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统一国文课本致辍学/林恩霆

教育部再提起要统一全国小学国文课本一事。这个建议老早在马华执政时期,已经被提过,但都成功被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给压下来,包括拿督斯里魏家祥和拿督张盛闻。

全国小学国文课本统一不是一件小事,或许直接影响华小和淡小学生的升学。这是必须获得极高关注,且需要持续把关的课题。

过去多次出现针对小学国文课本作调整,包括只有在小学检定考试选择国小国文考卷的华淡小学生,在获得及格成绩后就能直升中一,反之若是选择华淡小国文考卷的话,无论成绩多好,都必须入读中学预备班。

直到1995年,教育部才修改成无论是国小或华淡小国文考卷,只要考取及格成绩,都能直升中一,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教育部长是拿督斯里纳吉。

学国文须循序渐进

当然也有针对华淡小国文太容易的争议,当年是1990年,也就是拿督斯里安华出任教育部长的年代。

据说当时的小学检定考试公布后,华小的成绩远远地比国小和淡小好。教育部下令介入调查,甚至闹出所有6A成绩的学生必须重考国文科。

上述事件都是针对华小国文的一些争议,华淡小学生在小学是以母语作为教学媒介语,加上国文并非华族和印裔的母语,学习难度自然提高不少。不仅如此,华淡小生还得学习母语和英语。

因此,华淡小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国文,确保进入中学转换成国文为媒介语时,没有衔接问题,才是整个教育的成功方程式。

这种做法已经维持数十年,也让华裔和印裔学生可以在没有排斥的学习心态下,深造和完成学习生涯。

提高难度难达效果

倘若提高国文学习程度,将可能导致更多的华淡小学生对国文产生排斥和不感兴趣。一旦学生对国文提不起兴趣去掌握的话,最终的国文掌握和成绩将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教育部想统一国文课本的做法,据说目的在于提高华淡小学生的国文掌握,但是提高难度不是让学生学得更多,而可能会让学生无法接受,进而让学生因国文的高难度而无法直升中一,必须念中学预备班。

黄家和须向前辈讨教

一旦被迫念中学预备班,这是否又衍生种族教育升学失衡的情况。马来友族同胞比其他种族学生更早离开象牙塔,直奔社会呢?

目前大学预科班已让大部分的马来学生更早进入象牙塔,若再加上中学预备班,这会否让华淡学生比马来学生更迟两年进入社会呢?这也是需要深一层了解和探析的。

作为教育部副部长的黄家和,必须向“前辈”了解教育部官员的套路。民主行动党没有丰富的执政经验,而教育部官员也看准时机,行动党的稚嫩或许是一个机会,让他们成功推动马华过去一直强压下来的统一国文课本建议。

有鉴于此,把关者需要有前车之鉴的意识,断不能对官员的要求和建议照单全收,否则的话,华淡小学生的辍学率可能会增加,对国文的掌握比过去更差。

反应

 

言论

学习语言强迫不来/蔡晓薇

在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的立场,掌握英文是大马保持竞争力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在一直迅速发展的科学和数学领域。

他曾提醒,全面发展马来文是国家的愿望,但也不能因此牺牲可获取知识的重要语文。

风水轮流转,到了现任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他则指对语文的掌握不是零和游戏,注重掌握英文或其他语文,并不意味着就此边缘化或减少对国文的注重。他批评一些精英分子过度痴迷于英文,甚至不惜轻视作为国家官方语文的马来文。

政府维护马来文作为国语的立场毫无问题,包括早前坚持致函政府单位的信件必须以马来文书写,否则会被无视及退件之举,也凸显了政府捍卫马来文的努力方向。

而身为大马公民,掌握国语自然是责无旁贷,轻视作为国家官方语文的马来文,绝对不可取。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迷人及独特之处,不容他人轻视。然而说到底,要学习什么语言最终都是个人选择,能精通某种语言更是胥视个人努力及天份,逼不到,也强求不来。

大马人一般上能掌握多种语言,但可能并非样样都精通,若能对某种语言痴迷,才有把它掌握到极致的决心,这当中没有对错之分。

英文成职场必备技能

英文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它在职场上已成为一种必备技能。除了其国际实用性以外,英语之所以在世界广为普及,也归功于流行文化与软实力的广为流传。

把视线拉回学习国文这回事,这对国人来说除了是责任感使然,是否还能增加其他诱因?语言是文化与历史的载体,三者也是共存的关系,若能从发扬马来文化与我国历史中着手,发掘出吸引更多人去学习并掌握马来文的动力,肯定会比单纯的责任感驱使来的更自在和有趣。

语言掌握确实不应该成为“零和游戏”,身在多元语言、文化及宗教的大马,人民能否均匀掌握所需语言,也与大马教育体系息息相关,若基本教育不到位,一切只是纸上谈兵。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