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跨境学童用脚投票/陈俊安

每天跨境去读书上课的学童,并非东南亚特有。但每天起早摸黑从新山跨境到狮城上学的数千名中小学生,出入境时还是蔚为奇观。

若你刚好撞在学童们通关的时刻,应该可以目睹这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童,奔跑、穿梭插队、争先恐后,刁钻地抢在别人面前,顺利通关,并上了校车的情景。



他们个个练就一身冲锋陷阵过海关的本领,可想而知,这种“本领”必然在长大后运用在学业冲刺、就业机会、谋取权益的领域上。

这是个马、新独特的现象。但闻说最近基于马币持续下滑,一块钱只能兑换到三毛二,而狮城方面,又一再调高外国学生的学费,百上加斤,跨境就读的学生一下子掉了15%。

本地学生为何本国有书不读,要摸黑趁早,奔波长堤两岸而苦呢?说穿了,并非什么“怕马来文”,或者是“崇尚英文”,而是望子成龙的心理作祟!

当然,若本地教育素质高、学习环境佳、教育体系好,且能培养出状元学生,家长又何必花那么多钱,把孩子送到狮城读书呢?

根据一份调查,柔佛州的居民,移居者占很大的比率。这些人从东马、中北马移居到新山,为的是什么?就是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嘛,当然,其中有“躲避念马来文”的心态,也不出奇了。



浸染精英主义功利主义

然而,家长省吃俭用束紧腰带,把孩子送到狮城读书,就一定能成龙成凤么?那倒是未必。但你的孩子若从小学中学至大学,在狮城的教育体系下,难免浸濡了精英主义、功利主义。

笔者一个朋友,一家两兄弟,老大留新山读书,老二送狮城读书;毕业后,老二自然而然在狮城就业,平步青云,且买了公寓,渐渐的就很少回家探望年迈的父母,被那个留新山读书就业的老大骂为“不孝”!

这些跨境学童,学成之后选择不归来,还会用双脚投票,弃国而去,这才是残酷的现实!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台湾陆生锐减 台生赴华飙升

报道:黄杰

马英九文教基金会连续两年邀请中国学生团访台,今年更有奥运金牌得主马龙等体育明星助阵,冲破绿营执政下的两岸关系困局,以体育交流连系两岸,再度引起对于跨越两岸升学的关注。今年,赴台升学的中国大陆学生仅剩下128名实际注册的硕博班学生,本科生人数为零,和2015、2016年每年均有4万多中国学生赴台的高峰期大相迳庭。

与之相反,前往中国就学的台湾学生人数持续上升。

台湾最大升学资讯平台“大学问”总执行长魏佳卉指,中国几所指标性学校的对台招生人数创下新高,今年赴中的台湾高中毕业生人数突破3000,较前一年增加近30%。

魏佳卉称,今年前3个月台湾学生对于赴中就学的查询度增加逾50%,许多台湾高中老师也报称,不少高中生填志愿时都会加入中国的学校。

复旦大学的台籍博士生蔡孟轩受访称,赴中台生人数持续增加,反映中国大学“CP值”很高,但在两岸关系变差下,这些学生很多都选择保持低调。

两岸关系转差,中国学生成为了磨心,疫情期间台湾全面暂停中国居民赴台,变相阻挠当时7000多名在外放寒假的中国学生返台,国台办以及中国教育部呼吁改变,但均无效。

2020年4月,中国教育部公布以“疫情防控及两岸关系形势”为由停止批准中国学生赴台,终止了10年的中国学生交流。支持北京的媒体称该决定是为了保障中国学生“正当权益不再继续受损”,才“不得不宣布暂停新生赴台求学”。

对陆生存歧视性政策

事实上,台湾当局对于中国大陆学生存在歧视性政策,包括制订中国学生政策背后的所谓“三限六不”原则(限制采认之高等学校、限制赴台中国学生总量、限制医事学历采认、不加分优待、不会影响台湾学生就学权益、不允许校外打工或兼职以及不得报考公职人员考试等),中国学生所享有的福利甚至不及境外生及侨生。

中国学生人数探底,台湾学界面对少子化等严峻问题,不断呼吁恢复招收中国学生,总统赖清德亦曾于就职演说上呼吁重启中国学生交流,教育部长郑英耀更称打算明年7月开始再招中国学生,但都未获中方回应。中国拒绝对绿营让步、加强与马英九基金会等蓝营组织合作,开始积极吸纳台生赴中就学,反映中国对于绿营政府的最新政策更为强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