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赛沙迪的鞭笞打脸改革者/林恩霆

大马民主联合阵线主席(MUDA)兼麻坡区国会议员赛沙迪面对4项涉及串谋失信、洗黑钱和滥用资金的控状,高庭宣布4项控状全部罪成,所有罪名被判入狱7年,罚款1000万令吉及鞭笞两下,成为我国史上首位遭遇鞭笞的国会议员。

2021年,赛沙迪涉及的案件是关系到土著团结党资金,因而他认为是自己不支持当时的丹斯里慕尤丁政府而带来的迫害。那时候的赛沙迪,是获得广大希望联盟支持者的拥戴,在短短不到24小时内筹到70万令吉,以支付保释和诉讼的费用。

2023年,赛沙迪的案件被判有罪。但是,此时的希盟支持者却认为赛沙迪罪有应得,因为他因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遭到总检察署撤控,而选择撤回对拿督斯里安华政府的支持。

前后两年余的光景,原本支持赛沙迪的民众却嘲笑他,认为他是咎由自取。在这些人的意识形态中,看似已经认同了政治干预司法这回事,甚至认为通过司法来惩罚敌对议员是“合理”的。

高喊司法改革是虚伪

若是国阵执政,希盟领袖被控,就是政治迫害,那时候的人们都不会同意司法干预来惩罚敌对议员,也不会同意为支持自己的那一方脱罪。

然而,当权力落在自己属意的政治联盟的手上时,那些嘲笑赛沙迪的人竟然有意无意地默认司法干预的合理性,这是政治喜好置于对司法公正之上,所以别再高喊什么司法改革或制度改革,都是虚伪的。

扎希摆脱87控状

扎希前后面对87项控状,但没有一项控状成功让扎希入狱或罚款,40项控状无罪释放。另47项控状是控方单方面撤销控状。

扎希与赛沙迪不同,赛沙迪没有左右政权谁属的能耐,可能案件不同,控方没有对赛沙迪撤控,反之建议法官判处赛沙迪监禁和鞭笞。

赛沙迪的鞭笞刑罚是否过于太重呢?这是很多人的疑问,毕竟与其他政治人物比较,赛沙迪涉及的案件没有牵扯公帑,并非政府资金,也不是犯下贪污罪,何以赛沙迪需要面对如此严重的鞭笞呢?

赛沙迪目前唯一的管道,就是通过上诉来减轻刑罚。上诉不一定仅限于案件审判的对错,也包括刑罚过重也可以成为上诉的论点之一。

从赛沙迪的判决上,我们以为看到国家正在被一群打着改革旗号的政治领袖领导着,还有一大批坚持改革及不能有双标的支持者监督着,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是换了另一批豺狼管理着国家而已。

 
 

 

反应

 

言论

行动党改选后的新航向/林恩霆

民主行动党中央改选落幕,外界纷纷为陆兆福喝彩,称赞他手段高明、布局精巧。

然而,若要完整诠释这场选举的意义,还有几组关键角色同样值得关注。

首先,是超过3000名的中央代表。他们是选举的关键,能将林氏派系人马彻底排除,他们当记首功。这些代表可能是资深元老,也可能是草根代表,甚至是年轻一代。但无论年龄层如何,他们的集体目标清晰,使命坚定。

候选人相对年轻

其次,是候选人。整体来看,候选人年龄相对年轻,而年长者似乎较少。这并非巧合,而是因许多国州议员自知不具胜算,主动选择不参选,甚至有行政议员退选。

候选人先自我审视,再接受代表检验,最终选出的中委整体素质可见一斑。

当然,行动党内部并非毫无杂音。部分代表和党员批评该党在部分议题过于沉默,甚至被贴上“静静党”标签。面对质疑,陆兆福并未回避,反而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回应。

他建议让非部长或副部长的国会议员担任国会领袖,以扩大政策发声管道,试图打破沉默,撕下“静静党”标签。这不仅展现了对党内意见的正视,也反映出新领导层勇于迎接挑战、主动调整的态度。

选后,陆兆福迅速抛出“党政分家”论调,强调部长与副部长职务维持现状,与党选结果无关。

这一举措有效降低党争风险,避免因权力斗争引发内部撕裂。

相较于马华“赢者通吃,败者退场”的政治文化,行动党选择让党选回归组织架构调整,而非派系间的角力。这样的安排,既确保了党内稳定,也让竞争更加理性克制。

迎来黄金十年

此外,有人认为行动党的新领导班子迎来了黄金十年。他们获得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可在争取马来选票、推动多元路线方面逐步检讨、调整,以避免仓促激进。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竞争者仍在迷失,困于“95%”的旧政治逻辑,使行动党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因此,即使新路线短期内引起不满,在缺乏更好替代选项的情况下,选民仍可能继续支持行动党。

行动党深知部分选民与党员的不满,但为扩大政治版图,他们必须勇敢变革。包括曾被冠上“华人沙文主义”标签的旧时代领袖,在此次党选中也因各派人马的共同利益与使命,被顺势推上神台。

总结而言,这次中央改选不仅是代表集体意志的胜利,也是候选人自我检视的胜利,更是党内改革势力的胜利。

在这黄金十年里,年轻班底能否引领行动党走向更广阔的政治舞台,还需时间验证。但无论如何,这场选举已然成为行动党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