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论债务如何加速死亡/黄子伦

朋友继续和我谈负债的话题,他认为那些富豪们不也是负债累累吗?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借助杠杆的力量来突破资金的枷锁,实现自己的财富愿景呢?就如没营养的网络文章写的:“当你负债5000万,说明你是上市公司老板;当你负债1亿,说明你的人生已经非常成功了!”然后用“如果你一生都没有负债就代表你很平庸”来结尾。

这让我想到韩索罗在星际大战电影里吐槽的那句:That’s not how the force works。是的,债务不是这么用的。



著名对冲基金经理雷·达里奥(Ray Dalio)曾在《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视频里讲解他对债务的独特见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就是:不要让你的债务增加得比生产力更快。

换言之,如果你打算举债来赚钱,就要确保这笔投资的收益率是高于债务的利息。也就是说,如果举债买房产就要确保租金足以抵消每个月的供款,否则,这套房子就是一个负资产。

这本来是简单不过的道理,不过,经过某些鼓吹举债的“专家”包装后,坊间有些人决定铤而走险——再融资自己的房子。如果再融资是因为可以得到更低利率的贷款配套,成本收益权衡后确定是有盈余的,那么再融资确实能够改善你的财务状况。

可是,如果因为看到房价过去10年的涨势,而通过再融资向银行借更多钱,然后用这笔钱再去买更多房子,融资再买,这样反复循环下去无异于玩火自焚。因为只有一种情况能让那些大量举债买房的人赚钱,那就是房价只涨不跌,但这显然不可能。



当你能把新房以低于供款金额出租以减少损失,纵使加上此前通过再融资所获得的额外现金,也不能改变买了个负资产的事实,更别提什么持有能力,只不过是延长死亡。在正常的经济情况下,房地产的流通性本来就低。一旦经济下行,房产流通性会更差,随时收不到租金,供款压力瞬间飙升。

如果你原本的债务就很低,承担能力会较强。但那些不断举债的就摇摇欲坠了,要是遇到银行升息,或者裁员潮,随时收到银行的催款来电和律师信。

取决于供需关系

有些人会好奇既然Kopi O和建筑材料都会涨价,凭什么马来西亚房产未来10年不能翻倍?

首先,Kopi O涨价的原因和房价涨跌关系不大,这是一个无效的论证;其次,建筑材料的价格是有周期性的,不是只涨不跌,而且它们只占据房价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况且,房价涨跌并不取决于成本因素,而是供需关系。

的确,马来西亚是个年轻的国家,未来房产需求理应很强。但别忘了,近一半家庭的月收入不到5000令吉,国家产业资料中心(NAPIC)的房产滞销产业也都以中低价位居多;另一方面,高收入家庭几乎生活在大城市,日常开销很高,净收入不多,没有这么多人愿意接你的楼盘,让你赚一笔。如果是那种蓄意抬高房价来“骗取”更高贷款的房子,就更不用讲;即使10年后真的翻倍,你靠再融资借来的钱也可能撑不到那个时候就破产了。

没有负债的人生是不是平庸,我不知道哦!但我知道要成为破产人士的“捷径”就是不断地负债。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国提供10兆方案 化解地方债务压力

作者:宋阳标

中国地方债务高企成为经济中的“灰犀牛”,中央推出10兆人民币债务置换计划,旨在缓解地方债务的压力并释放发展潜力。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于11月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人大常委通过新议案,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整体化债资源达到10兆人民币(下同,1.4兆美元)。

其中,中央增加6兆元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务的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据悉,此次化债安排,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3年实施,2024至2026年,每年分拨2兆元人民币,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为地方政府腾出资源更好地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5年续增地方政府债券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从2024年开始,中国将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兆。

两项合计,中国政府总计要拿出10兆元人民币用来化解地方债问题。

蓝佛安表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2023年底“二十国集团”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七国集团”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4%。

同期中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兆元,其中国债30兆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兆元,隐性债务14.3兆元,政府负债率为67.5%。

地方债务多用于基建

从举债用途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有效资产。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资本性支出,支持建设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很多资产正在产生持续性收益,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是偿债资金的重要来源。

但是地方债持续积累,容易对地方财政和经济建设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年,很多地方举债建设的项目无力支付建设经费,造成很多负面问题,影响了社会稳定,也破坏了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

地方债风险续发酵蔓延

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认为:地方债务风险持续累积,成为经济中的“灰犀牛”。从还债期限看,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和城投债进入偿债高峰,目前已有少数地方的城投债出现了违约,地方债风险如果持续发酵蔓延,不仅会拖累地方金融机构,也会恶化营商环境,挫伤各方面的经济预期和积极性。

“效力强大,但是要防问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这样看这次刺激计划。

蓝佛安指出,当前一些地方隐性的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这种情况下,实施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能够发挥“一石二鸟”的作用。

他指出:一方面,解决地方“燃眉之急”,缓释地方当期化债的压力、减少利息支出。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的支出,5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

另一方面,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通过实施置换政策,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同时,还可以改善金融资产

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利好实体经济。

三拳并出 大幅减债

据了解,中国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为2兆元,仍按原合同偿还,加上前文所述两项化债新政,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兆元大幅降至2.3兆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兆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蓝佛安认为,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比较轻松的。“总的看,我国政府还有较大和举债空间。”蓝佛安说,目前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宏才表示:为了便于操作、尽早发挥政策效用,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3年实施。按此安排,2024年底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兆元增加到35.52兆元。

一位基层的行政主官对此表示,由于目前具体政策还没下来,到时候怎么办,现在还没办法梳理,‘但地方政府应该稍微能喘口气,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想推动大发展,难!太难了!地方政府债务包袱太重,利息压死人!’

学者与基层谨慎乐观

蓝佛安指出:从地方看,拿出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盘活政府存量资源资产,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保障财政支出需要。如果确有必要,地方还有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存量资金可以动用。总之,当局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和资源,能够保障今年全国财政收支实现平衡,重点支出力度不减。

香港经济学家卢麒元指出:这项政策的关键是要做得精准、及时,做得好。三流(流量、流向、流速)只解决了流速不行的问题,但是流量和流向才是关键,这需要国务院认真负责考虑。

一位基层县长认为:此次刺激计划规模弘大,但是基层谨慎乐观,原因有4,1是有个5年的过程,2是具体到每个县额度有限,3是隐债只占较小比例,大量显性政府债务仍是沉重的负担,4是根本性的财权事权、税制调整改革未见具体信息。他认为,这些政策实施不复杂,隐债底数都有,只要上面给钱,化债很快。

钱发下来,但是最终会分配到谁的手中,这才是问题的重中之重。一位基层官员指出:“坚决不能重蹈2008年的4兆大部分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覆辙。”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