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管控令的一些感悟/黄子伦

当首相宣布管控令延长到4月28号,我的心情是挺复杂的。先说好的方面,由于疫情未见巨大好转,加上未有疫苗问世,此时此刻“解禁”,很容易功亏一篑。而比较担忧的方面,自然就是我们又要牺牲两个星期的经济活动为代价。而你我都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长期受得住这种担心没有收入的“退休”日子,除非你家像某个议员那样拥有游泳池和豪宅。

那么,你我这样的普通人除了待在家,还可以做些什么?很多人已经开始学习各种技能或者看书,然后强调要自我增值。无可否认,这些都很重要,但我觉得这一切行动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拥有积极的心态。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鸡汤,不过我还认为这个心态很重要。以前听到那句“免于恐惧的自由”,我总是不能体会是什么意思,直到疫情爆发以及管控令的施行,现在行动自由受限之余还要担心自己在外采购时会不小心被感染。

我有朋友采取了一切可采取的防疫措施,然后无奈说了句:如果这样都被感染,我也只好认了。

这恐怕是我们被迫接受的现实,那就是有些事情由不得我们做主。的确,一直以来有我们都知道有很多事情是由不得我们做主,但这种无力感在此时此刻真的会被无限放大。因此,我到今天都无法想象武汉市民当初被关在家里的日子要怎么熬得过去。可能是修行不足,有很多事情明摆着是非人力所能及,但心里却不断想尽办法与之折腾,心中的难受也随之而生。因此,学会放过自己不去思考那些不可控因素,然后用积极的心态来尽力做好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恐怕是管控令给我最宝贵的一课。

当然,我也想提另一样事情,那就是钱。因为很多企业和个人的生计严重被干扰,即使银行已经暂缓贷款6个月,不过很多人也是开始担心自己现金流的问题。我国许多家庭环境拮据,储蓄不足,拿不出1000令吉应急的窘境,你我皆知。所以,我相信这段期间会慢慢诞生另一波金钱游戏。

想办法减少开销



简单说明一下,金钱游戏除了是非法集资,也有可能涉及洗黑钱以及从事非法活动。参与者可以声称自己太傻太天真被骗来尝试逃避法律责任,不过所背负的骂名可说是一辈子,是得不偿失的行为。说得严厉一点,如果收入减少的话,我们应该想办法减少自己的开销,而不是尝试铤而走险。

这听起来好像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过你想想要是自己靠金钱游戏暂时解决了现金问题,请问疫情过后,你打算如何?继续这样下去吗?你戒得掉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也是很多人的人生走下坡的原因,因为不愿意放弃此前的信手拈来。何况,真正的问题不是你没有收入,而是你没有足够的技能来谋生。应该解决的是技能,而欺骗不是一个长久的技能。

总的来说,社会每一次出现的重要变局,都会产生两拨人,一拨人是迎难而上,一拨人是被淘汰掉。你我皆有机会迎难而上,共勉之。

反应

 

言论

坚持现金付款的商家/江振鸿

非现金的电子支付交易系统于疫情后,在我国爆炸性增长。

电子支付交易,可谓对各方都有利。

业者方面,通过电子支付交易,钱的进出流向“清清楚楚”,有迹可循,再也不怕那些手脚不干不净的员工,也不用害怕收档结束营业关门前,或把辛苦一天的营收送往银行存款途中,引来歹徒的觊觎,一整天的生意白做。

对于员工尤其是收银员而言,客户使用电子支付交易,恐怕更受欢迎,因为除了省却收钱找换零钱的麻烦,更是避免收银员因为找错零钱,而得赔偿予其雇主。

对于消费者而言,非现金电子支付交易的益处,更是不在话下。

电子支付有助理财

除了不必带太多现金在身的安全性,电子支付系统包括电子钱包及信用卡更是可以提供使用者的消费流向,有助于理财和自我消费审查及检讨,不会在月尾时出现“钱都去哪儿了”的疑问。

但是全球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的最新调查显示,仍有 45%的马来西亚人,尤其是老年人,依然完全依赖现金交易。

这是可以被理解的。

操作复杂的电子钱包,对于一些教育程度不高的长者确是一大挑战。

例如,一些电子钱包,付款时得自行填入付款的数额。

即使是用惯电子钱包的我,每当使用电子钱包进行交易时,尚且战战兢兢,害怕按错付款数额多出了个零,更何况这些长者。

目前,完全不接受现金交易的商家业者正处于上升的趋式,可以预见这些长者即将面临的挑战。

近期内,我就已遇见数起手中只有现金的长者被不接受现金交易的商家“拒于门外”(当然拒于门外的肯定是商家员工,如果业者本身恐怕是不会有生意不做)。

与此同时,尚有一些抗拒电子支付交易的商家正“负隅顽抗”。

日前网上流传一则新闻,一名要求现金付款的商家与没带现金的顾客起了冲突。

无现金应多元包容

因此,既然在政治时局上,我们要求多元及包容,所以在追求无现金社会上,是否也可以多元及包容,在要求电子支付交易之余,也可以灵活处理,提供现金交易的选项,方便那些没有电子钱包的民众?

至于仍坚持现金付款,不愿提供电子支付交易选项的那些商家,最终吃亏的恐怕将是自己,因为在政府的提倡和鼓励之下,使用电子支付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