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补选上阵 马华无优势/谢诗坚博士

本来柔佛州是国阵(巫统)的堡垒,不论是大选或补选,肯定是国阵胜利在望。即使在2008年大选,国阵在北马、中马及东海岸遭遇重创;尤其是南马柔佛依然是国阵的天下。因此,当年有人形容南马的人民“没有醒觉”,当大多数选民卷起“政治海啸”时刻,南马人还是相信执政党是固若金汤的,也是不倒翁。

2008年的大选,5个州落入反对党手中,它们是吉打、槟城、霹雳、雪兰莪和吉兰丹。而国会议席也激增至82席,战绩显赫。



虽然反对党组成的“民联”没有拿下中央政权,但也给予执政的国阵造成极大的威胁。

不过在一年之后,因霹州“民联”有3名议员叛变,州政权又回归国阵(巫统)。

在这一年,柔佛州的战绩也让国阵稳住阵脚,总共夺下24席 (其中马华就占了7席),民主行动党只夺得1个国席。

至于州议席方面,在56席中,国阵占有50席,行动党只占4席及伊斯兰党2席。这说明了反对党要攻克难之又难。因此在3·08政治海啸后,北马和中马的华人时有调侃南马人没有胆量和勇气作出改变,才变不了天。

这话听在南马人的心里很不是味道,因为他们也想改变(终于在2018年变天了)。



不过,有一个国会选区是值得关注的,就是最近成为焦点的丹绒比艾。这是因为土著团结党的国会议员兼首相署副部长莫哈末法力医生突然逝世,而不得不进行补选。

一向以来,这个选区是归给马华的。在2004年由黄家定守土成功,但在2008年交给黄日升上阵,而黄家定转战古来国席(取代退休的林时清)。

在黄日升漂亮胜出后(以2万3302票击败行动党候选人阿末顿),他成为马华面临北中马惨败后的其中一个亮点。

如果不是马华在南马守土有功,2008年不可能保住15个国会议席(总共参选40席)。

因为黄家定自认为领军不力,就在那年宣布不再寻求蝉联总会长,而且也不入阁;反倒其哥哥黄家泉和翁诗杰成为马华的新领导层。

讵料马华内讧再起,此时是翁诗杰(新总会长)斗蔡细历医生(原为副总会长,因涉及丑闻请辞。这一下子,马华掀起政治巨浪。在2010年的选举中,蔡细历竟告“咸鱼翻身”,中选总会长,把翁诗杰压了下去;而试图东山再起的黄家定位居第二,败下阵来。

当马华进入蔡细历的时代后,马华内部的纷争仍未休止,也逐渐浮现廖中莱与蔡细历之争;结果是天助廖中莱,因为蔡领导2013年第13届大选又再吃败仗,这一回只剩下7国11州(包括黄日升的丹绒比艾国席)(2008年剩下15国30州席)。

巫统与土团党之战

虽然国阵继续执政,马华剩下的议员也在南马较多,但在廖中莱领导下,马华面对的责难更多;特别是在2015年爆开一个马來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丑闻后,马华更受牵连,被指责对丑闻噤若寒蝉,这对矢言要在2018年至少赢回15个国席的廖中莱而言,无疑是当头棒喝。果然在5·09的一场搏斗中,国阵兵败如山倒,不但失掉中央政权,议员数目也大大降低,巫统只剩37席,马华1席及国大党1席。

最令马华不甘的也包括在丹绒比艾其候选人黄日升三连冠不成,只以少数的524票输给土团党候选人莫哈末法力,后者得票2万1255张,马华则得2万0731张;此外,伊斯兰党抢走了2962张票,但不能视为马华失败的主因。

马华的失败是整局的兵败如山倒,不能怨天尤人,只能怪领头的巫统带来太多负面的消息。但这次跌实在太沉重,如果不借势从中再站起来,恐怕失之交臂。

不过,如果我们分析和研究选民的结构和数目,再加上政治氛围的改变,马华坚持要在丹绒比艾上阵,可就没有太大的优势。

当下选民5万余名,马来选民57%、华裔选民41%及印裔选民1%,也就让人看到马华已不存在理所当然的传统。理由如下:(一)巫伊刚取得合作,柔佛将是它们合作的试金石,而且对方的候选人肯定来自土团党的马来人;(二)若让马华上阵,巫伊将无从发挥向希盟展示力量的回归,自然会挑选巫统的强人出征;(三)马华虽未获上阵,必然会影响华裔的投票倾向,但在对方也是马来候选人下,马华的出线就不那么鲜明和非战不可了。

因此,丹绒比艾之战将被视为巫统和土团党之战(后者争取前者解散,归入土团党;前者力抗后者“入侵”,因此这一役非胜不可)。

照此来看,马华最终被迫让位给巫统也就有其潜议程了。

反应

 

言论

民声反映不满思变/陈金阙

笔者妄自菲薄,对两线制广加解释,还好没有惹来读者谩骂。

不相信笔者的读者,其实也不必浪费时间在反驳笔者,因为,真相是越辩越明的,而且,真相往往是很不中听,不堪入耳,看看华社目前的情况,大家应该有所警觉。

打从希望联盟执政以来,民主行动党似乎成了华人的浮木,大家齐心协力抱着这根浮木,不让它沉下去。

华人对巫统仍反感

只是,人满为患,浮木的浮力是否经得起500万华人的重量,有待斟酌。这时候,如果对它有什么微言,只会引来大家仇视的目光。

不过说来有趣,近来民心开始思变。我既然推荐国阵,当然会看看人民的反应。

老实说,华人对巫统还是很反感,尤其是出现像阿克马这样的“党要”。

但是,自从团结政府,尤其是行动党呼吁人民投票给巫统候选人,华人在“贪污”和给予支持的两者之间,似乎出现了选择性正义。

既然可以投给巫统,是不是代表选择了容纳“贪污”呢?大家大可不必自责,制造选择性正义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所支持的“领袖”。他们为了选票,美言为更好的未来,让大家觉得,这样选择是没有错的。

政治的哲学,是生存,不是黑白分明,一加一等于二,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

说到巫统,当然要说一说马华。说到马华,当然要说到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在行动党“反客为主”之后,魏家祥成了行动党最头疼的假想敌。

根据一位专栏分析员的说法,魏家祥在华人这边还是吃力不讨好,不过,印象正在改善中。但是,在马来社会里,马来人似乎越来越支持他的言论。这位语气不卑不亢,能操流利马来语的政治名宿,虽然在团结政府阵营,但是对于政治时弊却不吝发言,言中有物,常常说出人民的心声,得到民间的好感。

笔者对马来社会缺少研究,不敢乱下断言,不过,像魏家祥这种能够引经据典论政,而且没有无的放矢的,应该是政敌最为顾忌的人物。

批评政府为纠正政府

还有一位评论家,说的更是让人深思。他说,人民批评政府,目的是为了纠正政府,而非与政府为敌。

以前马华当家,我们批评马华,民政当家,我们批评民政,那么现在行动党当家,我们批评行动党,有什么错了?

当马华民政解决不了民生,我们不断的批评,甚至用选票惩罚他们,我们不觉得不对呀?这回到了行动党,我们就不敢批评了吗?

因为没有行动党,就会成为回教国了吗?那么,行动党去制衡伊斯兰党。为什么还要把败军之将的马华当成最大的政敌呢?

此外,巫统不是频频对行动党开炮吗?为什么行动党可以包容巫统或巫青,却要魏家祥“静静”,不然就建议将他移去反对党的席位呢?

重要的是,魏家祥是不是没有理由的乱喊,还是将华社或华教面对的问题揭发出来。

行动党既然当上了马华以前的角色,前车之鉴,如果不做出改变或比马华做得更好,那么,被华社批评,那是难以避免的。

近来货柜倒压毙一位年轻女司机的案件,我们看到人民在社交媒体痛骂交通部长陆兆福的视频,显然和之前大家就轻快铁故障事件,对陆兆福展现的容忍和以前魏家祥当交通部长时的痛骂,是极大反差的。

如果行动党对下一届大选还要保持99%的华裔支持率,那么,现在检讨,还是来得及的。切莫到时你们才问:华裔,你们到底要什么?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