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英文教数理须克服的难题/墨雪

日前,代教育部长敦马哈迪医生在数个公开场合,谈及英文教数理的课题。公众的反应褒贬不一。

马哈迪回应说有关课题他自己不能作主,交给内阁决定。



英文教数理是一个老问题,论者多不胜数,各说各有理,莫衷一是。有关教育机构及学术人士为其护航者不在少数。一些研究机构的民调数据却显示,之前教育部推行数年之久的英教数理政策是失败的,不宜再次实施。

关心英教数理的人士,可轻易举出若干实施有关政策须待克服的难题:

一、在野党巫伊两党反对;

二、乡间马来人大力抗拒;

三、熟谙英文教师严重短缺;



四、教育团体多不表赞同。这些难题若不加以克服,而政府却执意实施,效果不但不彰显,甚至还会以失败告终,学生成为了白老鼠!

以下,笔者选择上述第三项难题发表个人的看法。

没熟谙英文的数理师资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全民教育成功的要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训练有素的专业的优良师资。缺此,即便其他各项一一克服,也难取得成效。从近20 年来政府反反复复推行英教数理所取得的有限成绩,即可看出其失败的因素,乃出自于国家没有熟谙英文的数理师资。

所谓熟谙英文,是指教师充分掌握英文并以该语文教学,而非教学时解释数理学术名词或翻译其意思而已。

此外,英文数理教师无论课内外教学,都能以英语与学生交谈、沟通,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学习环境中,这才有助于知识的吸收及消化。

问题是,我国既缺乏足够符合条件的英文数理教师,而却拟执意实设该政策,政府是否可确保做到全面有计划的培训合格的英文数理教师?

在当前国家经济放缓,而又得面对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冲击经济下滑的时期,政府的财力做得到吗?

结论是,政府若想要实施英教数理政策,必须得到多数人民的认可、支持及配合。而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人民希望政府培训足够熟谙英文的数理教师之后,才来谈推行英教数理政策,这才是比较务实的做法。

反应

 

言论

应恢复华中母语教数理/林国安

今年3月19日,教育部发布《2024年“双语课程计划”实施指南》,规定实施“双语课程计划”的中小学,从明年新学年的小一和中一开始每一年级必须至少开设一班“国语/母语教数理”。         

4月15日,槟城教育局向州内参与“双语课程计划”的36所国民小学和淡米尔文小学、52所国民中学和前改制国民型华文中学(华社简称“华中”)校长发出公函,传达教育部上述指令,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州内11所“华中”联署公函向教育部陈情,要求保留“双语课程计划”(“英文教数理”)原状。

所谓的“双语课程计划”,允许参与计划的指定学校选择马来文以外的英语教导数理和工艺学科,其核心内容实质是“英文教数理”。该计划这些年实施下来,具体成效如何?未见当局提供科学的总结报告。不过,全国华小在华社全面极力争取下,豁免“英文教数理”,继续以华文母语教导数理学科。

槟城“华中”坚持“英文教数理”的理由包括:让学生将来升学更容易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适应时代发展和全球化需求。这与教育部推进“双语课程计划”的目的倒是相吻合的。

格局太狭隘

但是,如果从民族母语教育发展趋势、母语教学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价值取向、中文国际通用语应用价值,以及“华中”作为“华校”的定位来看,这样的教育诉求,格局未免太狭隘了,也有悖基础教育阶段母语教育学习规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研,全世界每10名学生中就有4人无法获得以自己最能表达或理解的语文所提供的教育;他们的学习建立在一种较为脆弱的基础之上。

所讲语言不是课堂语言这一问题,不仅阻碍儿童学习与发展学科能力、构建母语承载的思想世界,还对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社会公平和谐带来严重影响。

在民族母语不具备官方语言地位的情境,我国华校坚持母语教育教学,根本目的即在于维护民族母语至高无上的教育价值功能。这应该成为华校教育诉求的基本信念。

日前,中国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表示,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文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应用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产品,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共通语言。而AI时代来临,中文将被人们广泛使用为语言智力工具(AI助手),助力中文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通用语。

再者,近年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一日千里,中文承载人类科技文明知识,增加科技含量和国际知识供给。“中文教数理”,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和全球化需求。

近年,华社积极关注“华中”华文教学及其师资质量问题,也倾向认可“华中”的“华校”定位,何妨提醒政府勿忘当年教育部长给予改制华文中学保有三分之一科目以华文教学的保证,在全国“华中”恢复华文母语教育教学,包括“华文教数理”,争取将现有6年母语义务教育延长至9年(中三)或11年(中五)。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