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笔录和摄录/许世平

最近芙蓉公市突发火灾,迅速赶抵灾场的记者要忙于采访笔录、还要动用手机摄录烈焰狂舞的影像,然后传送给报馆的电子报即时刊载及实况转播。

在采访现场也有好些民众,也像记者那样,用手机摄录,上载及传送数字影像给朋友。其实,数字时代里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讯等,系列传播新技术不仅带来新的传播形态和理念,也促进新闻传播的发展。



网民不再是被动的读者,他们也向主动获取传播和生产信息的用户转变;信息源不再像过去那样掌握在记者手中。

数字技术让世界变得更加透明,也让新闻更加真实,客观。今天的纸媒,还须将报纸、广播、网络迭合起来,拼凑融合;还须借助技术,吸引读者的注意。

当然注意力不等于影响力,决定新闻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就是新闻的深度,要有反映人的思考和情感,才能抓住人心,产生影响力。

今天,我们记者要更热衷于主动挖掘,加工和传播信息;像灾难的后续跟进,筹款报道,灾民的困境与诉求,此类新闻实践,才能体现人文精神,才能让新闻真正发挥竞争力,才能给媒体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与价值张力。

记者必须将人文精神贯穿于报道的各个环节,把关注的重心聚焦在人的生存状态中。



面对传播技术的革新应用,记者的核心理念从没改变,我们用手笔录,用手机摄录,我们依然兼具监督权势,协调社会的功能。

许世平

反应

 

旅游

时光穿透镜头 拍出“最美”西敏寺

造片地点:伦敦 

造片设置:1/60s;F5.6;ISO800 

造片镜头:超广角大光圈变焦镜 

年底假期将至,相信许多人都安排好各种玩乐行程。如果你也有出外旅游的安排,尤其是欧洲。这期分享的西敏寺,或与之类似的教堂之类拍摄,值得关注。

与前辈吃饭,聊了好多世界各地著名的拍摄景点,具体说了哪几个、聊了什么角度,其实也不太记得。唯独他提及,自明年1月8日起,英国落实对大马人赴英需ETA这个讯息——当时我听到这消息,说胃口立即变不佳也不是夸张。

原因在于我很喜欢英国,想到从此无法买机票说走就走,如今还多了一道新的ETA申请,感觉就很不是滋味。

关于英国对马来西亚实施ETA的新闻,《南洋商报》也报道了。后来翻读新闻发现,那只是10英镑(约56令吉)的一道手续。虽然是多了一道,但“应该”也不至于是艰难的过程吧!英国,不,单单是伦敦,我都愿意再去拍个十次八次!

气候对旅游摄影影响

气候对旅游摄影而言,虽然是无法掌控的,但它其实也很重要。感恩在欧洲拍摄的季节有选对,基本上看到的都是蓝天白云空气凉爽,适合拍摄的好日子。

抵达西敏寺的上午就是这样的天气。从外观而言,对蓝天白云、光源充沛下映照出的古老教堂,有了视觉上眼前一亮的震撼效果。

进到教堂内部,举起相机仰首照向教堂顶部时,更是不得了,这个美,好像时光穿透了镜头,但愿我能把这样的美真实记录。选对角度,巧妙避开了众多游客,然而拍摄时候还得注意保持肃静,尽量不打扰游客。

我就这样,一直举着相机,仰首按快门,巧妙运用感光度,结合快门速度与光圈设置,想要捕捉眼前所见,尽所能完美记录这金碧辉煌的黄金一刻。

摄影师笔记:不能错过景点

我有一个奇特的旅伴,在伦敦的时候她查询的讯息大部分是这样:莎士比亚葬在哪里、牛顿葬在哪里。所以,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这类的景点肯定是忘不了。

这是一座始建于960年,扩建于1045年,1065年建成,并于1220年至1517年重建的教堂,它更广为人知的别称是西敏寺。西敏寺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为天主教本笃会修道院,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后改为圣公会教堂。

在1987年,西敏寺与威斯敏斯特宫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一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旅行、对喜欢照相的我们而言,“世界遗产”仿佛就是镶着金边的四个字,所以无论你旅伴的行程属于何种类,西敏寺都是每一册旅游书中大力推荐不可错过的景点。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