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赤的疑虑/南洋社论

首相署(经济)部长慕斯达法说,零售业预料将在今年下半年复苏,因内需推动,估计今年第四季的销售额可回升到冠病疫情前的80%。

他表示,随着重启经济,已有一些复苏迹象,6月的失业率按月减至4.9%,因为许多领域包括服务业已复工。

与此同时,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也表示,大马经济渐入佳境。但同一天,美联储却认为疫情恶化威胁复苏,态度转为悲观。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其动向足以影响全球。

也是上周,大马厂商联合会(FMM)与大马经济研究院(MIER)联合展开的商业情绪研究显示,在万不得已下,42%厂商将从2021年开始裁减10至20%人手,另25%则计划从现在至年杪裁员最多30%。

截至7月,已有17%厂商裁减10至30%人手,制造业失业率预料在年杪达顶峰,10%或24万人失业。简单说,今年裁员了,明年还要裁员。

彭博社分析,虽然大马在遏制冠病方面相对成功,却是本区域经济最糟糕的国家。

国家银行指出,今年次季经济按年暴跌17.1%,上半年则萎缩8.3%,预测全年萎缩3.5%到5.5%之间。

大马抗疫有成,经济却每况愈下,后果不堪设想。显然政府与政客的乐观论不足为信,不断被下修的GDP说明实情。

把所有的直接债务和承诺担保加起来,国债已上升至1.264兆令吉,占GDP的53.6%,预测财政赤字将达到5.8%至6.0%。

“钱”的问题,前朝到现政府皆每况愈下。如今,国债、民债、公司债,包括国家财政开销全是“赤”字,并呈负面趋势,大马前景很难乐观。

更须关注的是,大马一度财政与经济双“赤”。4月份贸易逆差35亿令吉或132.3%,是1997年10月的22年来首次录得月度贸易逆差。一个国家若长期双赤,破产是唯一的终点。

政府表示,尽管国债门槛提高到60%,有信心2年后恢复并维持在55%。

一路走来,国内各“债”与经济表现皆“赤”,除了抗疫。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国债或民债,各项记录显示,负债翻身,向来少见。人民、企业与国家债务门槛不断提高,并越陷越深是最好的证明。

疫情跟前,要是开源难,节流会是最好的对策,包括减少官禄、杜绝贪污。逾20年首相经验,马哈迪提出了他的忠告。

尽管如此,国债门槛短短4年内二度提高,人民岂能不疑虑,再翻看许多发达经济体的国债一去不复返现实,加上后来的负利率积重难返,再到人民养老深受影响。

回看这一切,政府何以保证,人民何以释怀?辗转难眠呀!

反应

 

国际财经

新华社:中国还有较大举债空间

(北京7日讯)新华社报道称,中国在2025年有增加举债和提高财政赤字的空间,投资者密切关注北京方面是否会在下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动用财政火力来加大刺激力度。

这家中国官方媒体在新闻稿中写道,“从赤字率看,中国长期以来对于赤字率的安排较为谨慎,大多数年份低于3%,明显低于其他全球主要经济体”。

这是下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新华社刊登的当前中国经济问答系列四。但是这篇最新文章中没有暗示2025年赤字率目标可能处于何种位置。

中国最高领导人预计将讨论把明年的赤字占GDP之比提高到3%以上,并维持明年GDP增长目标在5%,与2024年一致。上月财政部长蓝佛安承诺明年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这个表态暗示未来当局可能采取一些更大胆措施。

瑞银和巴克莱经济学家预计中国政府可能会设定一个高于往常的赤字目标,即GDP的3.5%-4%,这将为中央政府通过增加举债来提振经济打开大门。

再次将赤字与GDP之比提高到3%以上将发出一个信号,即中国将打破预算赤字的隐性上限。

新华社评论文章称,中国政府杠杆率明显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央财政还有比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文章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指出,2023年末中国政府负债率为67.5%,G20中的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