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道德优越感不会让你更优秀/黄子伦

很多人常常说不要让情绪驾驭我们的行为,而要用理性作出正确的判断。孰不知,我们不但没有想象中这么理性,甚至是我们那看似理性的行为里,可能就是情绪在左右你的大脑。

我家附近就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独立店面的两旁都划好了停车的格子。由于生意实在太好了,所以,很多车主都选择了“双线停车”用餐,这其中有很多不醒目的车主,不留下电话号码或卡片,熄掉引擎后就走进快餐店许久未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想而知,就是那些被拦路的车主要离开时,因为无法联络到那不醒目的家伙,只好不断鸣车笛;这么一来就是个十多分钟才停止,有时还会听到互相谩骂的声音,幸未曾见到过肢体冲突。这真不知要归功于道德教化还是法律约束。



今天不是来谴责那些白目车主到底有多么样衰和没公德心(有些确实摆出一脸拽样觉得自己没错,对方不该这样让自己难堪),而是要把目光聚焦在那些坐在车里鸣车笛的车主身上。如果我们在外头的商店街遇到这些白目司机拦路且没留下联络号码,鸣车笛的做法可以说是理性判断,因为也不知道要从哪里去找人。可是,当情景换成是这家独立快餐店就不同了。因为只有一家店面,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位白目司机是在店里头消费,车主大可走进餐厅询问,不消两三分钟就能找到那位白目车主把车移走。

但,为什么愤怒司机还是会选择在车里鸣车笛?

我观察许久,只能想到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那些被拦路的车主并不知道更有效的做法,因为他们已习惯了躲在车里鸣车笛,所以无法针对情景的变化(商店街变成独立店面)而作出改变。

另一种解释则是这些被拦路司机拒绝寻找那位白目司机,他们会认为“又不是我做错,为什么我要下车去找对方来解决问题?”、“我就是要让他难堪,教训教训他”。

这两种解释,我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最大。



这种寻求道德优越感的现象在生活颇为常见,例如有些人喜欢向别人投诉他们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是日常生活、工作人事等等。很多时候我们作为聆听者,会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直接告诉对方,但换来的不是感激,而是嫌弃。因为他们不是不知道有效的解决方法是什么,他们是希望通过证明“我是对的,对方如何对不起我”的论述中寻求道德优越感。

人生就是解决问题

如果只是一两次的情绪宣泄,也好理解,毕竟人都会有情感需求。但长期用这种思路来看问题就有危险,因为道德这种东西不像康德说的那么客观,往往是非常模糊隐晦,而且容易让人上瘾。你今天有办法在道德上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别人也有办法在他日证明你是错的,难道你要花时间再去证明自己是对的吗?

这段期间,你不但要花力气去证明自己是正确,甚至错失了培养“勇于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这种思维成为习惯之后,人遇到问题就会习惯躲进“我是对的,对方对不起我”的乌龟壳里,无法前进。

偏偏生活就是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衣食住行的问题解决了,你会面对社交的问题;社交问题解决了,你会面对如何实现理想的问题。人生就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反应

 

言论

勿忘大马是我们祖国/黄瑞泰

1956年,作为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老师给《马来前锋报》的开斋节特辑写其著名的〈心理的建设〉一文,文中的为尚未建国的马来亚(后来的马来西亚)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共存共荣的观念以及以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至今仍然适用。

林连玉老师所提出的这两个理念是我国华人在这个土地生活的基本信念,尤其是第三、第四代华人的出现,本地华人早已将马来西亚视为第一家乡,把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祖国,这在过去是无人可以质疑的。

共存共荣正是多元文化的象征,华社普遍推崇多元文化理念,唯有透过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接受多元的文化传承,才能延续我国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这正好也是独立至今华社极力维护的基本信念。

过去巫统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塑造了马来人社会团结一致的印象,华社则以一种抵抗国家意识形态的打压而团结一致的合作,如此一来华巫两个群体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华人社会与巫裔两个社群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存在。

只是这种以族群文化身分划分表面看起来稳固的共同体,在近年来国际局势的丕变,包括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及以巴冲突在我国回教徒社群带来的冲击下,却显得脆弱不堪,华人社会对于中国崛起有不同想象与期待,巫裔社群内部对于马来人身分也有不同的讨论,改变了国内的政治版图与加剧族群间的误解。

坠入身分冲突情境

对我国华社来说,中国崛起给了很多人不同的想象与期待,甚至渴望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能够带领我国华社逃脱长久以来的的意识形态困境,只是这样的期待对自己的身分及国家认同产生不同的矛盾,使得很多人坠入另一个身分冲突的情境。

或许林连玉老师〈心理的建设〉一文所提出的概念可以作为今天华社困境的提醒。我们的第一家乡是马来西亚,当我们享受这片土地所有的好时,也该思考如何解决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挑战,而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只能够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身上找寻,而不是透过外来的力量能够解决的。

中国的崛起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更大的市场与更好的经济契机,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治、社会,甚至是文化发展在这个改变中就会变好,长久的问题就能够被解决,尤其是国内所面对的政治、族群关系的问题更不可能会因为中国因素而得到缓解。

大家还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片土地本来就汇集了不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人群。唯有通过彼此互动、磨合才能够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和平共处。

作为移民的后代,华社应该要理解这里才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崛起或许可以锦上添花,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马来西亚才是我们的祖国。

林连玉老师在六十八年前的呼吁,是一个超越时代和社会的见解。在整个族群与文化日益撕裂的今天,我们仍需要时刻叮咛自己勿忘共存共荣和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这两个号召,让马来西亚可以度过矛盾与分裂,走向更好地未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