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路人皆知的“内幕”/章龙炎

美国《华尔街日报》驻香港记者汤姆莱特和其同事霍普合撰的《鲸吞亿万》,英文版的还有个小题:“欺骗华尔街、好莱坞及全世界的刘特佐和1MDB丑闻内幕”,意思是:刘特佐骗了全世界,包括了华尔街的聪明人,可能还包括前首相纳吉甚至是现任首相马哈迪医生等等。



一出版就卖断市

日前,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部长拉菲达,为本书举行推介礼,作者之一的汤姆莱特为购书者签名。根据报道,此书一出版就卖断市。

与此同时,在“揭发”1MDB事件扮演关键角色的砂拉越报告主编克莱尔,对《鲸吞亿万》作者过去三年来分享有关1MDB“丑闻”,从不提及砂拉越报告而忍无可忍,要该书作者表明砂拉越报告是内幕的来源者。

《鲸吞亿万》比克莱尔的《砂拉越报告:揭露一个马来西亚发展公司内幕》还受欢迎,无疑是“山寨版”压倒“正版”,克莱尔生气了。这说明同行如敌人,没有所谓新闻从业员为了追求真相,捍卫正义而宽宏大量的“资讯免费共享”。

根据报道,莱特证实一家电影公司将以这本书为蓝本拍成电影。美国人的有生意头脑,早就想到如何通过“内幕故事”,拍成电影大赚一笔;在马来西亚出生,现居英国的克莱尔,显然的差了一载。



我好奇的,1MDB课题炒作了好几年,按照我的观察好多国人好像对这个课题已经是如数家珍,而经克莱尔的“发飙”只不过证实了《鲸吞亿万》新的内容不多,读者想看到的是多一点戏剧化的表现;而书名的副题打个“内幕”,是美国典型的商业宣传手法,愿者上钩。

其实,整个1MDB事件,最让我好奇倒不是曲折迷离的金钱在世界的流向,而是1MDB公司过去几年来,都一直坚持该公司的钱没有“消失在空气中”。1MDB的确曽是债台高筑,但绝大部分都是长期债务;现代大企业不欠债,是怪事,但这与钱不见并不是同一回事。希盟政府需要替1MDB还债和债务的利息,与钱消失在空气中政府需要填补也是两回事。

很多国人的确是相信1MDB的钱真的给吞掉了,现在这家公司已经在马哈迪主导的政府的掌控下,资料就在政府手上,因此政府是否有必要公开1MDB到底不见了多少钱,给人民一个交代,而不是让好像《鲸吞亿万》这样娱乐性比较高的书籍,带大家游车河。

莱特答非所问

其实,这两个作者写了这么一本书,但在书本推介礼被问到他们有没有能够在法庭站得住脚的证据时,莱特只能答非所问,支吾以对。

所以,如果1MDB真的带上法庭,我希望看到《鲸吞亿万》的两位作者、砂拉越报告主编克莱尔出庭供证,让牵涉者受到惩罚;最让人期待的1MDB“深喉”还有刘特佐的出现。

反应

 

言论

今有华教默士/章龙炎

混淆视听这一招,搞政治的人士即便不精,也要懂得常常用,用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很多时候,民众是非常容易被混淆的。

说明白一点,混淆本身是一种说服。先混淆自己,再混淆别人就更有说服力了。

不信的话,让我以行动党霹雳州金宝区国会议员张哲敏最近在国会的讲话来证明。

张哲敏针对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与其他党内领袖,屡屡挑起10+6华小建校与迁校课题,声称马华与行动党一同在团结政府之内,应一齐为华教事业作出贡献,不要因为没有官做,在那边扯后腿。

张议员的意思明显(如果不明显那他非常可能自己混淆)是,两党同样在政府里就要保持沉默(默默耕耘乎?),因为沉默象征着两党都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沉默的反面是出声,魏家祥出声,就是扯后腿。

原来静静能够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追问10+6华小建校与迁校的进展是扯后腿。张哲敏根本就不信这一套。要不然的话,他应该这么说:你马华那么厉害,就让你做啰(反正都同在团结政府里),我们火箭为了一齐贡献华教,保持沉默。我们绝对不会像魏家祥一样扯后腿(出声)。

马华没代表在政府

还有,马华与行动党都在团结政府,其实只说对了不到一半。马华没有代表在政府,怎能说是与火箭同在一个政府?国会并不等于政府,魏家祥以人民代议士身份发言,名正言顺。张哲敏不是不懂,但是为了混淆视听而抨击马华,是要把民众当傻瓜——反正混淆视听在这群人中很有说服力。

至于张哲敏引述部分例子(柔佛培才华小与雪州培民华小分别在今明年开课,李莱生华小的土地问题,政府目前正与州政府接洽,郭鹤尧华小,建校委员会9月刚提交新的图册),来指控魏家祥与一众马华领袖勿再误导大众,称10+6计划已消失不见,很可笑。

10+ 6计划有几所学校已经建好启用,马华一众领袖有可能说这计划“消失不见”了吗?

张哲敏不敢悉数列出所有学校的最新进展“以正视听”,封住马华领袖的口,反而采用混淆视听的手法,是欲盖弥彰。例如,他说“我们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短短两年内有了很大的成就”,还说团结政府上台以来,教育部部长法迪娜与两任副教长林慧英及黄家和,一直都在努力完成10+6计划。

如果成就很大,那是华社喜闻乐见的新闻,为何不是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本人甚至是火箭秘书长陆兆福郑重其事地出来宣布,而是个同党的国会议员当“代言人”出来回应?

答案就在:混淆是一种说服手法,在马来西亚华社尤其如此。你看看,国阵时代喊得越大声对华教贡献越大;在希盟时代,只是出声追问就是扯后腿,静静才是为华教作出贡献。后者说服力特强,前者已经落伍。所以昔有华教斗士,今有华教默士(沉默之士)。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