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笔录和摄录/许世平

最近芙蓉公市突发火灾,迅速赶抵灾场的记者要忙于采访笔录、还要动用手机摄录烈焰狂舞的影像,然后传送给报馆的电子报即时刊载及实况转播。

在采访现场也有好些民众,也像记者那样,用手机摄录,上载及传送数字影像给朋友。其实,数字时代里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讯等,系列传播新技术不仅带来新的传播形态和理念,也促进新闻传播的发展。



网民不再是被动的读者,他们也向主动获取传播和生产信息的用户转变;信息源不再像过去那样掌握在记者手中。

数字技术让世界变得更加透明,也让新闻更加真实,客观。今天的纸媒,还须将报纸、广播、网络迭合起来,拼凑融合;还须借助技术,吸引读者的注意。

当然注意力不等于影响力,决定新闻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就是新闻的深度,要有反映人的思考和情感,才能抓住人心,产生影响力。

今天,我们记者要更热衷于主动挖掘,加工和传播信息;像灾难的后续跟进,筹款报道,灾民的困境与诉求,此类新闻实践,才能体现人文精神,才能让新闻真正发挥竞争力,才能给媒体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与价值张力。

记者必须将人文精神贯穿于报道的各个环节,把关注的重心聚焦在人的生存状态中。



面对传播技术的革新应用,记者的核心理念从没改变,我们用手笔录,用手机摄录,我们依然兼具监督权势,协调社会的功能。

许世平

反应

 

要闻

韩春锦:对彼此国家印象 大马中国50摄影师作品参展

(芙蓉10日讯)由森美兰摄影学会于芙蓉Arena广场大厅举办的“马中印象摄影展”,从即日起至本月12日举行,现场展出了200多张照片“马中印象”照片,展示两国摄影师对彼此国家的印象和理解。

展出200多张照片

森美兰摄影学会拿督韩春锦表示,马中建交初期,两国人民的来往多以探亲和经商为主,时至90年代初,我国开放访华,人民才开始到中国游玩。

“我也是从当时开始,到东北、成都、西藏和新疆等地游玩,并留下深刻的回忆。”

“在旅行中,我看着如画的风景,用相机记录下每一个瞬间。逐渐地,我开始思考:是否有其他马来西亚摄影师也在中国旅游时留下了类似的摄影作品?中国摄影师来到马来西亚又会如何记录这片土地?这些疑问促成了此次摄影展的创办。”

“此次摄影展主题‘马中印象’,意在展现马来西亚和中国摄影师对彼此国家的印象。

展览吸纳了20位中国摄影师和30位马来西亚摄影师的作品,恰巧与中马建交50周年的纪念相呼应。”

他坦言,尽管初时担心展览可能反响平淡,但结果却超乎预期,吸引了热烈的反响,其中,三位主讲人包承立、秦军校和黄一鸣听闻后更是主动提出为展览提供摄影讲座。

“马来西亚虽小,却拥有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相信能为到访的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如若中国举办与‘中马印象’理念相似的摄影展,希望我国摄影师依然会积极参与,交换不同的乡土风情。”

他感谢拿督斯里李典和,为本次的活动提供了场地赞助。

前财政部副部长丹斯里黄思华致开幕词时披露,中马在1974年通过乒乓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彼此有相同的政治理念,就这样持续了50年,两国人民也因此得到交流的机会,由此诞生的“马中印象”摄影展。

“拍照不是为了盈利,摄影爱好者投入在摄影器材上的资金是无可计数的,充满心血的照片也并非金钱可衡量。如金马仑高原的曙光,拍下它是为了定格那一瞬间的美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