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美国的网络安全战略/南洋社论

美国发布《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将中国视为最大威胁。

《战略》视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为“恶意行为者”,积极利用先进网络能力,追求与美国利益及国际准则背道而驰的目标,无视网络空间的法治与人权,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及经济繁荣。

《战略》指出,北京对美国政府及私营机构网络构成最广泛、最活跃、最持久的威胁,而且是唯一一个既有意重塑国际秩序,又有意重塑经济、外交、军事与科技能力的国家。

《战略》指北京过去10年来,已经把网络行动扩展至知识产权盗窃,成为美国最先进的战略竞争对手,有能力威胁华盛顿的利益。

美国指责中国利用网络作为监控国家与影响力的支柱后,正在输出数字威权主义愿景,致力于按照其形象,塑造全球网络,在境外危害人权。

威胁美国必受打压

《战略》对中国的各种指责,其实正是一根手指指向别人,另外三根手指指向自己的行为。先进的网络,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发展的象征,中国当前先进的网络科技如果对美国构成威胁,那么中国网络科技发展未跟上先进的年代,美国先进的网络科技不也是在境外危害人权?

《战略》提到,华府计划在未来的关键10年内,确保所有美国民众能从安全可靠的数字生态系统获益,并提出5大支柱指导捍卫网络行动,分别是捍卫关键基础设施、扰乱及摧毁威胁行为者、塑造市场力量推动安全及韧性、投资有韧性的未来、建立国际伙伴关系从而谋求共同目标。

美国整体实力的强大,多年来一直牢牢掌控世界的话语权,从政治、经济到军事,美国从来是唯我独尊。任何国家一旦对美国构成威胁,美国的打压就会如影随形而至。

经济制裁,是美国最惯用的手段之一,法国阿尔斯通在世界500强消失,广场协议令日本经济失落了10年。最近几年来的制裁事件纷呈,海湾各国、俄罗斯、朝鲜和中国等,无一不是“威胁”美国而受制裁。

在华为事件中,阿尔斯通前高管皮耶鲁齐就揭开美国将法律作为经济战争武器的事实。他说,昨天是阿尔斯通,今天是华为,明天又会是谁?

美国对中国的顾忌是本身的心虚与嫉妒,美国多年来威慑天下,形成倨傲心态,中国强势与急速的发展,逐渐在世界发挥影响力,也自然会抵触到美国在全球既得的利益或垄断的地位。

世界秩序求同存异

中国多次宣称没有超越美国的意图,希望两国之间和平发展、公平竞争。但是,美国长久以来对待中国的冷战思维始终没有改变,打圧就是美国对待中国的固执政策。

世界是全世界人的世界,美国的利益也不一定是世界所追求的利益,美国的利益其实可能是损害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美国所认同的国际秩序,绝不能也无权代表全世界,世界的秩序应该是全世界多数国家所认同的秩序。

世界的秩序应该是多边主义的秩序,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之下所建立的一种秩序,那才是一个健康的世界秩序。

 

ADVERTISEMENT

 
 

 

反应

 

国际

胜选方程式崩塌 民主党面临反思时刻

(华盛顿7日讯)美国民主党面临1988年以来的最惨痛总统大选败仗,党内外的“赛后检讨”迅速展开。

蓝领工人阶层、少数族裔和年轻选民向来是民主党选票基本盘,惟从过去8年可见,其胜选方程式的核心元素已见动摇。

民主党能否逆转这些结构性改变,又或找到全新的选票来源组合,将决定其未来选举成败。

2016年大选时,希拉丽在“铁锈带”3州威斯康星、密歇根和宾夕法尼亚爆冷落败,被形容是民主党传统上占优的“蓝墙”崩塌,反映该党基本盘的蓝领工人不少倒戈到主张透过产业回流来创造制造业职位的特朗普。

选后民主党人检讨败因,将重点放在重振美国中产阶级,以“中产乔”自居的拜登2020年守住3个蓝墙州当选。

惟国际卡车司机兄弟会本届大选在全国层面拒绝支持任何一名候选人(政治上等同不支持贺锦丽),折射蓝领工人今届对支持贺锦丽热情不足。

与此同时,拜登当年在佐治亚(黑人选民众多)和亚利桑那(拉美裔选民众多)意外险胜,反映他比希拉丽更有力吸纳黑人和拉美裔选票。

共和党蚕食基本盘

然而,在拜登本届大选因年迈退选前,已不时有民调显示愈来愈多黑人和拉美裔选民倒戈到特朗普,为民主党响起少数族裔政治取向有变的警号,即使贺锦丽上场也未能力挽狂澜。

黑人和拉美裔男性选民的倒戈也许是关键。“罗诉韦德案”裁决2022年被推翻,令堕胎权成为民主党的新武器,助后者在同年中期选举成绩优于预期。

共和党在今届大选主打更阳刚的选举风格来拓展男性票源,并透过社交平台及数字媒体争取到代表年轻男性的“兄弟票”,甚至成功削弱民主党在年轻选民的既有优势。

在右翼民粹争议背后,共和党其实找到了更有效的胜选方程式:蚕食对手基本盘。民主党当然可以归咎俄军侵乌引发的通胀和新一轮以巴战争意外“赶走”阿拉伯裔选民,令选情受累。

惟特朗普强势回朝反映美国国内政治秩序恐已有难以逆转的变化。民主党其一可能的出路是跟随共和党“向右转”,在非法移民和治安等问题上更贴近共和党的主张,但此举肯定会面临党内进步派的掣肘。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