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莫让“与病毒共存”有回头路/南洋社论

2019冠状病毒病入侵朝鲜,让这个没有冠病疫苗的国家,一时间手足无措,无从应对。

疫情之初,英国首相约翰逊就曾建议全体国人不打疫苗,以图制造全民免疫,但最后却在一片谩骂声中,打消了这个被视为无知的念头。

换言之,国民没接种疫苗,举国上下就不可能实行“与病毒共存”的防疫策略。

而来到今日,只有中国还保持“动态清零”。尽管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以病毒特性更具传染力为由,对动态清零持反对意见,但中方依旧坚持以“生命至上”为大原则,短时期内相信不会改变态度。

患得患失反无所适从

冠病之下,所有国家都以动态清零来开启防疫措施,但随着疫苗,尤其是加强剂的效果发挥效用,加上变种毒株的杀伤力逐步减退,绝大多数国家都认定冠病已来到后疫情时代,各行各业也开始学习与病毒共存。

其实,动态清零也好,与病毒共存也罢,都是一个选项;当一个国家选择与病毒共存,且具备了这方面的条件之后,就必须“勇往直前”,患得患失只会让人无所适从。

当然,生命和生计的平衡还得继续抓紧,身为政府的必须确保国家的医疗系统,处于良好的操作状态,而人民在与病毒共存当儿,也切莫得意忘形,以为冠病已离我而去。

各行各业可重返轨道

刚过不久的开斋节,由于防疫大松绑,国内确诊病例暴增100%,而这个疫情反弹的现象,其实卫生当局早前已“有言在先”,幸好以目前的情况来说,一切还在良好掌控之中。

接下来的数个星期很关键。只要疫情不出现大反扑,死亡和严重病例没显著增加,则意味着政府的防疫大松绑,让回教徒回乡庆祝开斋节,让国人自由活动的决定,是“没有错”的。

从这个角度审视,就算大马还未有“再回到从前”的愉悦,也不该再有成日对病毒提心吊胆的苦闷,各行各业也可以重回正常发展的轨道上。

反应

 

言论

怕穷,更怕短浅/南洋社论

根据统计数据,东海岸由伊斯兰党长期治理的吉兰丹是国内发展滞后及最贫穷的州属,很多年轻人被迫要跨越马泰边境或其他有更多工作机会的州属谋生。

有人说,保守的宗教主义,还有教条戒律,束缚了经济的自由发展,像吉兰丹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几乎挂零;甚至有人还批评丹州政府因缺乏愿景,政策逻辑、管治的滞后和失能,导致持续贫穷的问题一直都没法有效解决。

的确,贫穷是问题,可是真正的问题还在于没有认识问题,没有善用头脑清晰地分析问题,去务实地解决问题。

还记得多年前,伊斯兰党向巫统列明要恢复共识、重归旧好就须先遵循以下条件,包括:抑制抵触回教的活动,例如禁舞禁酒,还要有传教的自由、宣教及播放宣礼歌。

显然只想恪守宗教道德和教规的政党领袖,对吉兰丹州的贫穷、基建的落后,长期困扰民众的水灾等问题,只能是一筹莫展。

在今日快速变化的社会,怕穷,更怕“短”,像浅陋笨拙的“短浅”,考虑不周的“短视”,不擅长之处的“短板”,讳疾忌医、不敢直面问题的思想“短路”,都是极可笑的。

利用东铁全链对接

其实,要刺激投资,就须利用东铁的全链对接,打造横跨彭亨、登嘉楼及吉兰丹的经济走廊,引进农业科学、新能源企业及旅游,延伸价值链;以及借助港务与物流,打通与外部世界的链接。

“短褐穿结”、“短吃少穿”、“箪瓢屡空”的穷困虽可怕,更可怕的还是那种困扰在小事的“人穷智短”,因短视而最后落得“短叹长吁”。

要进步发展,就要以科学 的理论框架,以科学管理的政策,去将马来西亚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包容的开放社会。

人类社会不断发生变化,过去的旧东西和陈规,现在已经不管用,也帮不到我们。

各种教派的教义经典并没有把世界的每一件事都一一记载下来,只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是行不通的。

未来的竞争与挑战越来越激烈,不努力就被淘汰;要真正摆脱贫穷,就必须先摆脱短视和浅薄陋见的旧思维。

人类社会各种新技术和颠覆性的科技创新,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变革,我们更要应用自己的才智、设想,和新的创见,去创建新的远景。

在此,更要奉劝那些恣意争权的政党领袖,与其为无谓的小问题争扰,不如用精密的脑去做更有建设性和更有意义的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