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选出善治的政府/南洋社论

选委会宣布第15届全国大选提名日为11月5日,投票日为11月19日。

毫无悬念的,国阵、国盟和希望联盟将是此场大选鏖战互相对抗的角力对手。

根据过去历届大选成绩显示,除了1969年联盟惨胜,以及2008年的3·08大选与2013年的5·05大选国阵险胜,巫统主导结盟组织执政的成功率几乎是100%。

只有在2018年的5·09大选,国阵才第一次被希盟扳倒, 然而后来的喜来登政变,再让巫统重获“在朝优势”。

虽然在朝优势会让巫统占得先机,可是疫情肆虐,全球经济疲弱及地缘政治危机加剧,均给未来选情带来更多新的变数。

过去我们有政权稳定的强势领导,后来有政权轮换的可能性,让人们期待会有差异化的论述,新经济的资源配置,以及大胆新颖的结构改革。

然而,4年替换3位首相的政治乱局,让一切美好的寄望均变为泡影。

现在主战的巫统要驾驭气象,以“先胜而后求战”策略,与政敌决战;国内逾2117万各族合格选民,其实才是此政治鏖战的致胜关键。

善用神圣一票

我们就要提醒选民要认识权力的来源,选举就是要“还政于民”,就是要让选民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防止政府的滥权,制衡权力,就是体现选票的真正价值,而选举投票就是要选出一个推行善治的政府。

因此,选民要善用神圣的一票,提醒政府,权力的来源在于民意,要掌权者永远保持谦卑,尊重“民有,民治,民享”,“民可载舟,亦可覆舟”,要省察“谁是国家主人,谁是民众仆人”的集体意识。

我们要唾弃那种“选前,人民是主;选后,人民是奴仆”,当选后手握大权,高高在上,恣意妄为的党阀。

在后疫情的非常时代,世界处在“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之中,均使此次的选举战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

要赢得选举胜利,要想掌权执政,还须好好聆听民意,汲取智慧,充实纲领,才是“因民而虑,天下为计”的好政府。

最后,要想实现善治理想,还得靠勤奋正直,有运虑思维的选民群众,以轮替换治制度制约,媒体监督,“还政于民”,帮我们走出重重迷雾。

视频推荐:

 

 
 

 

反应

 

言论

亚亦君令补选的悬念/南洋社论

霹雳亚亦君令州议席补选的选情,似乎稍嫌淡静。原地列阵的巫统派出尤斯里,迎战国盟伊斯兰党的阿都慕海敏,以及被视为第三势力社会主义党的白华敏。

然而,补选看似平淡且沉闷,国盟却在部署一盘大棋局,从议题的设置,伊党力促选民拒绝巫统与民主行动党的正常化合作,欲促成巫统与伊党的合作组成政府,加强回教力量,是伊党的政治着力点。

抵抗绿潮耐力测试

参与助选的行动党竞选机制指挥,便通过舆论宣导反制,揭露国盟“系统操弄种族情绪,策动政治变局”,“谋划将补选胜利成为霹雳政权更替的转捩点”。

伊党靠宗教及种族议题作舆论攻势,揭示团结政府只是一种苟合的暂时状态,并借此补选寻求钻入权力的缺口,力挫政敌。

对希望联盟与国阵来说,选战是抵抗绿潮的一项耐力测试。

根据团结政府过后举行10次国州议席补选的成绩分析,除了吉兰丹州的能吉里州议席补选,巫统以大胜的成绩收复失地外,其他议席补选均由原有守土政党胜出。

能吉里补选给巫统重新找到抵御绿潮的自信,随后柔佛的马哥打州议席补选的狂胜,证明了希盟与巫统合力挫敌的效应。

亚亦君令补选将是检测希盟与巫统结盟的有效性,因为只有缔造后续补选的持续胜利,才能验证战略联盟的力量崛起。

为国盟助选的民政党在此补选的政治站位,就是力图策反马华,离间希盟与国阵,分化行动党与巫统的同盟关系。

巫统堡垒选区

根据选民结构分析,亚亦君令是一个混合选区,其中巫裔选民55.64%,华裔选民21.99%,印裔选民14.3%;与我国种族人口比例近似,只是巫裔较少及印裔较多些。

从历届选举成绩的观察,自2004年,亚亦君令一直是巫统的堡垒选区,就算2008年掀起政治海啸,巫统仍守住阵地;2022年6州选举的五角混战中,巫统候选人仍能以微小多数票突围。

在此次补选的三角战中,会否因返乡投票意愿低落而拉低投票率?“猪”与“热裤”是否紧迫或令人忧虑的议题?第三势力会否给选情制造悬念?

或是国阵与希盟的合作能否发挥选票叠加效应?补选过后会有什么样的政治格局演变?

4月26日的投票日,有感觉、有温度,对生存与发展有理性认识的选民,应该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也能帮助打破这一切问题的悬念。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