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门市对比原材料/黄子伦

好些年前,珍珠奶茶店是遍地开花,现在又换成另一个形式了,就是各种特色南洋茶室。

好些门市的人潮纵使不是高峰时期也是络绎不绝,让我一些做餐饮业的朋友百思不得其解。许多人看到这些现象,都觉得开餐饮店是非常赚钱。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有研究表明,许多饮食集团或者企业,最赚钱并非门市生意而是原材料供应(这里不讨论加盟模式)。

真实与否,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商业逻辑来推敲一下。

不管一家公司怎么包装自己,门市经营说到底就是一门高固定成本的生意,也是服务业。不管你怎么开分店,每家分店都需要支付员工薪水、租金、水电等杂费。

店面要赚钱,就要有足够强大的客源。纵使是最热门的餐馆,他们所能招待的客人数量、翻桌率,以及每桌平均消费都是有上限,还没算食材过期和浪费等成本。

再加上,每家分店的营收都是有很大出入,常常都是拉长补短。的确,门店经营妥当的话,生意是很不错,不过,竞争、扩张等不确定因素依然很高。

不过,换作是原材料生产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它遵循的是制造业逻辑。

饮食原材料生产讲究的是配方符合标准与否、生产线是否稳定和有效率、员工的数量和分配是不是最优解。

由于效率容易衡量,因此,容易制定标准流程。从财务上,每增加多一名工人或者生产线,对其产出效率的计算是非常精准的。

最担心客户压价

当然,这种稳定的生意模式,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客户压价或者提出诸多要求。

如果厂商和门市是两家不同公司,前者在市场竞争情况下,自然会压低价格以拿到后者的订单。

但是,如果厂商和门市都是同一屋檐下,那么厂商就没有分销压力,而且也不需要担心客户要求多多,因为大家自己人,总会事先打声招呼。

这么一来,垂直整合的好处就出来了。厂商唯一要担心的是倘若门市遇到价格竞争,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倒回来逼厂商降价。

不过,只要门市的物品价格是市面上出了名的低,那么这个倒逼行为就不怎么会发生,厂商几乎是财源滚滚。

现在问题来了,换作你是老板,公司上市的话,你会让门市生意,还是原材料生产的业务上市?

 

 
 

 

反应

 

言论

关税暂缓是真缓?/黄子伦

就在全世界股市已经连续下跌了好几天,特朗普在星期三晚上突然松口,宣布决定将“对等关税政策”暂缓90天。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全球股市瞬间暴涨,纳斯达克指数甚至录得双位数的单日涨幅。更令人咋舌的是,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高喊:“现在是买入的好时机!”让人不禁怀疑,此君是否涉及内幕交易。

我们暂且搁置阴谋论,来猜测特朗普此举背后的真实意图。

从4月2日那张关税图表出炉后,全球市场一片震荡,股市普遍大跌。大家心知肚明,美国此番主要剑指中国。

中美过招互不相让

于是中美就此在关税上展开过招,轮番加码税率,互不相让。其间,特朗普多次放出“最后通牒”式的喊话,结果不出所料,中国并未买账。

不过,他又话锋一转,称自己“非常尊敬习近平”,并认为对方是“聪明人”,为谈判保留了回旋余地(虽然他的手下发言就没那么客气了)。

然而,谈判期限已过,中国依旧不让步,美股应声大跌。凑巧的是,美国财政部在此时拍卖价值580亿美元的3年期国债,结果国内反应冷淡,需求不振。这可能促使美国政府意识到,连一向被视为“零风险投资”的美债也开始遭遇市场动摇。

接着,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暂缓90天。对此有几种解读:

其一,从谈判角度看,一味强硬未必有效,毕竟痛觉会被麻痹。“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才可能让对手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心理循环中逐步崩溃。当然,这对国家机器未必管用。

其二,他可能未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或者部分国家愿意让步,但要求更长的决策期。

当然,也有可能两种原因兼而有之。

你可以说特朗普精明至极,每一步都算计周全;也可以认为他和幕僚愚不可及,临时抱佛脚。

但无论哪种看法,其对等关税政策的目的始终如一:要么接受美国的关税制度、要么将工厂迁至美国、要么购买美国国债(这一点尤为关键)。白宫文件对此早已写得清清楚楚。

从风险角度来看,对等关税政策并未解除,而这90天只是暂缓。

市场更希望“长痛不如短痛”,但特朗普也应该明白,虽然人们不会像对待“狼来了”的牧羊童那样轻视总统的言论,可反复反转的策略迟早会产生递减效应。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