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可风平浪静3个月/张永麒

自动延缓还贷措施在上月(9月)结束,本月(10月)开始要还贷,本以为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获得控制,经济开始慢慢复苏,但是,冠病病例却突然飙升,让国人开始担忧起来。
之前,许多政治和商界领袖已经呼吁延长延缓还贷措施至12月,以便让企业界和自雇人士可以继续保有现金流,帮助维持生产力和就业机会。但是,政府说只是让银行推出针对性帮助,而且还要提出个别申请。
根据银行的作业程序,如果借贷人无法供期长达3个月,银行就会发出信函以拖车或拍卖产业。一般上,借贷人也没有办法,只能让银行行使贷款协议上的条款,让汽车或产业被拖和拍卖。
如果一个借贷人没有工作和收入,也没有储备金供款,那么在连续3个月没有偿还贷款,即10月、11月和12月后,就会收到银行的信函,说明要拖车或拍卖产业,借款人还要承担程序费。
所以,市场还可以风平浪静多3个月,即2020为止都不会有震荡。
但,2021年开始就会哀鸿遍野,各种拖车公司会生意激增,律师楼也会有很多生意做,过年就有人欢喜有人愁。
在政坛被首相慕尤丁逼得节节败退的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博士,也来要求中央政府考虑将延缓还贷措施延长到年底,还要求银行推迟对未能偿还贷款的借款人的破产宣布和产业拍卖程序。
他以巫统的名义来要求政府考虑延长措施,以帮助面临第二波冠病浪潮的人民。看来,巫统在国盟政府里的影响力实在一般,这么多个部长竟然没有在内阁提出这个想法和获得通过。
所以,在此时期寻找收入来源,足够偿还银行贷款以保住汽车和住房,才是受影响的个人所要去思考的。如果这表示要屈就或为五斗米折腰,那也是必须要去做的,也好在这时候锻炼求生意志力。
疫情看来短时间也不能平息,就业人士所面对的挑战越来越严峻,更多负面的影响将慢慢浮现,唯有自强不息,自我创新才可以寻找到活路。
美国开启国际新秩序/张永麒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日宣布对全球多国实施新一轮关税政策,引爆了一枚贸易“核弹”。此举在4月7日引发全球多个股市暴跌,市场陷入恐慌。
美国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对等关税”,无论是盟友还是贸易伙伴都无法幸免。然而,特朗普也放话表示,只要愿意与美国谈判,问题就可以解决。
显然,特朗普是要将关税作为外交谈判的筹码。首先对特定国家征收特定关税,再通过谈判争取美国想要的结果。
马来西亚被征收了24%的关税。大马政府选择以谈判的方式寻求降低关税,而不是以“报复性”加征对美关税的方式来应对。
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表示,将寻求与美方谈判,把关税降低至10%,以减轻对我国出口与就业市场造成的冲击。
中国有底气“报复”
另一边厢,中国则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高达34%,并未展现愿意协商解决双边分歧的意愿,而是选择“对抗”模式,展现出大国的底气。
新加坡国务资政张志贤在3月28日的“思想中国论坛”中指出,中美两国可以选择合作或对抗来展示国家的强大。如今看来,双方选择了对抗,而这一选择也正对全球秩序造成冲击。
早在第一任期时,特朗普就喊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无法容忍任何国家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当他意识到中国正在朝这个方向迈进时,毅然对中国发动贸易战。
在第二次当选总统后,特朗普继续其征程,意图将美国重新打造为制造强国。因此,他以关税战达成多个目的,包括迫使制造厂商回流美国设厂,以规避关税壁垒。
此外,他也希望通过加征关税来减少美国超过万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尤其是去年与中国高达2950亿美元的逆差。美国不愿再让大量美元流入中国,助长其崛起,从而挑战美国的国际地位。
特朗普于4月7日表示,若中国不在4月8日前撤回对美征收的34%关税,美国将于4月9日起对中国额外加征50%的关税。此外,美国将终止所有与中国就其要求举行会谈的谈判。
从蜜月期到全面对抗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美贸易迅速发展,各领域如科技、教育等交流频繁,使中国逐步强大。然而,美国当时忙于西亚战略与战争,忽视了东方大国的崛起。
后来,特朗普在第一任期访问北京紫禁城时,亲眼目睹了东方大国的帝国气势,心中大受震撼。他意识到,中国终将以强国姿态崛起,成为美国不可忽视的对手。
中美两国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蜜月期,走到如今的相互叫嚣与全面对抗,这一转变正是国际秩序变动的真实写照。
新的国际秩序即将形成,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还需看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