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罚款“阻吓”由千到万/陈金阙

普通百姓有时会遇到一些难关,大至发生意外病痛或血光之灾,小至钱财损失。比较起来,留得生命或健康,总比失去钱财好。所以我们常常以“钱财乃身外事”来安慰自己,最重要是身体健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即使钱财确是身外事,但是过大及无谓的消耗,却足以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得不多加警惕。

近来,政府在执法方面倾向加重刑罚,要让人民感到不胜负荷而不敢犯法。首先被开刀的是去年10月23日生效的《2020陆路交通(修正)法令》。在这当中,民众最关注的是第45条文:酒后开车刑罚。在修订之前,触犯法令的刑罚是监禁不超过12个月,或罚款1千至6千令吉,或两者兼施。新的法令则可以强制监禁不超过两年,或者罚款不超过1万至3万令吉,及吊销执照两年。

此外,如果在酒精或毒品影响下导致他人死亡,肇事者可被监禁10-15年,罚款5万至10万令吉,吊销执照不少过10年。

看到这么严重的刑罚,醉酒人士如果还要知法犯法来驾车,应该三思吧!

虽然如此,这个刑罚有其局限性,基本上没有喝酒的人士完全不受影响;而喝酒者只须谨记酒精浓度不得超标或者“要喝酒,不驾车”,就不会面对这等严重的刑罚。

严刑峻法阻吓人民

本月开始的两项措施可不一样了。首先,从3月11日开始,民众如果被发现违反防疫SOP(包括没有扫描MySejahtera应用程序、没有测量体温、没有戴口罩、无准证跨州等),警方将开出1万令吉罚单,公司则罚款5万令吉。

这是继去年8月1日开始宣布违反行动管制令,包括在公众场所不戴口罩将被罚款1000令吉之后的激进版,政府认为,人民太不听话了,处罚1000令吉起不到吓阻作用,必须加到人民会害怕才行。

接着,另一条法令,《2021年紧急状况(必需权力)(2)条例》在3月12日生效,即任何人如果制造假新闻,发布或散播与冠病或紧急状况有关的假新闻,可被罚款最高10万令吉,或坐牢不超过3年,或两者兼施。

矫枉过正引发民愤

我们希望政府在执行这项法令前,应该先宣传解释,让人民知道什么是制造假新闻,什么叫做“发布”和“散播”,以有所警惕。尤其是许多人民在不知情或没有审查的情况下,随便转发亲友发过来的社交媒体讯息,会不会触犯这个法令,是极需厘清的。

此外,这项条文如果只限于紧急状况的短暂时间,那么,是不是说紧急状况解除以后,就可以制造、发布或散播这等假新闻?还需政府进一步阐明。

加重违反防疫SOP至1万令吉实行后,头一天就有330人中招,我们如何鉴定那是人民冥顽不灵,还是执法人员矫枉过正?酌情处理的情形容易发生执法偏差,不像测量酒精是否超标那样精准及不容辩驳。当执法人员拥有无上权力,人民处于无法证明自己清白的状况时,贪腐和民生激愤很容易产生,而且已经产生。

一典两范难治乱世

或许有人用“治乱世,用重典”来形容政府这次措施。各位,请问,这个时候是乱世吗?也许我们可以把冠病的威胁当作“乱世”,不过,我们又知道“重典”的意思吗?“典”是“典范”,乃从上至下,不分尊卑,天子与庶民同罪,犯法者一律重罚。

可是,在执行法令时,人民发现所谓:“重典“产生两重标准,在高官的部分,执法者不敢行动,而且高官还能轻易用各自的理由开脱;而人民的解释和原因却完全不被聆听。

难道民,就是劣民;官,就是好官?当一典有两范,刑罚再重,也无法治乱世。

大马人均国民收入为1万1200美元(约5万令吉),一次无法辩解的违规,可能导致一个家庭失去20%年收入,可说非常严重。如果刑罚的诠释非常清楚完整(如醉酒驾车),或者官民皆一视同仁,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还受罚,相信是他咎由自取。不过,自刑罚实施以来,一方只顾开罚单于人民,一方要上诉得跑许多部门,另一方(官方)则配有“免罚牌”,属于苛政的成分多于阻吓,请问人民如何生活下去?

反应

 

言论

民声反映不满思变/陈金阙

笔者妄自菲薄,对两线制广加解释,还好没有惹来读者谩骂。

不相信笔者的读者,其实也不必浪费时间在反驳笔者,因为,真相是越辩越明的,而且,真相往往是很不中听,不堪入耳,看看华社目前的情况,大家应该有所警觉。

打从希望联盟执政以来,民主行动党似乎成了华人的浮木,大家齐心协力抱着这根浮木,不让它沉下去。

华人对巫统仍反感

只是,人满为患,浮木的浮力是否经得起500万华人的重量,有待斟酌。这时候,如果对它有什么微言,只会引来大家仇视的目光。

不过说来有趣,近来民心开始思变。我既然推荐国阵,当然会看看人民的反应。

老实说,华人对巫统还是很反感,尤其是出现像阿克马这样的“党要”。

但是,自从团结政府,尤其是行动党呼吁人民投票给巫统候选人,华人在“贪污”和给予支持的两者之间,似乎出现了选择性正义。

既然可以投给巫统,是不是代表选择了容纳“贪污”呢?大家大可不必自责,制造选择性正义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所支持的“领袖”。他们为了选票,美言为更好的未来,让大家觉得,这样选择是没有错的。

政治的哲学,是生存,不是黑白分明,一加一等于二,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

说到巫统,当然要说一说马华。说到马华,当然要说到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在行动党“反客为主”之后,魏家祥成了行动党最头疼的假想敌。

根据一位专栏分析员的说法,魏家祥在华人这边还是吃力不讨好,不过,印象正在改善中。但是,在马来社会里,马来人似乎越来越支持他的言论。这位语气不卑不亢,能操流利马来语的政治名宿,虽然在团结政府阵营,但是对于政治时弊却不吝发言,言中有物,常常说出人民的心声,得到民间的好感。

笔者对马来社会缺少研究,不敢乱下断言,不过,像魏家祥这种能够引经据典论政,而且没有无的放矢的,应该是政敌最为顾忌的人物。

批评政府为纠正政府

还有一位评论家,说的更是让人深思。他说,人民批评政府,目的是为了纠正政府,而非与政府为敌。

以前马华当家,我们批评马华,民政当家,我们批评民政,那么现在行动党当家,我们批评行动党,有什么错了?

当马华民政解决不了民生,我们不断的批评,甚至用选票惩罚他们,我们不觉得不对呀?这回到了行动党,我们就不敢批评了吗?

因为没有行动党,就会成为回教国了吗?那么,行动党去制衡伊斯兰党。为什么还要把败军之将的马华当成最大的政敌呢?

此外,巫统不是频频对行动党开炮吗?为什么行动党可以包容巫统或巫青,却要魏家祥“静静”,不然就建议将他移去反对党的席位呢?

重要的是,魏家祥是不是没有理由的乱喊,还是将华社或华教面对的问题揭发出来。

行动党既然当上了马华以前的角色,前车之鉴,如果不做出改变或比马华做得更好,那么,被华社批评,那是难以避免的。

近来货柜倒压毙一位年轻女司机的案件,我们看到人民在社交媒体痛骂交通部长陆兆福的视频,显然和之前大家就轻快铁故障事件,对陆兆福展现的容忍和以前魏家祥当交通部长时的痛骂,是极大反差的。

如果行动党对下一届大选还要保持99%的华裔支持率,那么,现在检讨,还是来得及的。切莫到时你们才问:华裔,你们到底要什么?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