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调薪非问题,人数是关键/江振鸿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于劳动节宣布,公务员将在今年12月迎来至少13%的调薪。

首先,在感观上,相信不少民众对此是持否定姿态的,因为正当政府声称财务紧张,要改革补贴制度(意即不少不符合“资格”的民众将不再享有一些补贴),然而政府转个圈却又如此大手笔为公务员调薪,让人有一种从我口袋拿钱丢入你口袋的不悦感觉。

更何况所谓树有枯枝,人民平时与公务员接触,难免会遇到服务态度不好或办事不利的公务员,以致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之下,自然不忿这些表现不好的公务员也获得加薪。

公务员的加薪及退休金问题,之所以会引发热议,只因为我国的公务员人数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加薪并非一次性的花红或奖励金。

公务员在获大幅度的加薪后,意味着每个月政府都得为这个调薪买单,也意味着这些公务员日后升职或退休后,其升职的加薪及退休金也将跟着水涨船高,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所以,以常理度之,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削减公务员过多的人数。

当然,这并不是直接裁员,而是减少公务员的录取,在现有公务员离职、退休或任内逝世后,不获填补,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公务员人数自然会减少。

其实,当局已似乎不自觉间找到了减少公务员人力资源的方法。

更换路税自动贩卖机

我数月前去了一趟陆路交通局更换路税,才出乎意料地发现原来当局竟也与时俱进,搭上了自动化的列车,设立了更换路税的自动贩卖机,因此,民众从此要更换路税,已不需去柜台排队。

所以,如果这种类式更换路税的自动贩卖机在政府部门普及化,所节省的人力资源,是非常可观的。

此外,如果我国的经济及经商环境获得改善,私人工商界发展腾飞,外资涌入,私人职业市场将出现足够的空缺以吸纳每年的年轻毕业生;而教育改革,更是能让大专毕业生的技能与职业市场的需求匹配,不会出现如现在般,一边有不少大专生找不到工作,而一边厢却有雇主找不到人才来填补空缺。

届时,公务员就不再是大部分年轻毕业生就业的唯一途径。

只是,多年来,要减少公务员似乎都是民间的独脚戏论述,当局似乎从未正式表态过立场及付诸行动。

不晓得当今政府是否有这个政治意愿,去解决公务员人数庞大的问题?

 

 
 

 

反应

 

言论

操控数据的真相/江振鸿

贸易逆差是否操弄数据?常言道,数据是不会骗人的。但事实上,数据可以被操弄,例如选择性公布,或采取某些片面的数据作为依据。

举个例子,我国某些单位时不时会发布一些危言耸听的数字,例如宣称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劳工每年从我国汇走了天文数字般的金额,但却对这些劳工为我国经济所带来的效益只字不提。

以所谓“贸易逆差”为借口,美国几乎对全世界发动了关税战。

然而,难道有关方面真的天真地认为,一台在中国代工厂制造并出口至美国的苹果手机,其售后所得利润会完全归于中国代工厂?

身为美国品牌、且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苹果公司,就没有从中赚取一分钱?

这就如同,一辆在我国组装的本田轿车,其售后所得利润是否全归我国?身为投资方的日本本田公司,难道就没有从中受惠?

全球供应链纵横交错

即使是由中国制造的中国本土品牌产品,例如华为,也不能说其出口利润就完全归于中国。

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产业供应链早已纵横交错。中国纵使被誉为“世界工厂”,也不可能制造完一件产品所需的所有零件。

美国当局声称其长期贸易逆差,即进口大于出口,因此经济利益受损。但几十年来,美国却一直稳坐世界经济龙头地位,美元优势也无人能撼动。

所以,有关方面是否也在选择性公布或引用某些片面数据,作为发动关税战的理由?

当然,据了解,这场关税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迫使企业回流美国本土设厂,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一般出口,除了成品消费品,也包括半制成品和原材料。而半制成品和原材料,对美国本土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事实上,美国的工业模式一直是我国所极力追求的方向。

迁走低端 保留高端

许多美国公司把低价值、低技术的所谓“低端”制造业生产线迁移至包括我国在内的低成本国家,而将高端生产线保留在美国本土。

即使有些美国公司在美国本土没有生产线,也设有设计、研发或市场开发中心。

我曾在不少美资厂商工作过,这些厂商常在我国生产低价值、低技术的半制成品,再出口回美国本土的工厂进行最后的组装与测试。

虽然这些低端半制成品往往占据整个产品80%的工序,但其价值却仅占整件产品区区20%。

正是这些在他国制造并输入美国的低端产品,成就了美国本土的高端工业,使得美国员工得以享受高薪,也使得产品能够保持价格竞争力。

因此,若一刀切强行将所有工业迁回美国,无异于不切实际。毕竟,美国的生产成本加上美元汇率,根本无法与现有生产基地相提并论。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