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自我封锁·自律自救/南洋社论

国内的冠病疫情形势愈趋凶险,变异病株的传染性及致死率更可怕,一些人突然染疫,稍有症状就骤然病情恶化,有些体格健壮的人与病魔搏斗,却最终不治,随着殆亡率的上升,医院还备用特别货柜充作临时的停尸间,这一切均说明我们仍深陷疫情风暴。

疫情全球肆虐迄今年余,一些原本被视为抗疫模范生的国家,却因防疫松懈,自满失察,再陷入新一波疫情的挣扎,最近还须重回封锁。

今天,对是否需要实施全面封锁的问题,有的表示强烈反对,有的力挺严厉管控;政府也正处于两难困境,实施全面封锁将瘫痪经济,稍宽松的封堵,还将导致防疫决堤及医疗体系崩溃。

自3月以来,有多个国家疫情反弹,变异病毒迅速蔓延,还攻陷世界绝大多数的地区,这都因为没法阻止病毒的扩散及变异病毒的传播,才会出现疫情反复,才有封城时断时续。

只要人们四处流动,就很难保持“无病毒状态”,这就是疫情反复的“关键教训”。

现在,全民务必保持高度自律,要更严苛自我管控,尽量留守在家,避免任意出行,减少接触,才能压低传染数,才能对疫情形势发生逆势改善。

想想一年多前,染疫的武汉街巷空寂,光沉响绝;就是民众的高度自律,持续封城76天,才迎来灯火灿烂。

解封后的武汉,街道上熙熙攘攘,还有悠闲的健步者,夜晚闪烁的璀璨霓虹,但是疫后的武汉迄今仍未放松戒备,人们仍继续坚持检测体温,二维健康码登记,人人都戴口罩,还是注重日常防护。

最好深居简出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为何中国没有发生第二波疫情》的论断说明:那是无法想象的“全社会的控制和干预力度”,最重要的还是“人民很配合”。

因为防疫是全方位,广领域,联动及协同性的工作,只有全体民众动员起来,团结协作,才能战胜疫情。

现阶段还未能通过施打疫苗以实现群体免疫,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以前,民众最好深居简出,“自我封锁”,自律自救,才有望走出疫情阴霾,复苏经济及恢复昔日的生机。

当然,疫情的危机管理是一场对政府治国能力的严峻考验,我们希望系列防控的措施步骤都必须心系百姓,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要有清晰的底线思维,务实的政策定向,才会是打赢此疫情防控战的关键。

 

 
 

 

反应

 

言论

亚亦君令补选的悬念/南洋社论

霹雳亚亦君令州议席补选的选情,似乎稍嫌淡静。原地列阵的巫统派出尤斯里,迎战国盟伊斯兰党的阿都慕海敏,以及被视为第三势力社会主义党的白华敏。

然而,补选看似平淡且沉闷,国盟却在部署一盘大棋局,从议题的设置,伊党力促选民拒绝巫统与民主行动党的正常化合作,欲促成巫统与伊党的合作组成政府,加强回教力量,是伊党的政治着力点。

抵抗绿潮耐力测试

参与助选的行动党竞选机制指挥,便通过舆论宣导反制,揭露国盟“系统操弄种族情绪,策动政治变局”,“谋划将补选胜利成为霹雳政权更替的转捩点”。

伊党靠宗教及种族议题作舆论攻势,揭示团结政府只是一种苟合的暂时状态,并借此补选寻求钻入权力的缺口,力挫政敌。

对希望联盟与国阵来说,选战是抵抗绿潮的一项耐力测试。

根据团结政府过后举行10次国州议席补选的成绩分析,除了吉兰丹州的能吉里州议席补选,巫统以大胜的成绩收复失地外,其他议席补选均由原有守土政党胜出。

能吉里补选给巫统重新找到抵御绿潮的自信,随后柔佛的马哥打州议席补选的狂胜,证明了希盟与巫统合力挫敌的效应。

亚亦君令补选将是检测希盟与巫统结盟的有效性,因为只有缔造后续补选的持续胜利,才能验证战略联盟的力量崛起。

为国盟助选的民政党在此补选的政治站位,就是力图策反马华,离间希盟与国阵,分化行动党与巫统的同盟关系。

巫统堡垒选区

根据选民结构分析,亚亦君令是一个混合选区,其中巫裔选民55.64%,华裔选民21.99%,印裔选民14.3%;与我国种族人口比例近似,只是巫裔较少及印裔较多些。

从历届选举成绩的观察,自2004年,亚亦君令一直是巫统的堡垒选区,就算2008年掀起政治海啸,巫统仍守住阵地;2022年6州选举的五角混战中,巫统候选人仍能以微小多数票突围。

在此次补选的三角战中,会否因返乡投票意愿低落而拉低投票率?“猪”与“热裤”是否紧迫或令人忧虑的议题?第三势力会否给选情制造悬念?

或是国阵与希盟的合作能否发挥选票叠加效应?补选过后会有什么样的政治格局演变?

4月26日的投票日,有感觉、有温度,对生存与发展有理性认识的选民,应该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也能帮助打破这一切问题的悬念。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