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调查独立前后的马来文/吴和豪

作者:吴和豪

在当代课老师教中学历史时,我有教导学生作历史调查及地方研究,因为现在中学历史课程也有规定学生要学习作调查及写报告(Tugasan Kajian)。

我告诉学生们,进行历史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找出真相,事实求是,因为我们不能完全相信他人所言,完全相信报纸、书本所记载的东西。

那天我就以“独立前的马来文及独立后的马来文是有相当大的分别”作为命题,之后我要求学生提问 。其中一位同学的提问是“独立前的马来文与独立后的马来文是否有相当大的分别?”,另外一位同学的提问是“独立后的马来文才是以罗马字母书学,这是否真的?”同学们经过讨论后取得共识,就以“独立后马来文才以罗马字母书写”作为假设,继续讨论。

之后我给他们看四种文物,是我爸爸遗留给我的旧储蓄簿子、我姐姐留下给我的储蓄簿子、一张旧雳币一块钱炒票,以及一张现在的一块钱炒票。大家都发现到独立前使用的马来文是以爪夷文书写,而独立后的马来文是以罗马字母书写。

于是我问他们,单凭这两种比较,是否足以成立他们之前所作的假设?一位学生就提议通过上网比较独立以前的马来文报及独立后的马来文报。

初步的调查的结果显示,独立前的政府文件如炒票、储蓄簿子、通告,所用的马来文都是以爪夷文书写,而独立后的马来文则是以罗马字母书写。

然而,这不显示我们的调查结果是完全对的。

其实,独立前的非主流马来左派精英当中有不少曾在印尼受教育,他们当中是否曾用罗马字体之马来文发表文章及出版书本,这是我们所应进一步调查的。

 
 

 

反应

 

文教

历史学家:马共解散前 特工曾渗透校园职场

(吉隆坡2日讯)一名历史学家近日透露,马来亚共产党(MCP)在1989年解散前,曾通过地下特工渗透学校及职场,以招募新成员并获取资源。

新纪元大学学院助理教授黄诗杰博士在研究中指出,自1948年马共被政府取缔后,该组织仍持续在地下活动,并依靠秘密网络延续生存。

“自20世纪30年代起,马共有多个地下成员及分支机构,渗透至工会、社团、学校及工作场所。这是他们延续组织的唯一方式。”

他强调,这些特工负责将资源和人员输送至马共位于泰国南部勿洞的总部。

黄诗杰与默里汉特合著了一本书《友谊村的述说·下山后的口述历史》,深入探讨了马共地下网络的运作方式。

他的研究发现,许多前马共游击队员曾活跃于吉隆坡等城市的华文中学学生运动,并借助补习班、慈善活动及文化组织作为掩护。

“地下特工通常是学生的同龄人,他们会密切观察,寻找具备潜质的新成员。”

黄博士还分享了一则个人经历,他的母亲曾被邀请参加一场“青年营”,但当组织者开始讨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时,她才察觉这是宣传活动。

“我的母亲当时感到害怕,便借故离开。当晚她就回家了,因为她担心警方会展开突击检查。”

“周末过后,她发现一名曾参与该‘青年营’的朋友不见了。后来,她得知那名朋友‘上山’(加入游击队运动)了。”

书中,前马共干部李新(音译)回忆,由于政府推行中文高中国有化政策,导致当时的中文学校反政府情绪高涨。

“马共在这些学校的影响力很大,许多最终‘上山’的成员,当时年仅十五、六岁。”

他的著作《友谊村的述说》由Gerakbudaya旗下的战略信息与研究发展中心 (SIRD) 出版,读者可在网上或实体书店购得。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