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谈华教怪异现象/黄子伦

在中国,一名MMA训练者徐晓东和一名自称太极宗师的魏雷打擂台,大家都知道赛果,就是魏在20秒之内被徐打倒在地。这消息出来后,什么人都来凑热闹,自称自己很能打,要和徐打一场的,明知自己打不过徐,只好批评徐举动狂傲,有失武德,就连马云和李连杰都出来参一脚。而最让我觉得惊讶的就是,竟然有人说因为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所以徐是侮辱了整个中华武术界。

我无意给这个事件下论断,但我并不认可这种把“技不如人”和“侮辱武术界”绑在一起,然后不断调动群众进行施压的做法。沿着脉络,这次谈谈华社都很关心的课题——华教。



我要先声明,我不是从事教育工作,我只是要提出一些怪异现象,来抛砖引玉。

《弟子规》强调顺从权威

首先,为什么要念《弟子规》?我不懂是否是硬性规定,也不知是何时开始,很多华小都有教小学生大声朗诵《弟》。而作为一个不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现代人,我翻阅《弟》时,惊觉里头几乎都是在强调读者要顺从权威,充满了浓烈呛鼻的封建味道。

很多父母会不赞同我,说他们家小孩念了《弟》后变得很乖巧,很听话。请这些父母想一下,自己当初有没有念过《弟》?如果没有,你又是不是一个坏孩子?如果你没念过《弟》,又不是坏孩子,那么请问《弟》的效果又在哪里?

更进一步说,你会觉得《弟》有好处,那是从你的立场出发,你有问过孩子的感受吗?有问他,觉得内容对吗?很多父母当自己孩子在学校被老师体罚时,怒气攻心要和老师拼命,但扪心自问自己平时有去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学了些什么吗?当你的孩子对你弯腰俯首,毕恭毕敬时,你不觉得这更像是一个奴才,多过像一个人吗?



当你整天在那里喊要改朝换代,结果在家里却把自己当成是皇帝,搞双重标准也该有个限度吧?

第二,为什么要有这么多作业簿和额外课程费用?我朋友的孩子在上某间华小时,校方给学生在放学后安排了收费补习课,我朋友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因此叫孩子回去给老师说不要上这个补习课。结果呢,老师在班上公开责备学生,说这是给老师在收取款项一事增添麻烦。最后要靠我朋友亲自去学校跑一趟,才摆平这件事。

除了收费补习班,还有电脑课(真不知有什么实际用途)、精明课室、豪华毕业旅行和生活营等等,我相信很多父母并不关心这些是不是合法,或是属于“合理学习范围”的课程。

另一个为人诟病就是华小的沉重书包,很多大人自己工作时会投诉工作量太多,但似乎很少人质问小学生的课业量是不是合理?有需要这么多课本和作业簿吗?

每逢学校长假开始前,学校就开始担心学生们放假时过得太开心,因此安排一堆假期作业,让小学生在假期时继续加班,把多余的作业簿给消耗掉。

华社阅读风气不盛

多年下来,除了在UPSR考很多A之外,我看不到有什么好处,甚至很多小学生常年饱受这种作业簿摧残后,已经对书本丧失兴趣,踏入社会后停止了一切阅读。华社阅读风气一直都不盛,并不是天性使然。

第三,是不是因为政府欺压华教,所以华社就该对华小弊病袖手旁观?

我记得,在大学有个朋友被问及自己是什么宗教信仰时,竟然双手合十搞笑地说自己是“华教”。但现在看看华社对华教的支持度,这不也是接近宗教式的要求吗?家长学生只能信,不能质疑校方的话语,否则就会被认为你是和打压华教和魔鬼签订了协议。

我承认,华教是政府教育大蓝图的孤儿,办华教本来不是一件易事。但我每次看到媒体报道某间华小出现弊病时,例如去年年尾的账目和今年年头的账目有出入、要学生帮忙筹款,学校却没有公开款项的去向和用法、校方没回避潜在利益冲突等新闻时,华社似乎都异常宽容地不追究。这应该吗?

我喜欢罗振宇说过的一句话:“孩子不是出生比我们迟的人,而是死得比我们迟的人。”

如果父母都不关心自己孩子的教育,不关心他们的未来,那么就别学人生小孩,他们不是你的宠物、附属品、资产、智慧手机。

 

 
 

 

反应

 

言论

关税暂缓是真缓?/黄子伦

就在全世界股市已经连续下跌了好几天,特朗普在星期三晚上突然松口,宣布决定将“对等关税政策”暂缓90天。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全球股市瞬间暴涨,纳斯达克指数甚至录得双位数的单日涨幅。更令人咋舌的是,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高喊:“现在是买入的好时机!”让人不禁怀疑,此君是否涉及内幕交易。

我们暂且搁置阴谋论,来猜测特朗普此举背后的真实意图。

从4月2日那张关税图表出炉后,全球市场一片震荡,股市普遍大跌。大家心知肚明,美国此番主要剑指中国。

中美过招互不相让

于是中美就此在关税上展开过招,轮番加码税率,互不相让。其间,特朗普多次放出“最后通牒”式的喊话,结果不出所料,中国并未买账。

不过,他又话锋一转,称自己“非常尊敬习近平”,并认为对方是“聪明人”,为谈判保留了回旋余地(虽然他的手下发言就没那么客气了)。

然而,谈判期限已过,中国依旧不让步,美股应声大跌。凑巧的是,美国财政部在此时拍卖价值580亿美元的3年期国债,结果国内反应冷淡,需求不振。这可能促使美国政府意识到,连一向被视为“零风险投资”的美债也开始遭遇市场动摇。

接着,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暂缓90天。对此有几种解读:

其一,从谈判角度看,一味强硬未必有效,毕竟痛觉会被麻痹。“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才可能让对手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心理循环中逐步崩溃。当然,这对国家机器未必管用。

其二,他可能未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或者部分国家愿意让步,但要求更长的决策期。

当然,也有可能两种原因兼而有之。

你可以说特朗普精明至极,每一步都算计周全;也可以认为他和幕僚愚不可及,临时抱佛脚。

但无论哪种看法,其对等关税政策的目的始终如一:要么接受美国的关税制度、要么将工厂迁至美国、要么购买美国国债(这一点尤为关键)。白宫文件对此早已写得清清楚楚。

从风险角度来看,对等关税政策并未解除,而这90天只是暂缓。

市场更希望“长痛不如短痛”,但特朗普也应该明白,虽然人们不会像对待“狼来了”的牧羊童那样轻视总统的言论,可反复反转的策略迟早会产生递减效应。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