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自拆平台,不亦乐乎!/章龙炎

希盟内乱导致政权易手,在上一届全国大选遭华裔选民唾弃的马华“咸鱼翻身”,该党总会长魏家祥博士受委,成为唯一的华裔内阁部长。

大多数华裔同胞都自认已超越种族,被华人视为政治明灯的火箭也说超越种族;现实是,华裔不超越种族,火箭也不超越种族。另一个多元种族政党人民公正党也超越不了种族。



所以,95%的华人不会说魏家样你不代表华人,充其量只能代表马来西亚人;他这个部长职位,是靠慕尤丁施舍得来的。

如果内阁连一个华人部长都没有,就说马华没有地位,但不会说华人的政治地位已落到谷底,只会说是马华无能,还会挑战马华退出政府。说这些话的,就是认为马华在国家政治里头是多余的;不只是多余的,还出卖华人的权益。

在他们看来,没有马华,马来西亚华裔的地位肯定会更好。

从一个角度来看,这可能完全正确。也就是马华不要标榜代表华人,也不要去关心什么华人文化、华人/华文教育、华人经济、华人风俗习惯等等与华人身分认同相关的特征。

可惜,这个观点完全忽略了马来西亚历史的脉络。



各族都不接受“国族”

马华与巫统一样,都不是以政党的姿态应运而生,而是以维护各自民族利益而产生的。

之所以如此,是当初成立巫统的保守马来精英,不接受英殖民地政府的“国族”概念——其中的要点是让非马来人享有与马来人同等的公民权。

谈到公民权,华裔同胞会说我们都是公民,各族不都是应该平等的吗?这话没错,可是,华人真的要平等吗?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各族都不愿意接受“国族”(nation)——华人要保存华人的特征以及建制(如华小、华文教育、华文独中),而马来人同胞也同样要保存马来人的特征,我们也就没有“马来西亚国族”可谈。

折衷方法就是来个政治妥协:华裔要受到差别对待,不要在国族建构为由被“同化”——例如泰国、印尼及菲律宾等的华裔。要指出的是:同化并不一定完全成功,族群的特色仍然是尾大不掉。

华人厌恶妥协

华人好像特别厌恶妥协这个字眼。事实是,政治的特征之一是妥协。问题是华人负面看妥协,而对马华的妥协特别不以为然,不去看其他政党——包括讥笑马华躲在巫统纱笼里的火箭,也在搞妥协。

差别在于:火箭用一些什么给我多一点时间、为大局着想、救国等等字眼掩饰转移。更加关键的是很多人愿意被牵着鼻子走。

这展现了华人政治够不成熟,更加不了解政党的作用。在我看来,马华与巫统以及国大党一样,都是缓冲可能出现的族群冲突的平台。

正面的看,马华多年来不就扮演了广大华裔的泄愤平台吗?

要真的剿灭了马华,华人车载斗量的不满要向谁发泄?我看华裔同胞不会针对疼惜如宝的火箭。那,那难道华裔勇士敢敢向巫统(再加个土团党)发难?这可不是我所认识的马来西亚华裔呀!

反应

 

文教

马华:抹杀华裔先贤贡献 反对敦翁毓麟华小更名

(八打灵再也8日讯)马华反对教育部将敦翁毓麟华小更名为“金务大湾(Gamuda Cove)华小”的决定,并指有关决定违背华社意愿且抹杀华裔先贤对国家的贡献,同时也指责行动党未能捍卫华社利益。

马华总秘书拿督张盛闻指出,早在2017年,国阵政府批准的“10+6新建与搬迁华小计划”中,9所新建华小以华裔先贤命名,这是对华裔历史和贡献的重大肯定。

张盛闻强调,不论哪个政治阵营执政,这一决定都不应轻易更改。

“然而,在希盟首次执政期间,敦翁毓麟华小却被改名为金务大湾华小。直到最近这所华小举行动土礼时,其校名已显示为金务大湾华小。”

他指出,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昨日在国阵成立50周年庆典的演讲中提到此事,并强调教育部应尊重历史,保留原校名。

他续指,国阵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回应表示将把此问题带入内阁讨论,并捍卫国阵政府原本的承诺,要求恢复敦翁毓麟华小的原名,也反映了国阵的正式立场。

陈德钦斥默许改名

“火箭没为华社争取权益”

马华副总会长拿督陈德钦对行动党提出严厉批评,指责该党未能为华社争取权益,反而默许教育部的改名决定。

他质疑为何行动党的内阁部长和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对这一决定视而不见。

“为何行动党的内阁部长们,以及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对敦翁毓麟华小改名的决定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华裔选民在大选时满怀希望把命运交托给行动党,结果换来的是什么?是行动党的静静、假装看不到、还是选择性眼盲?  

“尤其是黄家和,作为华裔副教长,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面对教育部将敦翁毓麟华小改名的事,到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根本不敢反对?”  

他指出,作为华裔副教育部长,黄家和应当积极反映华社的声音,而不是对教育部的决定袖手旁观。

陈德钦认为,行动党在此事件中的消极态度揭示了其“虚伪的面具”,并强调幸好魏家祥挺身而出,否则华社可能对此问题一无所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