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真是如此吗?/许国伟

啤酒公司冠名赞助华教义演活动风波,虽内阁议决维持教育部筹款指南,但各界仍心存疑虑。

毕竟指南的条件和限制明摆着,学校该如何像过去一样继续举办义演筹款活动?

如今有了“范本”让大家知道,日后可以怎么办这项活动。

这是日前柔佛一所独中,为筹款助学金而办的华教义演活动。

指南规定,在校内进行的义演不能展示酒类商标。

这场义演筹款活动,是在校外的宴会厅举行而不是在校内,照理应不受限。

不过,从报道的照片可看到,众人移交的模拟支票上面,不像过去有着啤酒商标,而是换成“回馈华校,唱响华校”字眼。

不仅如此,舞台上也不像过去,有着明显的啤酒商标。

啤酒公司商标消失,筹款数额破原定目标,既完全符合教育部指南,又不影响华校筹款。看起来,就是让人额首称庆的双赢局面。

真是如此吗?

现阶段来说,是的。

毕竟,虽然啤酒公司减少了商标曝光宣传的机会,但啤酒公司也绝对不可能现在就撤销或减少赞助华教义演。

关乎非回教徒选择权

否则,这就是重大公关灾难了。

所以,短期内是“马照跑舞照跳”一切如常;至于未来啤酒公司会否考虑品牌宣传效益而调整赞助方式,那是后话。

或许,真让人心存疑虑的,是政客与政策把酒类商标视为禁忌的趋势。

影响所及,很可能会令多元化社会走向分化,当更多人用宗教来定义世俗社会,包容的空间就越来越狭隘。

这不是鼓励或提倡喝酒,而是关乎非回教徒生活的选择权。

毕竟,当啤酒节都不能公开办,要办都要“躲”起来办。难保有一天,就连茶餐室和摊档招牌上的酒品商标,都可以再拿来吵了。

反应

 

言论

华小命名的学问/罗汉洲

根据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揭露,共有3所获批兴建的新华文小学被更改名称,计为翁毓麟华小易名为SJKC Gamuda Cove、林苍佑华小易名为SJKC  Eco  World、郭鹤尧华小则在原名之后添加上@ Eco Spring。

针对翁毓麟华小改回原名,教育部长法丽娜认为并非一件困难的事。

本世纪初,马华争取到可以兴建数所华小,不可否认确实是一个突破,但马华却以它数名已故领袖的名字冠名这些新华小,如陈修信、翁毓麟、朱运兴、李孝式等。

马华以已故领袖冠名华小,理由是他们是参与建国的先贤,应该予以纪念。当时,很多人就反对马华这种冠名法。首先就是所谓“先贤”,那只是马华党內所订的标准,广大华人社会对他们的评价未必相同,甚至持相反意见,尤其是在维护华人的母语教育方面,他们的表现可用令人痛心疾首来形容,难以称为“贤”。

用社会资源为马华打广告

兴建华校,通常又需华人承担经费,举凡校地、校舍、设备的经费都需华人自行筹款,兴建好了,却用马华领袖的名字命名,那是用社会大众的钱来为党马华打广告。

至于翁毓麟,华人对他的印象只知道他与陈修信连成一线,在东姑阿都拉曼撑腰下,把被巫统视为强硬派的林苍佑拉下总会长的宝座,让陈修信取而代之,其他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在维护华教方面,翁毓麟确实是个旁观者,对华教并无贡献可言,用他的名字为华校冠名,我认为同样是与华教开玩笑的事。

再说回翁毓麟华小易名为SJKC Gamuda  Cove,如果校地是Gamuda Cove捐献,校舍建筑费由它承担,基本设施、教师及学生桌椅也由它包办,那么易名是名正言顺的事,人们也乐于接受。

实际上,类似的易名也早已有之,最早的例子应算从霹雳木威搬迁到蒲种的哈古乐华小易名为深静华小,哈古乐华小原董事会也同意易名,借以表扬李深静属下IOI集团捐献校地及承担全部建筑费的贡献。

华教先贤冠名心悦诚服

至于那些对华文教育毫无贡献,甚至曾与华教对立的政治人物,竟用他们的名字为华校冠名,无疑是侮辱华文教育。

至于华社公认确实是“先贤”,对华教又有贡献的人不少,如沈慕羽、陆庭谕、林晃昇、郭全强、林连玉、严元章、陈嘉庚等等,是华社真正的先贤。他们更值得、更需要纪念,用他们的名为华小冠名,华社心悦诚服。

如果用上对华教没有贡献的政治人物的名字作校名,那就成了应该纪念的人被忽略,不需要纪念的人却名留千古。

根据所知,一些新学校的校舍已建好,也开课了好几年,但建校经费仍未还清,所以如果用捐献校地、校舍的公司或个人的名字作为校名,那就是实至名归,理应受到赞扬,又可鼓励更多公司与仁翁善士承担华校的建筑费。

如其不然,筹建委员会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四出筹款,要筹集数百万以至千万来建校,实在不容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