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重温华教史前瞻未来/陈友信

认识柯嘉逊博士,记得是1979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学生活动上。他当时是挺有个性的才子。其悦耳磁性的嗓音,加上在舞台上弹吉他唱着爱尔兰民歌,谦和又深富亲和力的台风令人耳目一新。

至于下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则是他在八十年代初与著名学者詹德拉在Aliran期刊上就母语教育交手笔战,听说他是纯英文教育出身,却又内对母语教育理念深入浅出论述一番,确实令我这热爱中华文化者惊喜。

他返国后结识了林晃昇、沈慕羽等华教前辈,对他进一步决定于1985年投身华教运动起着关键性推动力。他先在董总辅导处服务,在争取美英等国大学承认统考为入校资格开疆辟土,经多届统考生在各大学的卓越学术表现,以至如今统考文凭俨然成了全球最受承认的中文版大学预科文凭。过后在十五华团初创华社资料研究中心时,他和陈庆年联手接下管理重担。

1987年10月,他不幸于茅草行动受囹圄之灾,离开监狱后,在民权起义风潮中加入行动党,做了一届国会议员(1990-1995),在政坛施展身手。

因新院风波受伤太重

在新纪元学院创办后,他受重托当第三任院长。他于2000年新纪元学院上任后,对树立并落实其创校理念“校园自主·学术自由·学生自治”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在2008年,柯院长不幸涉及“新纪元风波”。当时华教元老建议,并在新纪元董事会和院方双方认可下,成立“四人调解小组”,笔者为成员之一。

经过一个多月研讨及双方交流,有两件事与院方无法达到共识:(一)是否准许学院系主任及行政主任自动列席理事会会议;(二)柯院长2009年的续约问题,结果“调解小组”无功而返。

其实对“院长续约”问题,“调解小组”成员们也意见分歧,赞同与反对续约者各一位,而我与另一位则认为基于柯院长并无纪律错误,但因一方面已与学院董事会有纠纷,却又需时完成巩固3+0课程,结束其工作及顺利移交,因而向董事会建议让他延长聘约一年的折中解决方案(院长是三年一聘)。

其实沈慕羽也发出公开函呼吁让柯院长多留一年,和气收场达双赢。最终因柯院长被影射“理财不清”,而遭受不被续约的结局,导致他于2009年入禀法庭力求洗清罪名,至2016年才达致所谓的“庭外和解”。然而对方公开宣称仅“表示遗憾而非道歉”,倒令局外人无从理解这“庭外和解”的原则。

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华教运动的主要论述都以中文书写,缺乏完整记录的英文版“华教论述”,以向非华社介绍传奇性的我国华教斗争历程。柯嘉逊在1985年出版《马来西亚华教奋斗史》,正填补了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受英文教育者、友族人士、国内外学者等。此书行文严谨,思路清晰,至今出了五版,称为洛阳纸贵也不为过。

当然,要称为史书(作者谦称是简史),就得决定有所写有所不写,更应包含历史进程,知性论述,除适段的检讨总结,更有展望未来的著笔。以嘉逊投身华教运动之久,又兼有高深学养,我们对他有此期望也不为过。

10年内斗亲痛仇快

如今重印新版,他能抽空再写九十年代后的华教史两篇,确也展示其用心之深。可能因其于“新纪元事件”后受伤害太重,亲尝了华教运动民粹分子的无理取闹与污蔑,加上自己后期已没亲身参与华教运动,而对一些课题仅是数笔带过,如对新纪元风波的评论、爪夷文书法艺术、关中案件等近期发生的华教课题。

柯嘉逊在华教运动既亲身体会华社对母语教育的执着信念,当然也因此运动曾走上民粹化恶质化的歧途而身受其害。华教10年内斗,消耗了华社民众对华教的热情,损害了华教运动接班人的培育,同室操戈,令亲者痛仇者快。

柯嘉逊对此历程反思其因果关系,挖掘剖析华教运动潜在的弱点,进而勾划出因应新时代新挑战的华教共识及建塑华教共同体,从华教理念及教育素质,到拟定华教运动的同盟伙伴(改制华中,国中华文班/华文学会,师院校的华文师资班,大专院校的中文系等)的职责任务及定位,再加上与其他坚持母语教育的友族团体的互动支援关系。这些都是柯院长熟悉又热衷的课题,肯定可为重振华教运动的风采增加动力。

处于转型关口的华教运动,既要传承优良的运动传统及理念,又得前瞻未来,为培育学子应付未来的挑战。在我国新格局下,华教工作者都需具备化被动为主动,突围而出的干劲。

华文教育要在国家认同的共识下提升国文水准,要在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中追求更广泛更系统化国际认证,要在文明交流族群互动中推动国民交融及社区活动,更要在科技大潮中确保独中毕业生能兼顾科技能力及人文素质。

总之,要从国际教育改革大趋势中取经充电,从动态角度洞察华校教改的焦点,并坚持教育改革精准思维,与时俱进。

当然话说回来,我是通过这序文,表达了我对嘉逊的另一层期望,以他的学者学养及社会使命感,肯定不会因在华教路途摔了一跤而沉默下去。他至今依然活跃于民主人权工作,但华教运动依然需要你,Dr. Kua。

(本文是作者为柯嘉逊新书《马来西亚华教两百年奋斗史》所作之序文,由董总出版。董总与林连玉基金将于2020年11月8日举行新书推介暨线上讲座。)

反应

 

北马

曹观友:槟城政府高度重视 自执政已拨1亿给教育

(槟城13日讯)槟州首席部长曹观友指出,槟州政府自执政以来,通过制度化拨款已为州内华教及各源流学校拨出了约1亿令吉,体现了州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我们充分了解草根人民为华校筹款的努力,因此,政府多年来持续支持中小学及独中的制度化拨款。州政府、华堂及街区组织的携手合作,展现了槟城人的团结精神,未来也将继续努力为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他还提到,今年中元联合会为光育华小共筹获近130万令吉,这是人民和组织共同努力的成果,令人倍感欣慰。

曹观友是在出席昨日的槟州中元联合会50周年庆典晚宴上这么说。

今年被选为槟州中元联合会各街区和神坛组织协助筹款的对象——光育小学,正准备从威北迁校至威南峇都交湾。

槟州中元联合会于12月12日(星期四)晚上,在槟州华人大会堂筵开75桌,庆祝成立50周年“再创辉煌”庆典。活动吸引了来自槟岛及威省逾300个中元街区和神坛组织、学校及慈善团体代表踊跃参与,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洪杰生:成果显著

中元联会致力推动华教

大会主席兼槟州中元联合会主席拿督洪杰生指出,过去五十年来,槟州中元联合会始终致力于推动华文教育与弘扬中华文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除了每年七月中元节的募款活动外,我们去年启动了免费小学补习班,反响良好,未来计划推广至更多地区,让更多学生受益。”

配合50周年庆典,联合会还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包括明年的“中元慈善行”和“歌王歌后慈善演唱会”,目标在明年3月前筹集500万令吉义款,支持光育华小的新校建设。

中元节共筹逾5千万

在过去50年里,槟州中元联合会协助30多家学校及慈善团体,筹募扩建校舍及活动基金,累计移交义款超过5000万令吉,成为华教发展的重要支柱。

为表彰历任主席、服务超过十年的理事及热心参与各项活动的理事,该会在晚宴上颁发了“真诚服务勋章”,以感谢他们多年来的辛勤付出。

庆典安排了丰富的余兴节目,历届歌王歌后献唱经典歌曲,各校及团体带来精彩演出,为现场增添了热烈气氛。

与会者包括槟州行政议员林秀琴、方美铼、黄汉伟、筹委会主席罗月清以及中国驻槟总领馆总领事周游斌阁下等人。

陈坤海:关注华小改名争议

槟州华人大会堂主席丹斯里陈坤海博士上校指出,中元联合会每年在中元庆典期间筹款,主要支持华文学校和华教机构。

他还提到,政府近期已规划兴建多所新华校,但同时对华小易名的争议表示关切,特别是敦林苍祐华小的易名问题。

“华小以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华人领袖命名是合适的,政治变化不应抹去先贤的历史贡献,特别是敦林苍祐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伟人。”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