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股票财测模型的局限/黄子伦

上篇说到我们从财务预测模型,融合现实层面的因素,到慢慢掌握商业模式的过程。

这一篇文章自然会说到差不多到了股票分析的后期,你会慢慢看清这些基础功的缺点。

最直接的缺点就是速度上比不上很多人,因为提取数据、排列数据、并解读数据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点在稍纵即逝的股票市场,常会给人一种“浪费时间”的感觉。

不过,任何事物的起步都是这么缓慢的,因为你的功夫还不到家。你可以购买各种软件或者只看投行分析师所撰写的报告和公司年报。

但就我的个人经历是,只要你的基本功不到位,看再多也是枉然。许多人就是掌握不到这些门道,而浪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去看效益不大的资讯。

但是,就像是阅读那样。当你有下足笨功夫,那么你就能够做到“一目十行”的境界。顺带一提,真实世界的一目十行也不是你真的能够一下子看完十行的内容,而是你的脑袋有足够的内容,让你看到文章的一些关键字眼,你的脑袋就会迅速地给你补充剩下的内容会写些什么,以至于有“快速阅读”的错觉。

当你看到很陌生的资讯时,你是不可能做到“一目十行”,只能慢慢看来消化,狼吞虎咽的话就只会是“酒肉穿肠过”而已。

言归正传。财测模型只能告诉你公司的财务状况,然而,现实世界里,有很多事情极难量化,尤其当人是那个最大的变量。

因此,你需要寻找更多资讯,不管是解读财务数据的角度,还是一些人为因素等等。

举例来说,学些基本面投资的人们都会遇到一个名为“价值陷阱”(value trap)的窘境。当一家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都非常健康,而且估值又便宜时,我们就需要有所警惕。

股票便宜或有隐性风险

要记得,即使是在马股这种弱式有效市场里,“有麝自然香”的道理还是不会改变。如果一只股票真的便宜,那么大概率就是有很多隐性风险,例如公司创办人通过自己和家族牢牢控制住公司股权然后把股东大会做成过家家、业务发展也不怎么积极、空有大把现金却看心情派那少得可怜的股息,做一大堆关联方交易(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甚至更糟糕的就是有公器私用的嫌疑。

例如另一种就是家长式领导,权力不下放,二代因无法顺利接手和试错,只能做着无关痛痒的业务。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采用更多维度来解读公司财务数据(例如高额的关联方交易)之后,我们的决策才能更完整。

 
 

 

反应

 

言论

政府贷款,沙布拉买单?/黄子伦

最近,沙布拉能源(Sapura Energy)获政府通过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注资11亿令吉,引起广泛关注。

尽管政府多次强调这并非纾困,而是一笔贷款,且资金用于偿还供应商欠款,但这一举措仍引发不少疑问。据沙布拉能源官方声明,这笔资金将用于支付超过2000家本地供应商的款项。

然而,相较于沙布拉能源超过100亿令吉的债务,这区区11亿令吉根本无法解决公司的财务困境。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笔钱究竟能偿还多少供应商?

根据沙布拉能源截至2024年10月的季报,其应付账款约为52亿令吉,与2024财政年的55亿令吉接近,因此可粗略推测其债务结构变化不大。

查阅2024财政年年报附注,其中近1400万令吉用于支付员工薪资,20亿令吉属于第三方欠款。这意味着,部分供应商即使有政府资金注入,仍可能无法收回欠款。

更耐人寻味的是,2023财政年数据显示,沙布拉能源的应收账款高达37亿令吉。这表明,即使公司财务状况持续恶化,仍有供应商愿意提供服务和器材,哪怕面临高额坏账风险。

企业应以利益为先

按理说,在商业社会,企业应以利益为先。但沙布拉能源的供应商不仅未急于切割,反而“仗义疏财”,堪称凤毛麟角的商业典范。对此,政府是否该优先向他们征收更多税款?反正收不回欠款,也算是“求仁得仁”。

当然,部分供应商之所以愿意继续合作,或许也是看在沙布拉能源背后股东的份上。

这便形成了一个吊诡的局面——政府的注资,是否意味着沙布拉能源可以进一步要求供应商提供更多服务和器材?反正出事了,还有政府兜底。

若有人反驳称,这笔钱最终需要偿还政府,因此不算兜底,那我倒想问问,多少企业因财务困境倒闭?多少创办人因公司清盘而破产?他们,又有谁来买单?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