后腿。张哲敏根本就不信这一套。要不然的话,他应该这么说:你马华那么厉害,就让你做啰(反正都同在团结政府里),我们火箭为了一齐贡献华教,保持沉默。我们绝对不会像魏家祥一样扯后腿(出声)。

马华没代表在政府

还有,马华与行动党都在团结政府,其实只说对了不到一半。马华没有代表在政府,怎能说是与火箭同在一个政府?国会并不等于政府,魏家祥以人民代议士身份发言,名正言顺。张哲敏不是不懂,但是为了混淆视听而抨击马华,是要把民众当傻瓜——反正混淆视听在这群人中很有说服力。

至于张哲敏引述部分例子(柔佛培才华小与雪州培民华小分别在今明年开课,李莱生华小的土地问题,政府目前正与州政府接洽,郭鹤尧华小,建校委员会9月刚提交新的图册),来指控魏家祥与一众马华领袖勿再误导大众,称10+6计划已消失不见,很可笑。

10+ 6计划有几所学校已经建好启用,马华一众领袖有可能说这计划“消失不见”了吗?

张哲敏不敢悉数列出所有学校的最新进展“以正视听”,封住马华领袖的口,反而采用混淆视听的手法,是欲盖弥彰。例如,他说“我们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短短两年内有了很大的成就”,还说团结政府上台以来,教育部部长法迪娜与两任副教长林慧英及黄家和,一直都在努力完成10+6计划。

如果成就很大,那是华社喜闻乐见的新闻,为何不是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本人甚至是火箭秘书长陆兆福郑重其事地出来宣布,而是个同党的国会议员当“代言人”出来回应?

答案就在:混淆是一种说服手法,在马来西亚华社尤其如此。你看看,国阵时代喊得越大声对华教贡献越大;在希盟时代,只是出声追问就是扯后腿,静静才是为华教作出贡献。后者说服力特强,前者已经落伍。所以昔有华教斗士,今有华教默士(沉默之士)。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