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非华裔公仆学华语的动机/程慧敏

学习外语,对成年人来说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要学习华语这种有四声的语言,更是困难。但是,国家公共行政学院(INTAN)办的华语课程,从2014年到2016年间,收到的申请次数高达7891人次。

设置在EPSA(E-Pembelajaran Sektor Awam)的网上华语课程从2013年开始到2017年3月,参加的人数也高达7398人。国家公共行政学院的华语课程都是基础课程,凡是不谙华语的公务员,都可以根据他们的级别申请其中99巴仙是非华裔。那,为什么非华裔公务员对学习华语那么有兴趣呢?



第一,公务员在工作上需要与不谙马来语和英语的人接触,掌握华语能让工作更顺利。例如,不谙英语的中国游客入境我国时,移民官要查看游客的护照、机票等都需要花时间表达他们的要求。有时候甚至是无法沟通而需要其他人帮忙翻译才能完成检查的程序。所以如果移民官学懂了“护照”、“机票”、“排队”等的字眼,即使他们不能说整句的华语,这些单词也能够帮助他们表达意思,缩短办理手续的时间。

提升能力增加信心

第二,公务员想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未来做好准备。来学习华语的非华裔公务员认为,多懂一种语言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增加自己的信心。有些部门的公务员经常有机会到中国出差,例如,联邦农业促销局会派员到中国去推销马来西亚的农业产品,公务员懂一点华语,向中国人推销产品时也比较容易。

另外,有些部门经常要招待外国代表团,例如博物馆,旅游与文化部等。招待从中国或台湾来的外宾时,非华裔公务员能说上一两句华语,除了可以增加亲和感、表达诚意,更能加强个人的表现。

第三,有学习华语的环境。例如在华小工作的公务员,他们每天与华人相处,常常听到老师和学生们说华语。他们认为懂一点华语,在办理事务时可以跟华裔家长有更好的沟通。其次,有些非华裔公务员服务的地方居民以华人占大多数,能够说华语,将让他们更容易融入该地的华人社会,当然办起事来也会事半功倍。



另外,现在非华裔入华校就读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非华裔公务员把孩子送进华校就读,可是自己不懂华语,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有无从参与的感觉。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希望自己能懂一点华语,借着这些知识与孩子在学习生活上作互动。

非华裔公务员学习华语是值得鼓励的,因为通过语言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升办公能力,另一方面则可增加非华裔对华族文化的了解,散发对华族的善意,缔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作者为国家公共行政学院高级训练顾问)

程慧敏

反应

 

言论

中国冲击的机遇/南洋社论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11月间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高端访谈》专访时,称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个“珍视友情,内心充满热忱的国家领导”,还说他“对像马亚西亚的小国给予充分尊重”。

安华强调将继续致力与中国经贸投资的合作,将合作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数字化、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绿色能源等高科技产业。

在当前世界局势动荡,中美战略博弈持续升级之际,安华倚重的却是与中国睦邻友好、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

因为马中建交50年,双边贸易额不断创新高,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及达成签署协议后,将加强市场对接,扩大合作和增速发展。

中国仍不断创新记录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还是那个移山倒海,疲于奔命的中国;2024年结束前,中国仍不断创新记录。

全长22.13公里,贯通新疆天山南北的天山胜利隧道,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建成;时速400公里的高铁成功亮相后,还在加紧研发时速达1000公里的新一代“超级高铁”。

当美国散播“二次冲击”的中国威胁论,挑拨其他国家“去风险化”及“去中国化”时,与中国邻近的东盟各国,奉行等距外交政策的马来西亚,要与不断变动中的中国好好相处,更要抓紧此战略机遇,推进变革与转型。

中国的第一次冲击,是中国制造的低端消费品像海啸般席卷世界;中国的二次冲击, 是以新能源、电动汽车及信息科技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制造再席卷而来;然而借助中国的绿色能源部署,可以帮助我们加速绿色转型。

符合国家利益战略

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金砖国家产业优势的互补合作,还能促进马中双边产业互联体系;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科技创新伙伴关系,更能帮助我们提升竞争力,促进创新升级。

与中国友好是正确及符合国家利益的战略,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要同步推进体制改革,就必须遏制投机政客恣意制造争议和问题纷扰,趁机喧闹任意操弄“中国恐惧症”,破坏团结与社会和谐。

日本人在《激流中国》让人看到“翻涌着潜流”的中国;韩国人在《超级中国》让人看到惊叹的中国, 还有外国摄影家在《镜观中国》那让人惊讶的视觉中国;我们还得从中国的冲击,抓紧机遇,阔步前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