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吉入狱影响大选日期/南洋社论

纳吉
26日,3118人确诊,6人死亡;27日,单日确诊2491例,5人因而离开人世。
这是我国的冠病数字,证明疫情仍挥之不去,但普罗大众几乎都已对此感到麻木,每日更新的确诊和死亡人数,似乎已沦为冰冷的数字。
来到今天,没有人再以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为暂缓全国大选的理由或借口,然而,大选日期依然是“悬而未决”。
拿督斯里纳吉的SRC案,在联邦法院有了终极判决之后,因而欢呼的固然大有人在,可为这位前首相立马被送入监狱服刑而喊冤叫屈的人,也不在少数。
这个时候,巫统基层的反应很重要。他们之中,以服膺司法判决为多数?还是打算锲而不舍地为纳吉进行“平反”?而大选日期,跟这是否息息相关?
还有,巫统由上至下,会不会因为纳吉的入狱,而宣告大分裂?
巫统基层的反应和情绪,仍有待鉴定。要是大多数巫统党人认为法院判决无误,则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在择定大选良辰吉日上,自然就有了回旋余地。
解散国会是首相的绝对权力,但投票的权利在选民;而经历5·09大选的改朝换代,人民开始相信,不到最后一刻钟,布城政权都难以晓得最终花落谁家。
朝野政党都在掂量本身的大选胜算,可说到底,却是人人有希望,个个没把握;别忘了,5·09大选之前,大大小小的民意调查,都站在国阵这一边。
眼下,很多人会认为,与其让政局继续乱七八糟,倒不如快刀斩乱麻,尽快举行大选吧!可是,也有人以各种理由,要“大马一家”政府做到明年7月届满为止。
其实,不管是建议马上大选,还是希望大选落在明年,都是“有理说不清”。
可最应该催促首相依斯迈解散国会的,就是一直将“大马一家”政府和之前的国盟政府,套上“后门政府”称号的人。
唯有举行大选,方能还政于民,才可一洗“后门政府”的骂名,不是吗?
轻视实干者的后果/章龙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前及之后,网络世界冒出许多“历史回顾”。最吸引人的是,当时在野、现在在朝且身居高位的政治人物,在社交媒体发布带有“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出卖国家给中国”等讯息的贴文。
纳吉当时因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而遭这些政治人物嘲讽与抨击。
时过境迁,对这些“历史回顾”,有人轻描淡写地说,那是政治。意思似乎是:为了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使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多数人会接受这样的托辞。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
搞政治,需要有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在涉及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课题上。综合这些当初在野、后来在朝的政治人物的谈话内容,他们之所以无上限地抨击纳吉,是因为他们没想到真的能从国阵手中赢得政权,对自己的言行也就不设下限。
他们操弄我国与中国关系的课题,主要目的是借此挑拨马来社会反纳吉及他领导的国阵。
吊诡的是,与中国有着剪不断“情意结”的大多数马来西亚华人,却是“义无反顾”反纳吉的族群,而非马来族群。这意味着,希望联盟打出“反中牌”在马来社会中其实是事倍功半。
那纳吉当时是否误读了华人?根据当时的民意,华人整体是较为“亲华”的。
但他们可能认为,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是理所当然的,无论谁当首相都不会影响这关系,因此可以毫无顾忌地反纳吉。或者说,是以“告别腐败”为由反纳吉、反国阵。
从这点看,当时的华人在政治上可说是“画地为牢”,被国内政治宣传误导,没有从马来西亚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尤其是地缘政治的角度,作为选政府的关键考量。
华人偏好善于演说的领袖
更别说重视首相的国际领导才能了。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纳吉被“当草”,说明华人偏好强硬或善于演说的领袖,而非实干有为的国家领袖。
你看,纳吉任内与中国合作无间。当时被抨击得体无完肤的计划,如东海岸衔接铁路(东铁)、马中关丹产业园、宝腾—吉利合作、TRX等,希望联盟执政后却脸皮厚厚地“继承”了下来。没有高度的政治,是蛮可悲的。
所以,民主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赠送刻有“东风浩荡,实干兴邦”的锡蜡盘龙雕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是锦上添花。要是陆兆福把“实干兴邦”送给他的老板,那才是雪中送炭,也可与其老板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