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寻求新突破/张燕苹
最近写了一篇有关中小企业面对现金流考验的报道,许多做生意的朋友都反映说他们感同身受。
不少做生意的朋友,尤其是开实体店的,都感叹这几年真是太难了。市场行情说变就变,成本高得吓人,客户回款又慢,现金流根本跟不上,很多中小企业几乎是每天在“走钢索”,随时可能被现实逼到绝境。
很多商家原本以为熬过疫情,市场会慢慢好起来,结果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们一巴掌。
市场需求迟迟不振,反而经营成本和各种开支越涨越高。就算是一些看起来有潜力的行业,也因为繁琐的政策和复杂的程序,被拖住了脚步。
不同部门执法标准不统一
根据商家,市场环境的变化完全不在预期之中,成本涨幅太快,原材料、租金、水电费样样涨,但客户的消费力却没跟上,利润空间被压得越来越小。
至于有心要投入商界的,即使是要开个店、申请个执照,往往要跑好几个部门,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此外,也有商家指他们还需要面对执法单位的突击检查的压力,更头疼的是,不同部门的执法标准还不统一,让企业常常无所适从,进一步增加了经营难度。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现金流就是命脉。银行贷款不好批,供应商催得紧,客户付款却慢吞吞,经营压力自然越来越大。
能撑下来的,往往是靠着多年积累的储备,或是老客户的支持;撑不下去的,只能咬牙退场,甚至还要背上一堆债务。
这场市场震荡,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场大洗牌。能在这波浪潮中撑住的,或许能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而扛不住的,也只能无奈退出市场。
做生意不能“按部就班”
问题是,企业要怎么突围?是勒紧裤腰带,缩减成本来熬过难关,还是趁机调整方向,寻找新的出路?事实上,每一轮经济调整,都会有企业在困境中突围而出。可能是因为管理更精细,成本控制更精准,可能是因为产品更有竞争力,或者是敢于创新,找到新的商业模式。
市场再怎么难,机会依然存在。关键是企业要如何在这场考验中找准方向,保持韧性。更重要的是,现在做生意,已经不允许“按部就班”,企业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时刻保持敏锐度,灵活调整策略,才能跟上市场的节奏。
熬得过,就是赢家;熬不过,也未必是终点。关键是能不能在调整中找到新的突破口,毕竟,活着才有机会,挺住才有未来。
成本压力拖累企业预期 首季总裁信心指数下滑

(示意图/canva)
(吉隆坡30日讯)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 伟事达(Vistage)总裁信心指数持续呈现低迷趋势,从去年末季的113.0降至今年首季的104.2,反映出企业正面临日益增长的成本压力和更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伟事达-大马经济研究院总裁信心指数(CCI)的最新调查,这一趋势与首季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放缓至5%(低于2024年第四季度的5.4%)相吻合。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经济状况指数从去年末季的116下降至107,尽管有所下滑,但仍高于100,表明营商环境相较2023年有所改善。
此外,预计未来经济状况指数下降至115,低于去年末季的135,但仍显示企业对未来经济表现持积极态度。
这项调查是由大马伟事达与大马经济研究院(MIER)联合发布;大马伟事达拥有超过1400名会员,而这次调查是针对其中1284名会员,而其中1199名会员给予答复,回复率高达94%。
六成预计收入增加
调查也显示,首季企业收入和盈利增长的预期均有所下降。预计收入指数降至152,而盈利预期指数下降至148。
受访总裁中,61%预计收入将增长,而52%预计利润会增加,反映出企业对盈利能力的担忧。
同时,企业的固定投资计划指数也下降8点至138,表明企业在资本支出上的意愿减弱。此外,就业指数下降至141,计划增加员工的企业比例从56%降至50%。
本地和出口订单均有所下降,52%的总裁预计订单将增加,而销售价格则略微下降,53%的总裁维持价格不变,8%的总裁预计价格将下调。

最低薪冲击大 27%企业酝酿涨价
另一方面,今年最低薪金上调对60%的企业产生负面影响,49%的总裁计划优化效率和绩效以应对成本压力,27%计划提高价格、5%考虑减少员工津贴、16%则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这表明,虽然大多数企业正在准备调整运营,但一小部分企业仍然有信心维持其现有战略,尽管预计工资上涨会带来挑战。”
在网络安全意识方面,调查显示,75%的受访者未定期接受网络安全培训,14%的人每年接受一次培训。
近70%的总裁希望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而35%至50%的总裁对网络研讨会和内部培训感兴趣。

美国关税影响不一
报告也说,自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以来,60%的总裁认为他们的业务没有受到影响,而40%调整了原先的看法。
在维持原有预测总裁中,超过一半(53%)认为订单转移将推动大马的出口增长,同样有53%认为这将带来与中国供应商合作的机会。
此外,37%的人觉得关税可能为合资企业创造机遇,而29%认为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会下降。
同时,19%的总裁表示,他们的出口量变化不大,说明关税调整带来的直接影响对部分企业而言仍然有限。
“调查结果反映了企业对关税影响的不同反应——许多企业看到了通过出口增长和合作拓展业务的机会,而另一些企业则对更广泛的经济影响保持谨慎态度。”

82%企业观望柔新特区
今年正式启动的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在企业界引发了不同反应。
根据报告,尽管经济特区在人工智能(AI)、供应链、医疗设备、航空制造等领域提供了诱人的税务奖掖,82%的总裁仍未作出决定或对其兴趣不大。
目前,仅有不到5%的企业已开始规划投资或积极评估相关机会,9%的企业则在寻求合作机会。
企业普遍认为柔新经济特区可作为战略门户,以拓展市场、优化供应链并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竞争力。
企业业绩两极化
根据报告,去年企业业绩呈现两极分化,部分公司业绩亮眼,销售额和利润增长超过50%,但亦有14家公司销售额下降超50%。
大多数公司业绩增长适中,其中457家公司的销售额增长在10%至29%之间,337家公司的利润涨幅也在这一范围内。
此外,265家公司的销售增长不足10%,328家公司的利润仅有小幅提升。
建筑产业有挑战
从行业来看,工业市场、消费市场和信息与通信技术表现突出,在增长和下滑的案例中都占据重要位置。
基础设施行业对高增长企业贡献较大,而建筑与房地产行业则面临挑战,销售表现尤为疲软。
此外,专业服务行业增长乏力,显示出复苏步伐较慢。
从地区来看,巴生谷仍是经济活动的核心,工业市场和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的贡献最为明显。南部和北部地区表现参差不齐,部分行业实现适度增长,而另一些行业则陷入停滞。
东马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对高增长企业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部分行业仍面临稳定性挑战。

偏好传统稳定投资
未来6个月的投资,总裁们仍偏好传统且稳定的投资方式。
调查显示,48%的总裁选择股票,45%倾向定期存款,34%计划投资房地产。
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吸引力上升,25%关注单位信托和共同基金。
19%的受访者投资黄金和白银以对冲市场波动,15%对加密货币持积极态度。
债券和海外资产的吸引力相对较低,表明这些投资在总裁群体中的接受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