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行动党新旧势力交锋/林恩霆

随着民主行动党3月党中央改选的临近,党内权力格局的重组成为关注焦点,而林冠英及其家族的政治命运,更是这次选举绕不开的议题。这不仅关乎个别领袖的去留,更牵动着行动党的未来发展方向,甚至影响华社对该党的信任。

林冠英过去在行动党内地位稳固,从马六甲到槟州,再到全国政坛,他曾是改革的象征,甚至被视为不可挑战的核心人物。

然而,近年来他的影响力已出现裂缝,特别是在槟城,党内派系斗争越发激烈,峇眼区部大会的流会事件,正是这一分化趋势的缩影。

党选考验林冠英

尽管林冠英仍然握有一定话语权,但他的地位不再如以往坚不可摧。

这次党选的得票排名,将是观察他党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如果他依旧位列前茅,说明基本盘仍然稳固;但若排名下滑,甚至濒临淘汰边缘,意味着行动党的权力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

相比林冠英,林慧英的处境更为艰难。尽管她是林吉祥之女、林冠英之妹,但她始终未能在政策贡献或党内派系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影响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党选环境下,她的政治前途充满不确定性。

过去,林家长期作为行动党的象征,影响力无远弗届,但如今,党内其他势力已逐渐崛起,陆兆福、倪可敏等新生代领袖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传统的家族政治模式恐难再稳固局势。

林冠英的影响力衰退,不仅仅是党内派系变化的结果,也与华社对他的观感发生改变息息相关。希望联盟1.0执政后,他的个人声望因拉曼大学学院拨款风波等事件而受到打击,令原本坚定支持行动党的选民也开始产生分歧。

领导层教育背景转变

另一方面,马来社会对他的接受度亦不高,进一步限制了他的全国性政治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行动党核心领导层的教育背景正在发生变化,现任部长当中,唯有倪可敏出身华校体系,而杨巧双、陆兆福、沈志强等人皆来自英文教育背景。这是否会影响行动党的华教立场,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这次行动党中央改选,不仅关乎个别领袖的政治命运,更可能成为行动党迈向“后林冠英时代”的关键分水岭。

新旧势力的交锋,反映出党内权力平衡的变化,同时也牵动着行动党的未来方向。

对于华社而言,这或许不仅仅是家族权力的更替,而是行动党初衷和路线调整的开始。

反应

 

言论

邹宇晖并非在挑战谁/林恩霆

劳勿区国会议员邹宇晖近日提出,政府应设立专门的非回教宗教事务机构,以确保各宗教群体能够获得更公平的资源分配和制度保障。他的建议引发了社会讨论,尤其是在马来西亚宗教管理模式长期以回教事务为核心的背景下,此建议受到更多从政治角度做出的考量,而非为国家治理作为出发点,这与邻国印尼刚好相反。

印尼是全球宗教文化最为多元的国家之一,官方承认回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和儒教六大宗教,并通过宗教部进行管理。该机构设立多个总局,分别负责不同宗教的行政事务、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承。例如,回教社区指导总局负责清真认证、回教教育和回教堂管理,而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和儒教则分别由各自的总局监管。

此外,印尼政府还专设朝圣总局,专门处理回教徒前往麦加朝圣的事务,以应对全球最多朝圣者的需求。

相比之下,我国的宗教管理体系则以回教为核心,大马回教发展局(JAKIM)专注于回教事务,包括回教教育和清真认证等,而其他宗教的管理主要依靠民间组织争取资源,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管理。

印尼宗教平等与包容

印尼模式的一大优势在于,它确保了宗教平等与包容。

虽然印尼回教徒人口占全国87%,基督新教和天主教徒约10%,印度教徒1.7%,佛教徒0.7%,儒教信徒不到0.1%,但该国政府依然给予所有宗教同等的行政保障。各宗教事务均由国家机构直接管理,避免了某些宗教被边缘化的问题。

印尼的宗教部不仅管理宗教事务,还促进宗教间对话,使各信仰群体能够通过政府平台进行协调,减少宗教冲突的可能性。

反观马来西亚,宗教间的沟通更多依赖民间组织,政府的角色较为被动。这使得在涉及宗教权益的议题上,非回教徒群体往往需要额外争取,而非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获得公平待遇。

在邹宇晖的建议背后,令人遗憾的是,一些狭隘的政客,甚至包括那些在内阁中的部长,将“非回教事务部门”简单解读为某种争取资源或政治地位的手段,甚至视之为对“回教地位”的挑战。

这种思维不仅阻碍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也忽视了不同宗教群体在现实中面临的行政困境。

误解读挑战回教地位

他们未能意识到,合理的管理不只是约束,更意味着资源分配的制度化,包括宗教场所的建设、宗教教育的规范,以及宗教事务的合理协调,更是对社会宗教秩序的管理。

在全球化与多元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宗教政策的合理化和制度化已是大势所趋。与其让非回教宗教群体在行政上长期处于边缘化、不确定的状态,政府更应勇敢面对现实需求,以包容、公正的态度推动体制改革。唯有如此,马来西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尊重宗教多元性、保障全民权益的现代化国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