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线上运动/方城

从去年开始,反复的疫情,让学校开了又关,关了又开,课堂学习搬到了网上,老师与学生也成了“网友”,传授知识这一块,也不知是否有顺利交到学生手上。

与此同时,用以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课外活动,也顺应搬到网上进行。学生们对着电脑在家自己打球、跑步、听讲座等等。完全像上课的模式。这是我觉得很不妥的。

我们都知道,课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后学习如何和同侪互动、合作完成一项或多项任务,借以加强与人相处沟通技巧,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现在如果以“网课”的方式来进行,它的意义其实是不大的。充其量,也只是为了要完成官方要的数据(PAJSK),或者为了继续做管控前的那些报表而已。

坦白说,学生在这期间上网课已经是很耗神的日常了,为何还要加入不在课外的课外活动来添乱呢?线上运动既无法达致课外活动的宗旨,把它搁着也不是问题。各大学在录取这批受疫情影响的新生时完全可以不看课外活动分数的!然而,由于当局没有这样的安排,我发现学生在参加课外活动时,为了这个据说对日后升学很重要分数,他们可以造假投机取巧。比如最近州教育局办了几场线上竞跑,学生通过网站报名,然后在指定期限内在家跑5公里,然后截屏上载,学生就可以拿到电子文凭,然后老师就可以在教育部系统给这位同学加分。

于是,有学生告诉我,他们之中有拿着电话坐车子“跑完”的,也有在原地“抖完”(用手摇晃电话)的。这些人之中,有些说他们不敢去跑,担心被感染;有的则说,这样子一个人去跑,家长不放心等等。既然如此,办这样的比赛还有意义吗?

别鼓励孩子往外跑

条规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现在疫情严重,就别鼓励孩子往外跑,以免增加感染的风险。把入学课外活动的要求调整一下,也不一定要在线做课外活动,让孩子有多些时间做一些真正可以舒缓紧绷心情的活动,规划未来更为实际。

说真的,我中学时期,参加课外活动是看个人意愿的。意思就是:你喜欢参加就参加,要参加哪个团体,只要老师首肯了,就不是问题。

反应

 

言论

罚款的可行性/方城

最近,教育界纷纷扰扰,学生教师问题连连,让人不禁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大部分源自惩罚不得当所致。

近年来,为了匡正学生,甚至是老师的不当行为,校方经常会采取罚款的方式。我不晓得这样做的成效会有多好,单在学生的抱怨声中,就听到他们说:这真的是吃人的学校,什么都要钱!我也不知道捐了多少钱买这款昂贵的发夹和袜子了!

无羞愧心难以纠正

由此可见,学生对犯错罚款这一事,并无羞愧心。没有羞愧心,偏差行为就无法获得改善。这样一味的罚款,只会让家庭富裕的学生“意气风发”,更加忽略法纪;让家庭贫困的孩子更加忧心,担心自己成为班级的霸凌对象,郁郁寡欢。

同样的,对已成年的教师实施罚款,其实也无法让教师改善行为,反而会心生怨怼!人心不在,还起嗔恨心,工作就会敷衍塞责,这是管理人的大忌。

犯错罚款适得其反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和新晋教师基本上生活环境都有异于从前,他们没有太多忧患意识,对于花钱更是舍得。这样的世代,基本上不会对罚款有什么执念,所以用罚款来纠正行为,恰恰就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更加势利,认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大家喜欢把这责任怪罪于家长,然而,我们也别忘了,家长的观念也是学校“培育”出来进而变得根深蒂固。

据悉,在新加坡,现在违规泊车或乱丢垃圾的惩罚也从原本的罚款转换成社会服务了。在各区执行惩罚之际,各传播媒体还得全程跟随,为被罚者全程录影。这样做,其目的不外乎唤醒受罚者的羞愧心,让他们深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所有的教育,都必须始于理解与关心。人心肉做,我始终相信爱与关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也许训导处教师认为“棒下出孝子”,毕竟训导处不是讲爱的地方,它不同于辅导处,然而在纠正偏差行为方面,我们应该依个案而个别处理,一律用同样的在惩罚,反而会起反效果,造成有些学生变本加厉、有些则因恐惧而选择轻生。这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啊!

毕竟,羞愧之心,才是让人改变的重要条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