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让敦马林吉祥再度“共襄义举”/章龙炎

在2018年全国大选,希望联盟夹着“改革”的宣传声势,以主打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 和纳吉的“盗贼统治”,还有敦马哈迪医生的“爷爷老啦,时日不多……”的催泪宣传,还让一些人感动到甚至要自愿捐寿,要给马哈迪“将功赎罪”的机会,迎来了我国中央政府政权首次更替。

很多支持者对改朝换代后的“新马来西亚”充满期望——即使我们拥有人类史上年纪最高的政府首脑,怎么看都与“新”攀不上关系。

不得不说的,支持者会有这么离地的期待,以为换了政府“改革”就水到渠成,马哈迪已经换了脑袋(难道没听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与他们所受教育的程度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这很正常,不是马来西亚独有。

这样的期待,忘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马哈迪会再度担任首相,关键在于希盟政党领袖的选择,也就是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交易,而这些交易很多时候是违背支持者的期待,也违背了希盟的竞选宣言。

“拯救马来西亚”,是说给支持者听的;但支持者为了表示自己的选择具有“改变世界”的威力,而不是政党领袖利益交换所致,当然要幻想换了政府,马来西亚就是“新马来西亚”了;这还不够,当然还需再加一个幻想:马哈迪年纪这么大了,还有什么欲望,一定是洗心革面了,要重出政坛,将功赎罪。现实是残酷的,改朝换代证明,改变的结果,并不是一些人想象中完全是正面的。

马哈迪本性难移,再加上各政党领袖各有各的盘算,改革政府、拯救马来西亚那么遥远虚幻的事就不说了,希盟的首相人选拿督斯里安华被马哈迪卡位,只能“暗槌”。很多支持者即使感到失望,但本着“原则”问题,坚持幻想,即使安华的盟友各取所需,背叛了安华,也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安华有苦说不出

如果你没有看到或者不认为那是安华被背后插刀,只能说你的政治智商不达标。安华是有苦说不出呀!所以,随着国会在周一解散,之前已经明示要第三度任相的敦马,一如所料改口,要再次在浮罗交怡国席上阵,安华卫冕“候任首相”宝座是毫无悬念。

此外,我想马哈迪已经决定食言,林吉祥怎能落于马后?我猜测,林吉祥近期内会遵循党意,制止纳吉的任务未完成(拯救宝贝儿子还得加把劲),火箭尚需努力而宣布重返“活跃政治”。

在完成U转后,林吉祥可再次与马哈迪再“共襄义举”,宣布“拯救马来西亚”的同时,也宣布安华还是希盟的第10任首相人选,而纳吉会继续成为马哈迪等的政治沙包。

这让我想到,有几个政治老鸟当前锋,可将政治和政府管理化繁为简,例如“纳吉一倒,人民吃饱”。我国人民真的是幸福,因为他们把许多支持者的困扰都搞定了,我们不需要杞人忧天。

所以,上次支持马哈迪和其志同道合者的大马选民,应该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因为这可能比上一次更加千载难逢呢!

视频推荐:

 

 
 

 

反应

 

言论

扣章难扣人心/章龙炎

教育部从4月21日开始,在所辖学校推行学生佩戴“辉煌条纹”(Jalur Gemilang)扣章的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立意虽高,恐难达效。

此措施公布时,已引发舆论热议。最大争议,在于佩戴国旗扣章是否真能激发爱国情操。针对质疑,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回应称,邻国早已推行类似做法,既然我国教育部还免费提供,学生佩戴即可,何必大惊小怪。

据我所知,即使有国家规定学生佩戴国旗标志,也极少像我国这样一刀切地广泛推行。至于所谓“邻国已落实”的说法,尚无具体根据。

退一步说,即便属实,盲目跟风、照搬照抄是否合宜,值得思考。

教育部“免费提供”的说法,表面看似无懈可击,实际上谁都知道,这笔开支最终还是由纳税人承担。

应严肃推行严格监督

“又不是麻烦的事”这句话,更令人玩味。如果教育部确实认为佩戴扣章可以有效培养爱国情操,那理应严肃推行、严格监督。若目标重要,即使再麻烦,学生也该执行到位,不能一面说“教育”,一面怕“麻烦”。

首相这番话,透露出的并非对爱国情操培养的信心,倒更像是对质疑声音的急躁和不耐烦。

从另一个角度看,以佩戴国旗扣章来激发爱国情操,本就是个伪命题。这种做法实际上忽视了许多更深层、有效的爱国教育方式,如歌曲(包括国歌与爱国曲)和影视作品等。

以我在政府学校的求学经验为例,周会上升旗、唱国歌,确实对激发民族认同感有帮助。但这也有前提:学生必须记住歌词、理解歌词背后的意义。

上世纪80至90年代,不少爱国歌曲在广播电视上日复一日地播放,有些旋律至今仍能哼唱。政府何不重新筛选部分经典爱国歌曲,在国营电台与电视台定时播送?

无论是歌曲还是影视作品,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长期熏陶人心。但即使如此,成效仍取决于国民对国家的情感认同。正如有人曾说:“我爱马来西亚,可是马来西亚爱我吗?”

这类感慨,虽有将国家与政府混为一谈之嫌,却也反映现实中政府政策对国民认同的实际影响。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往往也是对政府施政感受的折射。

执政者固然有责任维持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也有义务凝聚人民的归属感。但若对公众合理质疑置若罔闻,甚至视之为挑衅,其实是在混淆“爱国”与“护政”的界线。

安华回应佩戴扣章争议的态度,延续他一贯的“模糊战略”。他并未正面回应佩戴是否能真正激发爱国情操这个根本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人民早已熟悉类似政策“一时热”的循环,三分钟热度,终归冷却。

更矛盾的是,教育部长法丽娜还强调:学生若未佩戴扣章,将不会受到任何惩罚。这话什么意思?若无惩罚,何不坦然鼓励学生自愿佩戴?这才是真正的“不是麻烦的事”。况且,强扭的瓜,终究不甜。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