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好安静/章龙炎
第15届全国大选后成立的“团结政府”,对我国政治是好事还是坏事还言之过早。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国阵时期异常努力“监督”政府的非政府组织,变得非常驯,而且在“团结政府”成立之前的它们斗争的很多“重大课题”,好像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
即使“团结政府”也包括国阵,这些非政府组织却不像以前那样“敢怒敢言敢行”。
我看到的其中一点是,这些非政府组织敢对“团结政府”指指点点,会发现在网上被许多昔日的支持者变成今日的严厉批评者“霸凌”而很无助,唯有选择此时无声胜有声。
简单的说,非政府组织作为利益团体或者压力团体,主要职能是影响政府的政策。
非政府组织可以和政府配合,达到影响政府政策的目的,但不是与政党共舞,打倒有关政党的对手。
但是,好像净选盟、律师公会、绿色盛会、人民之声,甚至是隆雪华堂等等,扮演的却是非国阵政党联盟的“打手“,与非国阵政党联盟跳探戈。
为达执政目标不择手段
政党的最终目标是要执政。为了达到执政的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不管谁当政府,非政府组织根据它们个别斗争目标,向政府施压制定它们所诉求的政策。
简单的说,非政府组织是一国之政治过程和政府治理的一股制衡力量,与政党的斗争目标是有根本差别的。
所以,拿督斯里安华还有他的盟友曾誓言旦旦反对首相兼任财长,不委任有官司者进入内阁,为内阁瘦身等等,在我看来就是政治花招。
这与安华甚至是任何政府首脑的个人格局有密切关系,还有重要的是太多客观的制约因素。普通老百姓不懂情有可原,非政府组织的领袖不明白或者明白了还是选择与政党跳探戈,就不配称为非政府组织。更适合的名称是某某政党的外围组织。至少,我看到的这些组织之前的各种行为,让希盟的支持者产生这样的印象。
因此,这些非政府组织把矛头对准“团结政府”,会被有些“铁粉”视为不当的行为,因为国阵和希盟现在是一家亲,纠缠往事无助于新政府专注经济。
这是和稀泥,“铁粉”与政客讲原则没什么差别。“铁粉”以不选时间,一天24小时小事化大,还无中生有,那里会要非政府组织专注经济发展?
即使如此,我觉得以前喜爱炒作某些课题的希盟,特别是行动党的“铁粉”,在安华当首相后已经在心理和情绪上被“招安”,是让过去10多年无事不政治化的氛围成为过去的好时机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以前被视为不中立的非政府组织亟需为自己正名,以做到名正言顺。言顺,事才有可能成,名副其实地扮演制衡的角色,而不是某些政党的马前卒。
扣章难扣人心/章龙炎
教育部从4月21日开始,在所辖学校推行学生佩戴“辉煌条纹”(Jalur Gemilang)扣章的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立意虽高,恐难达效。
此措施公布时,已引发舆论热议。最大争议,在于佩戴国旗扣章是否真能激发爱国情操。针对质疑,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回应称,邻国早已推行类似做法,既然我国教育部还免费提供,学生佩戴即可,何必大惊小怪。
据我所知,即使有国家规定学生佩戴国旗标志,也极少像我国这样一刀切地广泛推行。至于所谓“邻国已落实”的说法,尚无具体根据。
退一步说,即便属实,盲目跟风、照搬照抄是否合宜,值得思考。
教育部“免费提供”的说法,表面看似无懈可击,实际上谁都知道,这笔开支最终还是由纳税人承担。
应严肃推行严格监督
“又不是麻烦的事”这句话,更令人玩味。如果教育部确实认为佩戴扣章可以有效培养爱国情操,那理应严肃推行、严格监督。若目标重要,即使再麻烦,学生也该执行到位,不能一面说“教育”,一面怕“麻烦”。
首相这番话,透露出的并非对爱国情操培养的信心,倒更像是对质疑声音的急躁和不耐烦。
从另一个角度看,以佩戴国旗扣章来激发爱国情操,本就是个伪命题。这种做法实际上忽视了许多更深层、有效的爱国教育方式,如歌曲(包括国歌与爱国曲)和影视作品等。
以我在政府学校的求学经验为例,周会上升旗、唱国歌,确实对激发民族认同感有帮助。但这也有前提:学生必须记住歌词、理解歌词背后的意义。
上世纪80至90年代,不少爱国歌曲在广播电视上日复一日地播放,有些旋律至今仍能哼唱。政府何不重新筛选部分经典爱国歌曲,在国营电台与电视台定时播送?
无论是歌曲还是影视作品,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长期熏陶人心。但即使如此,成效仍取决于国民对国家的情感认同。正如有人曾说:“我爱马来西亚,可是马来西亚爱我吗?”
这类感慨,虽有将国家与政府混为一谈之嫌,却也反映现实中政府政策对国民认同的实际影响。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往往也是对政府施政感受的折射。
执政者固然有责任维持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也有义务凝聚人民的归属感。但若对公众合理质疑置若罔闻,甚至视之为挑衅,其实是在混淆“爱国”与“护政”的界线。
安华回应佩戴扣章争议的态度,延续他一贯的“模糊战略”。他并未正面回应佩戴是否能真正激发爱国情操这个根本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人民早已熟悉类似政策“一时热”的循环,三分钟热度,终归冷却。
更矛盾的是,教育部长法丽娜还强调:学生若未佩戴扣章,将不会受到任何惩罚。这话什么意思?若无惩罚,何不坦然鼓励学生自愿佩戴?这才是真正的“不是麻烦的事”。况且,强扭的瓜,终究不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