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美国会为台湾出兵吗?/谢诗坚博士

中国在迎接两会盛大召开之前,一则耸人听闻的新闻引述美国空军机动司令部司令麦克米尼汉(Mike Minihan)发给下属的一份备忘录中称:“我的直觉告诉我,美国将在2025年与中国开战”。

这份备忘录在1月27日由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披露。具体而言,有几个重点:

所谓开战理由是由于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都会在2024年举行选举,美国届时会“分心”,而中国就有机会对台湾采取行动。

虽然五角大楼并没有否认麦克米尼汉的备忘录,但国防部官员也忙于撇清关系,声称这只是米尼汉的个人意见。不过《华盛顿邮报》形容备忘录为夸张,且不同寻常。

美拉拢盟友频军演

到底哪里不寻常呢?舆论并未点出来,倒是让我们看到美国为了维护它的霸权地位,不但频繁渲染“中国威胁论”,拉拢盟友举行军演,而且也在这样的所谓正当理由下,将今年度的财政国防授权法案达到创纪录的8000多亿美元,其中在亚太地区,美国将继续为“太平洋威胁论”进行拨款,提高在这地区的战斗能力。

就米尼汉的言论而言,让我们用实例来点醒美国四星上将的谬论。

韩战越战得不偿失

其一,发生在1950年的韩战,是中美首次直接交锋,美国派出30余万军人从仁川登陆朝鲜,而中国派出百万志愿军杀上战场,打着抗美援朝的旗号。还有其他联合国、南北韩的军人与平民死伤也不计其数。1953年停战。最终还是打成平手,直到今天南北韩还是在对峙。

其二,美国并不接受韩战的教训,在1965年时,眼见越南又将成为第二个朝鲜,乃派兵赶往越南支援南越政府;而北越在胡志明的领导下,与美军开展浴血战争。

美军一度增至65万人,而北越军与越共联手上百万人在越南与美军打一场长期战争,援越抗美又成另一个口号,直到1975年的日内瓦和谈才结束。但结局是南北越统一,达成不光彩的和平。

经此两次“得不偿失”的战役后,美国已不轻易出兵,因为在越战期间是美国人民反战运动最高潮时刻,迫使美国收手。

后来对区域战争也是有选择性的。例如在2001年派军直捣阿富汗政权及2003年又直捣伊拉克政权。也是因为卡伊达组织恐怖分子,在奥萨马宾拉登的策划下,于2001年9月11日骑劫4架民航客机,直毁纽约摩天大楼及五角大楼,酿成3000多人丧命。美国在不得已之下才出兵,为牺牲的美国人进行报复,不然会被讥为银样蜡枪头。

但是经过十几二十年的战斗后,美国宁可放弃阿富汗和伊拉克,让这两个国家的人民自我争权夺利。于是阿富汗在2021年又回到塔利班的统治;而伊拉克则在萨达姆被杀后于2011年由美国“还政于当地人”。

美国不容中国超越

为何美国在没有消灭恐怖分子下就撤兵阿富汗及伊拉克?那是因为美国认为它已消灭恐怖头子,也就任由当地军人我行我素,所持的理由是中东已非重要和敏感地带,反而认为中国的威胁性更大。翻转回来的战略又暴露了美国志在对付中国,而不是反恐。

在美国看来,中国崛起的速度都必须在美国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内,而中国必须处于美国之下,接受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统治。

但当特朗普当政时代(2017-2021)发现中国的强大已不能同日而语,乃于2018年的第一轮贸易战到2019年第四轮的贸易战,直到2021年拜登上台还是依然故我,理由是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用经济孤立中国。

结果这4年多以来,中美贸易战并没有显示美国占了上风,反而刺激了中美贸易额的增长。例如在202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为5368亿美元,较前年增长6.3%,接近2018年的5385亿美元的纪录。

至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也有增长,达到1538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1.6%。

总的来说,中美两国的贸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 6906亿美元。

既然贸易战都不能击垮中国经济,反而促长市场兴旺,美国是应该停止无谓的贸易战了。

俄乌酣战 美不派兵

尽管现在美国在经济上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受硅谷银行的破产而深受影响,但拜登依然在搞他的三角战,促成美国、澳洲和英国签署一项历史性的安全协议(AUKUS)。这是美国65年以来首次让澳洲分享其核动力技术组成所谓的“小北约”。

若是近期拉拢菲律宾增加美国军事基地,以取代其他东南亚国不愿卷入核潜艇案,那就是新的战略包围。

既然俄乌战争热炽时,美国依然不派兵只供武器,那么一旦台海时局紧张,美国会出兵吗?这一普通逻辑任谁都可以自己找到答案。因此,我们还是不相信美军会为台海而在南中国海掀起血腥风暴。

 
 

 

反应

 

言论

一对难兄难弟/谢诗坚博士

今天,两个曾经雄霸一方的华基政党——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已经迷失在政治十字路口。

民政党自从2008年输掉槟州政权后,再于2013年及2018年的大选中一无所获,成了没有国会议员的政党。

在当时变化多端的政局中,民政党做出了它的选择,那就是脱离国阵,然而,它敲错了门投错胎,一头栽进国盟怀抱。

这一决定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因为民政没有本钱向国盟讨价还价,也不能借慕尤丁的匡助,起死回生。

民政党算是自取其辱,不但土团党保不了它,当前国盟实际的主导者——伊斯兰党也无心拉它一把,干脆把它当成一个不起眼的政党。

民政两头不到岸

这样一来,民政党已迷失了方向。离开国盟是死路一条,自力更生,更是找不到再生的机会。民政的失策变成两头不到岸。

再者,行动党更不会放民政一马,让它有机会再探出头来。

另一方面,最可怜的是曾经是一大党的马华,风光了几十年,到头来变得几乎一无所有。

就马华来说,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华基政党,在1949年成立后,曾是华社的代表,但经过一连串的考验,不但后劲不继,而且一届不如一届,从拥有至少31名国会议员的政党,到如今只剩下2名国会议员,没有入阁。

今天,我们同样看到马华宁可生存在国阵之间,但明知行动党不会让步,马华又期望什么奇迹出现呢?

如果大选来临,马华依然故我,仍然是分到一到两席,那这个政党的存在就比较有问题了。

我们感到纳闷的是,马华认为除非巫统离开国阵,否则马华不会离开国阵。在巫统拥有6名部长,魏家祥又如何促成巫统与马华共进退?

现在看来,马华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是被困死在国阵中。当别人在飞黄腾达时,它却在一旁哭泣。其二是不妨选用七十年代林建寿的招数,敢敢豁出去,来一个鱼死网破,或与民政连成一气,做最后的斗争,看看能否翻身?否则马华和民政拿什么来翻身?

虽然马华和民政是两个不同的政党,但它们的命运已被绑在一起,成了难兄难弟。如今要改变命运,也就只能靠自己。政治的残酷就是这样。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