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种族政治阴魂不散/谢诗坚

上周我提及种族政治形成的历史背景,本期将分析和审视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后,种族政治仍然大行其道?尤其是在马来西亚独立后,种族政治依然阴魂不散,甚至有时还变本加厉,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战后最先有民族意识的,是由一批马来精英组成的马来国民党(PKMM),于1945年10月在怡保成立。最著名的领导人是马来左翼领袖布哈鲁丁(他在1956年转成为伊斯兰党主席)。由于与印尼苏卡诺的国民党关系接近,也就深受启发,一度还与印尼签署成立大印尼的构思(1948年)。但这个党因走左翼路线,乃在1950年被查封。

另一方面,一个以华人为主的政党则于1945年12月在新加坡成立,取名为“马来亚民主同盟”(Malayan Democratic Union),发起人何亚琳是林建寿的舅父(被选为主席),而出任秘书的则是林建才(林建寿的兄长)。

1948年,英方乃促请马来亚民主同盟自我消失,理由是这个党也被共党渗透了。

在1946年,右翼的马来精英在拿督翁号召下,于当年5月在吉隆坡举行大集会(41个团体参加,包括马来国民党也派出代表)。这个政党取名为“马来人统一机构”(简称巫统,UMNO)。

在英国的扶持下,巫统成为殖民地新宠儿;尤其是在1948年2月1日推出“马来亚联合邦协定”,并使之生效后,也就进一步强化了巫统的代表性。一来英方取消“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宪制(一个没有种族之分的公民社会);二来是全面消除左翼党团,包括马共也在6月20日被宣布为非法组织。

拉开华巫距离

从那时起,种族政治就生了根,挥之不去。50万的华人在此之后被赶入新村居住,进一步拉开华巫间的距离。

但在1951年时,拿督翁突发奇想退出巫统另立“马来亚独立党”。为显示它的多元性,他把当时的橡胶大王连裕祥请来当党副主席。

可惜1952年的吉隆坡市议会选举时,李孝式暗地里促成马华与巫统合作,结果压倒拿督翁的马来亚独立党。成绩如下:马华6席、巫统3席、独立党只2席。这个成绩意味着种族政治仍是占优势的。

果不其然,巫统快马加鞭将马华及国大党合组成“联盟”(1954年)。那些本来倾向拿督翁的马华精英和印度国大党也转向巫统。

在备受孤立下,不甘失败的拿督翁也在这一年成立国家党(Parti Negara),取代马来亚独立党。

就这样,拿督翁迎来1955年独立前的普选。与他决斗的是领导巫统和联盟的东姑阿都拉曼。当年共有52个议席,联盟派足52名候选人,拿督翁只派出30名候选人。没想到国家党阴沟里翻船,全军覆没。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让马来人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到了1959年大选,既然选民不支持多元化政党,拿督翁又把党移回马来社会。在与伊斯兰党协调下,将主力移向登嘉楼州,以争取马来票。结果拿督翁个人胜出,另有4名州议员也在登嘉楼胜出。这标志着种族政治有了市场。

多元政治幻灭

1962年,拿督翁逝世,并没有带走他的“种族政治”,反而是多元政治幻灭了。

1969年的大选,情势又为之一变。一方面是踌躇满志的执政党联盟以逸待劳;另一方面是在左翼政党缺席下(劳工党),让新成立的中间派政党从中崛起,如民政党及民主行动党等。

不幸的是,在大选后第三天爆发“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很快的,新任首相敦拉萨获取全部的权力并推出“新经济政策”。

这一重要的改变也引发马来西亚变成“土著”与“非土著”,“回教”与“非回教”之分的国家。

在这样的框架下,要改变种族局面的不是徒劳无功,就是白费心机。因此我们在80年代看到的是,回教化运动在行政系统中被广泛采用。

1989年,脱离巫统的东姑拉沙里拉大队另起炉灶,成立46精神党,但同样是马来人政党,他不敢走多元化路线。

只有在1998年安华出事后,才见他跟随拿督翁的步伐,搞一个多元化“国民公正党”。在2018年的5·09后,希盟上台未见公正党带来好运,因为马哈迪在2016年成立的土著团结党及末沙布成立的国家诚信党都是种族政党。在它们加入了希盟后,希盟已回到巫统霸权的年代。

未来大选如果安华再失败,今后就没有马来人敢组织多元化政党,因为它找不到出路。

有学者剖释马哈迪的2020年宏愿为何失败?其中一条重要的道理是,马哈迪的“马来西亚民族”在哪里?我们苦苦等了30年,换来的依然是马来人至上的治国方针。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马哈迪言论似是而非/利亮时教授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日前在社交媒体撰文指出,如果所有华人以马来语作为母语,保留一些峇峇娘惹的古老文化,同时上国民学校,与马来人和土著共同学习,就没有种族政治。

他以印尼、泰国、菲律宾、美国和澳洲为例,当地人民只会认同选择移居的国家身分。

马哈迪再次对华人指指点点,而目的是操弄族群的关系。

他在指出这些国家之时,并没有详细说明,言论如此似是而非,重点就在于“抹黑”华人。我们不禁要问,华人何时有不承认自己是马来西亚人呢?

马哈迪作为我国在位最久的领导人,享尽了权力和国家资源。但是,为了私利不断操弄族群议题,对国家和民族都造成更深的伤害,在他午夜梦回之时,是否有一丝丝的愧疚?

印尼同化政策靠武力

首先就印尼的例子而言,印尼是在1966 年苏哈多总统上台后,推行雷厉风行的文化同化政策,加上大规模的扫荡印尼共产党人,使得当时的华人人心惶惶;有部分人士逃到中国或台湾。

同化政策推行后,选择留在印尼的华人如惊弓之鸟,社团和华文学校被关闭或转为政府学校,许多华人社团和学校的文件与资料,也被当时印尼情报部门没收。

印尼的同化政策是采取武力压迫方式,请问马哈迪明知道原委,为何要举这种例子呢?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再举泰国和美国两个例子。

泰国在这个接纳华人移民时,采取了公平和公正的态度和政策。泰国政府的不分彼此,令华人成功完成在地化。

再来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在华人移入美国从事劳工工作之后,美国社会感受华人勤劳工作的威胁,最终在美国部分人民压力下,美国政府在1882年推行《排华法案》超过半个世纪,华人的认同美国是在排华法案结束,美国真正接受华人开始的。

多元族群建和谐社会

印尼有华人血统的瓦希德担任总统,泰国在二次大战后历任首相中,将近一半都是具有华裔血统,而美国亦没有反对非白人担任总统。

请问我们的国家可以允许华人担任首相吗?这个国家是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共同建立的。国家领导人若有智慧,是要善用三大族群和文化,打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彼此都可以发展和学习各自的语文。

一个多元族群的国家,是在建立国家制度时,必须公平、公正的对待各族群人民,让大家“共好”,而不是不断撕裂族群的关系,一直指责某个族群无法融入和完成在地化的进程。

请问马哈迪这位老人家,政策一直在歧视和不公的对待,这是在接纳吗?还是把人往外推?

衷心希望马哈迪归隐田园,静下心来享受剩下的时光,缺乏立论根据和操弄的言论,可以不要再说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