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穷人,在中国病不起/杨恕

穷人,在中国病不起,不是一病起不来,而是付不起医药费!

作为中国的女婿,笔者要经常陪老婆回东北的娘家。在人民医院——国家(政府)的医院,目睹太多没有医德的事件。现在和大家谈谈中国人民医院黑暗的一面。



除了付住院费、医药费,病人如果动手术,还要付“台底钱”的红包,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小手术“指定”红包是人民币1000元,大手术至少5000元;连打麻醉针的医护人员也“沾光”不少,红包500元!如果不付呢?就有个农村来的病患,不懂得人民医院的“潜规则”,没有付红包;原来他动了甲状腺炎手术,午餐时间一到,手术还没有完成,医生和护士就离开手术室到外用餐;结果,可怜的病患就得遭罪两个多小时。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如果伤风去人民医院就诊,第一件事就得要你去做化验,包括验尿和血液,这些在我国是不必要的;结果,还没有看到医生,化验费就要你一千多元。还有一个“畸形”的现象,你伤风也好,泄肚子也好,医生不是要你先服药,而是先打点滴。这一次点滴就要花你几个小时,也花去你几百元!

服用进口昂贵药物

第二个“畸形”现象是医生往往要你服用进口昂贵的药物,原来药剂商和医生有一手,给医生极高的回佣。大家要知道,这里是人民医院,政府的医院啊,但是病患还得付医药费!在我国的政府医院的诊疗费仅是1令吉,乐龄人士免费。

人民医院的护士也挺“高贵”,不像我国的政府医院,她们不会为住院病患处理各种杂务,例如倒尿屎、抹身体;对她们来说,那是病人家眷的事,或者由病患请临时工来处理。



农村老人家病重拒绝住院已不是新闻,老人家宁可病死也舍不得花高昂的医药费,为的是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留下一笔钱;有些则宁死也要给儿子在城里留下买新房子的首付。穷人因为生病住院,到处举债的事已屡见不鲜。

因为医药费和住院费高昂,衍生出一些社会“病态”事件时有所闻。有位老太太被撞后逃的汽车撞伤,站不起来,有好心人扶她起来,结果,老太太想到没有钱付医药费,违心诬赖是这位好心人撞伤她的,要他付住院费;令人意外的是,后来法院判决老太太胜诉,好心人要付她住院费一万多元。这事件的后遗症是社会上的好心人以后还是“少管闲事”。

所以,我太太一直都说宁可在马来西亚大病一场,绝不能在中国她的娘家小病一次!看来,她的话绝不是空穴来风!

习近平政府目前在大力打击贪腐,也许没有注意到人民医院的腐败。究竟打贪的矛头何时才指向人民医院?救救可怜的穷病患!

反应

 

言论

如何鉴定收入群体?/江振鸿

当局似乎对于取消T15收入群体的燃油、教育和医疗补贴,锲而不舍,因为经济部长拉菲兹日前表示,有关T15收入群体的定义和分类建议正在完善中,并将在近期提呈内阁审议。

其实,要准确鉴定收入群体,几乎是不可能任务,因为我国没有一个有效机制去准确鉴定一个人的收入。

目前,唯一的数据,恐怕是由个人所申报收入报税的内陆税收局。而至于所谓的PADU系统,也属个人自行申报。

报税也难反映实际收入

然而,除了那些只有单一薪金收入的打工族,在其薪金“有迹可寻”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得如实申报之外,那些有斜杠副业收入的民众,有多少人会如实申报这些额外的收入?

大家身边是否都有一些平时驾名车戴名表、一身名牌兼穿金戴银、年年均到欧洲日本豪华游旅行、过着与其正职收入不符的生活的亲友?

此外,还有那些背后因为拥有一个理财团队,故精于财技计算以避税的富人资本家。

我身边有朋友任职于一家本地小型企业。

企业老板,挂名公司总裁,每月却只领薪区区5000令吉,因为其大部份衣食住行开销,皆报公司账。

由我们身为会计税务外行人看来匪夷所思的这些在职福利,是否有任何不合常理之处,就不得而知了。

此外,除了那些“不方便”报税的偏门生意,还有一些目前因为不被征税,故不需申报的合法收入,例如银行利息、股票资本获利、股息(单层股息)等,更别忘了那些退休人士的每年公积金派息收入。

举个例子,一名股民,于马来西亚股市交易所拥有150万单位的股票。其股票每年皆派发最少6巴仙,意即9万令吉不需报税的单层股息(已被扣了税)。

因为有了这个按月约7500令吉的股息收入,相关股民因此实现了财务自由的目标,辞掉了正职工作,提早退休。

正因为他只以这份股息为生计,没有其他任何在职收入,所以不再申报收入报税(单层股息是不需报税的)。因此,当局该如何追踪这份收入,以鉴定他是属于哪个收入群体?

退休没收入 股息却惊人

再举个例子,一名打工皇帝,退休后拥有130万的公积金存款。如果公积金年派息率5%,意即6万5000令吉,按月约5400令吉的公积金利息收入。

没有其他收入的他,也不再申报收入报税(公积金利息收入是免税的)。

因此,虽然他已退休没了正职收入,却实实在在有获得5400令吉的公积金利息月收入,所以当局又该如何定义其是属于何收入群体?

最后再举个例子,一名拥有正职收入的股民,于马来西亚股市交易所拥有50万单位的股票。其股票每年皆派发最少6巴仙,意即3万令吉不需报税的单层股息收入。

其正职收入为每月1万令吉,因为每月收入2500令吉的单层股息不需报税,因此他每年只申报那1万令吉的正职收入。

所以,当局在鉴定他是属于何收入群体时,是应该根据那1万令吉的正职收入,还是应该根据那月收入1万2500令吉的正职加股息收入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