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扭曲的正义/章龙炎
民主行动党的潘俭伟和杨美盈5年前被马华前副总会长拿汀巴杜卡周美芬起诉诽谤。莎阿南高庭前些时候宣判周美芬胜诉,并下令潘杨两人赔偿35万令吉赔偿金和5万令吉的堂费。
他们认为有关马华在2007年转让一片州政府土地的事,关系到公众利益,是任何当选的人民代议士都有义务回答的重要治理问题,因此会提出上诉。
在上诉在进行期间,潘俭伟在脸书上发起“维护正义,一人十元;声援俭伟,支持美盈”向公众筹款,以支付赔偿金和堂费。
潘杨两人以“公众利益”辩护,法官拿督罗斯兰也认同,但是他确信周美芬已经成功以潘杨两人的言论受质疑,而他们两人从来就没有向有关当局或者文件求证周美芬是否为县土地委员会成员(也就是涉及割让土地)。
法官认为,两人指控周美芬滥用权力和涉及利益冲突,授权土地交易、缺乏职业操守及从事不诚实的活动,导致她受到任何正常人的憎恨、嘲讽或者蔑视。
周美芬当时也是八打灵再也北区国会议员,潘杨两人的言论表明周美芬滥用职权并影响土地委员会购买有关地段似乎是不确实的。
不得不说的,我绝对不会质疑那些以钞票“声援”和支持潘杨两人的权利,正如我不会质疑人家施舍乞丐的权利。
相反的,我相信进入白沙罗行动党银行户头的额外款项很快就会超过40万令吉(我希望我是错的)。
我感兴趣的是:这样的现象反映了什么?
首先,以诽谤“捍卫”公众利益是值得鼓励,以事实为根据捍卫公众利益不值得鼓励。
其二,法庭的判决起诉人胜诉不够正义,“一人十元”捐助在民事诽谤败诉的人才是正义。
其三,会捐款的人士肯定大多数是华裔同胞。这证明华人除了有钱,还有扭曲的“正义感”,把捐钱给当作是做善事,以为是为自己积功德。
其四,基于第三,可以肯定大多数捐款人士受华文教育,“声援”和支持潘杨,比实践华人优良传统价值观,如礼义廉耻等更加重要。
其五,可能我,还有跟我的看法大致一样的人士的错,井底之蛙,没有跟进最新的“道德指数”,被扭曲的正义为衡量道德的指标之一。
视频推荐:
轻视实干者的后果/章龙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前及之后,网络世界冒出许多“历史回顾”。最吸引人的是,当时在野、现在在朝且身居高位的政治人物,在社交媒体发布带有“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出卖国家给中国”等讯息的贴文。
纳吉当时因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而遭这些政治人物嘲讽与抨击。
时过境迁,对这些“历史回顾”,有人轻描淡写地说,那是政治。意思似乎是:为了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使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多数人会接受这样的托辞。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
搞政治,需要有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在涉及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课题上。综合这些当初在野、后来在朝的政治人物的谈话内容,他们之所以无上限地抨击纳吉,是因为他们没想到真的能从国阵手中赢得政权,对自己的言行也就不设下限。
他们操弄我国与中国关系的课题,主要目的是借此挑拨马来社会反纳吉及他领导的国阵。
吊诡的是,与中国有着剪不断“情意结”的大多数马来西亚华人,却是“义无反顾”反纳吉的族群,而非马来族群。这意味着,希望联盟打出“反中牌”在马来社会中其实是事倍功半。
那纳吉当时是否误读了华人?根据当时的民意,华人整体是较为“亲华”的。
但他们可能认为,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是理所当然的,无论谁当首相都不会影响这关系,因此可以毫无顾忌地反纳吉。或者说,是以“告别腐败”为由反纳吉、反国阵。
从这点看,当时的华人在政治上可说是“画地为牢”,被国内政治宣传误导,没有从马来西亚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尤其是地缘政治的角度,作为选政府的关键考量。
华人偏好善于演说的领袖
更别说重视首相的国际领导才能了。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纳吉被“当草”,说明华人偏好强硬或善于演说的领袖,而非实干有为的国家领袖。
你看,纳吉任内与中国合作无间。当时被抨击得体无完肤的计划,如东海岸衔接铁路(东铁)、马中关丹产业园、宝腾—吉利合作、TRX等,希望联盟执政后却脸皮厚厚地“继承”了下来。没有高度的政治,是蛮可悲的。
所以,民主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赠送刻有“东风浩荡,实干兴邦”的锡蜡盘龙雕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是锦上添花。要是陆兆福把“实干兴邦”送给他的老板,那才是雪中送炭,也可与其老板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