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马哈迪“打嘴炮”/刘泰安

马哈迪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最近发表的一些言论,再度证明这位98岁政治老人“打嘴炮”的功力,天下无敌,令人叹为观止!
所谓“打嘴炮”,是一句网络流行语,意指那些爱吹牛的人,说到做不到,光说不练,以嘴为炮,雷声大雨点小。
一般上,“嘴炮”难分出胜负,因为双方各持不同观点,互不相让,最终输的一方总会脾气暴躁,甚至有偏激语言,转变为骂战。
话说马来西亚反贪污委员会在去年年杪查封了由财政部前部长敦达因家属所拥有的60层高ILHAM大楼。据报,这是因为达因拒绝向反贪会申报他及其家人的金融资产,才遭来反贪会的行动。
敦马促查“敦”财产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随后强调,反贪会查封ILHAM大楼的举动,证明我国执法系统绝不包庇任何涉贪者。他也促请各造理解并给予调查机构空间展开调查,包括是否涉及大人物,同时强调其中并不存在任何阴谋。
马哈迪12月27日发文告说,若拥有“敦”勋衔者无法解释其财务来源,他完全认同对方需被调查及遭充公财产。
他还强调,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消除贪污,不应只是调查“敦”,他们也应该被还押,直至透露资金来源;“若无法出示来源,代表他们有心私藏财物。”
好一个“真心话大冒险”,不禁令人对马哈迪的“勇气”竖起大姆指!
不是“自清”就是“自首”
首相高级政治秘书拿督斯里三苏依斯干达反应很快,他翌日(28日)在X 平台发文表示同意马哈迪指拥有“敦”勋衔人物应被调查的言论,更指出应从马哈迪及他儿子开始。人民想知道他与家属的财富来源,反贪会应开始调查了。
我认为,马哈迪应该说到做到,既然认同查“敦”,就应自动现身接受反贪会的调查,不是“自清”,就是“自首”,以杜国人悠悠之口。否则,这就是他“打嘴炮”的一例!
另一方面,两家国文和英文报章在去年12月30日,同时引述通讯部的社区通讯局副总监报道,多名国盟议员日前到阿联酋度假期间发起“迪拜行动”,讨论如何物色和利诱国会议员推翻团结政府。
传言数名具影响力及有“敦”衔的资深政治人物也参与其中,包括一名前首相和一名财政部前部长。
国盟撇清“迪拜行动”
基于2020年2月推翻希望联盟政府的“喜来登行动”的前车之鉴,此次“迪拜行动”之说引发热议,不足为奇。
吊诡的是,反对党国盟的土著团结党与伊斯兰党纷纷出面否认,而正副首相却不约而同地宣称,“迪拜行动”并非空穴来风。
首相安华轻描淡写地指出,他知道“迪拜行动”,推翻政府是反对党的工作,对他毫无影响,他优先关注的是政府的工作。
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则表示,相关人士飞往阿联酋并策划“迪拜行动”之前,他已知道有关情况,但拒绝透露哪些人参与了行动。
引人侧目的是,马哈迪1月5日在其脸书贴文,否认涉及策划推翻团结政府以组后门政府的“迪拜行动”,并揶揄“安华才是后门政府专家”。
安华四两拨千斤
马哈迪列举安华在2008年欲设立后门政府的“9·16 行动”、2014年发动要让其妻子出任雪州州务大臣的“加影行动”、2020年宣称“我已够数”以及“掌握强大、令人敬畏、令人信服的多数议席(以接管政府)”的行动等。
如此冷嘲热讽,不难令安华难堪,因为有关例子都确有其事,难以一一反驳?
然而,好一个机智的安华,不但没有“直球对决”、反唇相讥,却简单回应:“没关系。请照顾你(马哈迪)的健康。”
这不但是安华“四两拨千斤”的妙招,还凸显他“以德报怨”的大度,间接提醒马哈迪要为不日奔波进出反贪会和法庭而保重好身体。相信会让马哈迪听后大喊“吹涨”!
今时今日,安华是权力在握的一方,而马哈迪只是嘴炮无敌的一方,孰强孰弱?一目了然。两人过招,好戏还在后头!
李嘉诚与无量仙翁/刘泰安
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于3月4日宣布,计划将分布亚欧美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出售给美国以贝莱德(BlackRock)为首的财团,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
消息一出,引起热议。反应最激烈的是香港《大公报》连续多日发表的评论文章,包括:
3月13日的《莫天真、勿糊涂》,指责长和集团“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漠视国家利益、民族大义、背叛全体中国人”;
3月15日的《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强调“伟大的企业家从来不是冷血投机的逐利者,而是热诚傲骨的爱国者”;
以及3月26日的《营商不顾国家利益终究会自毁基石》,批评长和在美国胁迫下出卖港口营运权是“助长了霸权主义的气焰,对中国的全球港口布局构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国企受促暂缓与李合作
这些文章都被中国国务院港澳办网站转载,以示重视。
香港前任特首梁振英和现任特首李家超都先后发声。前者批评“有些香港商人误信商人无祖国,以为一切在商言商”,后者则表明“反对外国政府使用胁迫施压手段,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任何交易”。
与此同时,北京方面由于不满该项交易,最近已要求国有企业暂缓与李嘉诚及其家族有关联的企业开展任何新合作。警戒之意,不言而喻!
无论如何,维护李嘉诚者也大有人在。例如台湾名嘴、前立委蔡正元就在政论节目中指出,在商言商,无可厚非。
反对者若觉得李嘉诚危害国家利益,应该拿出证据。而贝莱德作为中国第一大外资,有问题就直接制裁该集团。他还批评《大公报》现在是用文革的方式在斗民营企业。
有论者认为,蔡正元向来性格直率、刚正不阿、见解独到、敢怒敢言,但这次为李嘉诚辩白之举却让人大跌眼镜,甚至批评他为了某种目的而混淆视听,未免坏透了。
“在商言商”难以取信
反驳“在商言商”的一大论点是,2015年有4家中国企业出高价拟收购李嘉诚的巴拿马运河港口经营权,但李氏当时狮子大开口,开出了天价,以致中国企业知难而退。
但李嘉诚现在却以中国企业报价的5折快速出售给美国集团,而且正值美国动用一切力量围堵中国海外贸易之时。令人质疑:这是哪门子的“在商言商”?他究竟打什么算盘?
据知,李嘉诚家族早在2017年已从中国与香港甩卖资产,留在中国的产业只有三成,而且全家都已入了加拿大国籍。
严格说来,李嘉诚早已不算是中国人,“背叛祖国”和“损害民族利益”的罪名,似乎并不适用于他。
面貌言行如无量仙翁
另一方面,现年97岁、外号“李超人”的李嘉诚与当下热门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无量仙翁极为相似,有趣得很!
对比李嘉诚与无量仙翁的容貌,除了眉毛、胡须和眼镜不同外,两人的额头、鼻子、嘴巴、耳朵、大脑门、笑容、形态,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难怪有人形容无量仙翁的现实原型就是李嘉诚,并赞叹导演饺子洞烛先机。
慈眉善目的无量仙翁乃道家元始天尊的大弟子,暂代仙门玉虚宫主事,原是正派人物。可是到了电影后半段,他却暴露出“邪恶水蜜桃”的真面目,如招揽妖族申公豹干尽栽赃陷害的脏活,背着哪吒屠戮陈塘关百姓,嫁祸龙族,可谓无恶不作。
由此联想,李嘉诚多年来是否也在扮演着无量仙翁的角色,于今尤烈?
在电影结束前15分钟和片尾彩蛋里,无量仙翁先后被哪吒和自己的徒弟鹿童、鹤童暴揍,鼻青脸肿,大快人心!
咦?李嘉诚今天受到舆论口诛笔伐,其家族生意又面临中国官方制裁的压力,不也落得像无量仙翁鼻青脸肿的下场吗?
长和出售港口业务给美国财团的最终协议,无论是否按照原定日期签订,或最后一刻喊停,或改期再签,李嘉诚都已注定形象破灭、晚节不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