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人生/周若鹏
又一宗路霸事件,嫌犯在路中停车,然后下车比中指、用巴冷刀砍受害司机的前挡风玻璃。不久前还有一宗,摩托车骑士不满别人对他鸣车笛,用头盔砸裂对方的挡风玻璃。两个路霸都很快遭逮捕,巴冷刀路霸比头盔路霸傻一些,据警方说他是几宗劫案的嫌犯,居然还敢如此高调霸凌他人,真是自投罗网啊!必是霸气攻心,一时没想到处处皆镜头。
警方之所以能迅速反应,“功臣”有二,一是行车记录仪,二是社交媒体。高清摄像头不只拍到肇事者容貌,连车牌号码也清清楚楚,再加上社媒渲染,警方想怠慢也不成。这本来是大快人心的事,但是回头想想是不是也有点可怕——你身边究竟有几个摄像头?
人人都可摄影拍摄
你身边有几个人,就有几个摄像头,因为每个人都有智能手机。以前我未戒烟时,有一回朋友偷偷拍下我抽烟的照片,开玩笑地要挟我说要传给我妈看。虽是小事,但当时特别觉得相机已成了武器,人手一个镜头,路见不平,拔机相助。有人胡乱停车吗?有人欺负猫犬吗?有人说一些歧视的言论吗?要红就给他红,拍下来上传让他受那些道德键盘侠网路公审。“像我不是我”的律师主角在电话上谈“大茶饭”时,也没想到一位未来议员会在身边拍摄。
再看看周围,桌上的平板、电脑都内建摄像头,你可知道骇客可能入侵系统窥视你?在一些保安严密的公司里,这些摄像头得用黑色贴纸封起来。站起来离开你的同事往外走,办公室、走廊、停车场都有闭路电视,室内地方好像只有厕所最隐秘——但你怎么确定没有变态佬偷偷装了针孔摄像头呢?
车里有行车记录仪,随时记录路况,在某些城市如台北,若拍到有谁违规驾驶,是可以举报的,还有赏金呢!有的记录仪兼拍车内,本来用以保障专业司机安全,代价是乘客的隐私。你一时不慎行差踏错,就变成许志安。
若生活在像伦敦这样比较先进的城市,大街上都有政府设置的摄像头,以保安为名随时监控。这些镜头不仅仅是被动地记录影像罢了,还设有全自动的人脸辨识系统。人类的操作员无法长时间盯着荧幕看,但电脑可以。如果政府要找你,你刚好经过摄像头23号,电脑便会警惕操作员,几分钟后警察突然围着你。
这样好吗?我不知道。现代人在公众场合必须更加自律,从公共安全的角度来看,似乎也无可厚非,毕竟如果没做坏事,好像也不必担忧什么——虽说我在马路边挖鼻屎的录影,收录在某政府部门云端的备份,我心里始终有点不舒服。
疑因不满遭长巴撞击 2男子涉嫌殴打司机

视频显示,在交通事故后,该巴士司机被2名男子袭击的画面。
(八打灵再也4日讯)疑因不满车辆在南北大道遭长途巴士撞击,两名本地男子怒气难平,涉嫌殴打巴士司机。警方接获投报后已展开调查。
居銮警区主任峇林指出,初步调查显示,这起事件涉及两名本地男子在交通事故后,疑似以暴力手段攻击一名本地长巴司机。
根据“大都市日报“,他说,涉案双方针对这起在周二中午约3时发生的事件,向警方作出3份投报。
警方援引《刑事法典》第324条文(持械伤人)及1959年《道路交通规则》第10条文展开调查。
这起事件也在社交媒体广泛流传。一段行车记录仪画面显示,巴士司机遭两名男子袭击的经过,引起舆论关注。此外,一张相信是巴士司机受伤的照片亦在网上曝光,显示其右手疑似遭物体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