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选的政治预言/许世平
波德申国会议席补选,堪称今年最佳政治剧,紧随着补选提名掀起7角混战,让人看到“后真相”的复杂图景,也凝聚了学者对政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兴趣。
在此场选战,不同动机和思维的个体,与准备攀上顶峰顾盼自雄的未来首相都挤在同一个空间里。
从这个场景设置中,却让人探寻到特殊的幽微:对那个追求雄图霸业的安华,有人说,莫哈末依沙却是他的“前身”,伊斯兰党的莫哈末纳扎里是他的“本源”,鸡奸案主角赛夫却是他的“迷障”。
还有独立候选人刘雪燕(退休讲师)和简梓源(商务顾问)都是他的“印记”,曾庆亮(制片人)是他制造补选的“编导”。
同样的,独立候选人的竞选标志,也饶具趣味,“兔子”是警惕,“钥匙”是机会,“椅子”是权位,“眼镜”是蓝眼的配搭,“笔”是契约。
这些暗示、比喻或隐喻都与安华的政治行动契合,像中国明代刘伯温“烧饼歌”的预言般,让人惊叹。
面对越来越刁钻的读者,记者要贴近读者,还要尝试改变写作行文,意境的营造,以提高新闻的感染力,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
面对真实与谎言交织的权谋世界,记者更要仰观云飞,静听风过,要有不困于心,不惑于情的判断。
“爆炸事故”的标本兼治/许世平

雪兰莪梳邦再也布特拉高原发生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事故,冲天火柱形成的“蘑菇云”在空中翻腾,蓝天骤变橙黄, 高温烈焰吞噬周边范围的住宅及商店建筑,被炸得满目疮痍的灾场让人触目惊心。
有消防专家认为,此特大灾难很可能是因“沸腾液体膨胀蒸气爆炸”(BLEVE)引起的;有人却投诉说,可能是挖掘工程导致事故的发生。
警方随后证实肇祸前灾场附近有更换污水管的挖掘作业,还说施工符合批准指南。惟,迄今爆炸原因仍未明,还需进行更多后续的调查工作。因为只有找出问题根源,鉴定管理流程及运行出现的缺陷和失误,才能加强监管,为将来做好安全防范,杜绝隐患,避免灾难事故的重演。
在此次的灾难事故,消拯队员高效应急,有序调度,帮助灾民及时转移避险,可却还只是事后应对的措施。
国家石油公司及时关闭天然气管阀门,遏阻火势蔓延及灾情扩大,的确表现了对应对事故的救拯能力,但也还是事后补救。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随即赶抵灾场巡访视察,宣布拨款救援,承诺与各部门配合协助灾黎重建家园,帮助抚平受灾民众的焦虑情绪,但要能让灾后重建及加速复元工作,才是实实在在要做的事。
事前防范治理良策
当然,特大灾难当前,让人激赏的是场内外各族民众互拥温暖,共同守护,表现互助互爱的精神,汽车企业借车,非政府组织给灾民提供心理救援,在没有政治纷扰下展现的团结与和谐。
要引以为戒的是,就是环境的增量风险持续,几事都要有完善的应急预案,要有更严格的事前防范。
事前防范才有标本兼治的效果,例如严格检验潜在高危的隐患,设置缓冲地带,预早截断孕灾环境及致灾因素,才是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理策略。
要避免灾难事故的频发,所有涉及机构部门及个体,都必须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动态跟踪实时预警。
说到底,事前防范或预警才是釜底抽薪,只有将问题解决于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才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