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阅读科技新闻须审慎/一愚

日前一则科技新闻盛赞中国航天科工技师叶辉以手工精密加工,将工件研磨材料到纳米级,据说关键是善用巧劲,甚至工作将指纹磨平。

叶制作的钽片,只有特殊仪器才能检测。新闻里头身着无尘衣的中年男子,就在镜头前徒手磨啊磨。

一般人或许看着感动,但若对半导体相关稍有概念,多半哭笑不得。倘若徒手研磨精密材料可行,那就不必穿无尘衣。无尘衣一向是保护成品,不是人类。假使需要无尘衣,那就一定要戴手套,全身尽量包好包满。

徒手研磨精密材料,却又穿无尘衣,这就让人看不懂了。再者,人类肉眼无法看到纳米等级的事物,比如冠病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直径大约120纳米,手工能制作看不到的事物吗?

然而,这则新闻未必表示中国造假。说不定科学家在相关领域已有进展,希望与各界分享,但不想让同行(尤其是欧美)知晓技术突破的关键,于是遮遮掩掩地发布新闻。或许是以往的微雕,启发外行人灵感,却弄出可笑叙事,反成外界笑柄,得不偿失。微雕一个字的直径约为1毫米,相当于100万纳米。

隔行如隔山,尤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般人阅读科技新闻大抵惊讶赞叹,不太会质疑内容。可是偏偏始终有许多人滥用或误用科学牟利,比如能量水之类的,倘若无害且所费不多,或许不失为安慰剂,就当让顾客买到安心,也就罢了。

滥用科学牟利

不过部分骗局太过恶劣,像是几年前出版的《恶血》一书,披露美国“女版贾伯斯”,一时锋头无两的伊丽莎白霍姆斯崩毁的事件。

伊丽莎白宣称掌握一滴血就能检验多种疾病的技术,被视为预防医学的大跃进,她创立的公司金主争相投资,多位名人如马斯克、前国务卿、前国防部长、媒体大亨等竞相背书。年轻的她被视为成功典范,为国际风云人物。

多年后吹哨者揭发这个美梦自始至终都是诈欺,伊丽莎白根本没有血液检测疾病的技术,许多人失去大笔金钱;而过程中多位病患,因相信检验正常而延误治疗,更是让人难过。世人若未记取教训,难保日后不会再出现下一个伊丽莎白。

尽管一般人对科学所知不多,然而很多状况光凭常识就足以分辨,总之别盲信科技报道和科学家,其中或有夸大、误解之处,不可不慎。

反应

 

言论

琼瑶金句的当代诠释/一愚

华人爱情教主琼瑶离世,各地纷纷涌现与琼瑶作品的青春记忆,包括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显见她的影响超越国界、世代。

不过,昔日广为传诵的琼瑶金句,部分反而被新生代视为迷因,转为嘲讽批判。比如《一帘幽梦》:“你只是失去一条腿,而紫菱失去的是爱情。”。

绿萍、紫菱为姊妹,紫菱暗恋绿萍男友楚濂,后来楚濂与紫菱确定关系。楚濂下定决心与绿萍分手,载绿萍外出,谁知途中车祸,绿萍断了一腿,连带失去留学机会和舞蹈梦想。楚濂为了负责,只好与绿萍结婚,家族友人费云帆则娶了紫菱。

以上金句是费云帆与绿萍的对话。有人表示以前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不对,现在却觉得腿比爱情重要。

描写清代王府家庭故事的《新月格格》:“我是来加入这个家,不是来拆散这个家”,被说是最强小三宣言,但现代女性无法认同。

早与现代社会脱节

再说,如今各地的婚姻法亦禁止一夫多妻,这类旧时代或许习以为常的叙事,早与现代社会脱节。 

这并非琼瑶或琼瑶作品的问题,而是时光流转,人们终于走到作家、作品之前。

曾经引领风骚的艺文作品,相对显得落伍、保守,尤其是背景设定于旧时代的作品,倘若内容太过写实,势必距离现代观众太遥远,反而无法引发共鸣。

如何适切的弥合传统与现代,是创作者永恒的问题。 琼瑶作品依然在,然而时代气氛转变,确实会影响读者的评价。说不定有一天,一般读者不再追捧琼瑶作品,反而成为某些年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文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