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香港不是“公共租界”/翁诗杰

中国通过中央人大立法制定《港区国安法》,以杜绝国家安全隐患、国家分裂与保障香港特区的法治和繁荣,本属内政,却引起国际关注,乃至争议、谴责、制裁,诚然已臻无限上纲,公然干预中国内政的地步。

撇开意识形态和民族情结不谈,就事论事,何以中国主权下的一个自治区寻求“国安立法”,就有伤害西方国家所谓的“国际利益”之虞,而美国国会一再立法,公然干预他国内政,甚至是境外执法,难道就可以为所欲为、无碍国际观瞻了吗?这种“偏盲”式的论述博弈,如果卸除了霸权的武装,是完全不堪一击的。

美国与一众盟友对香港国安立法的反应之大、动作之多,恰好暴露出他们惯性滥用港区自由、各有所图,包括敌意颠覆的狐狸尾巴。

它们含糊其词所谓的“利益”,既然与经贸沾不上边,唯一可能的只有政治上难以言喻的潜在利益了。这似乎契合长久以来这些国家打从骨子里视香港为“公共租界”的心态。

回归大陆之前,殖民地的香港,只有英国主子暨一众盟国的利益,毫无“国安”可言。回归后,北京碍于“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承诺,即使“国安”属内政,也不敢贸然造次。因此,国安层面还是“萧规曹随”,一切照旧。

备受肘制的特区港府,在国安上的不设防,不单让“东方之珠”继续成为各国情治单位进驻操作的沃土,还变本加厉成为仇华、反华势力培植港独的基地。

从中国当前的国安利益来看,这迟来的国安立法总算在法源上封堵了香港回归后的国安缺口,可说是对国安隐患的一项严肃整治。

一国两制非“国中有国”

这项备受争议的立法,已令他们意识到本身在港操作的情资搜集管道从此将难以为继。无计可施之余,他们只能选择大放厥词、危言耸听,以本身的政治情资利益绑架香港特区的“两制”,借此在国际舞台极尽歪曲乃至丑化“一国两制”的能事。

香港特区现有的“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并不等同可以姑息境内外势力里应外合,在港区本土进行暴力恐怖活动、挑战法治底线、摧毁民生经济。这种“自残”行为,既不符合香港的《基本法》,也不见容于任何一个多党代议制的民主治理体制。

即使是在美国、欧洲、英联邦等国家,打、砸、抢、烧的组织性暴乱,也从来不曾受到民主的宽待放纵,更不会誉之为“美丽的风景线”,极尽鼓动的能事!这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主权与领土完整,说是明目张胆的挑战,一点也不为过。

毕竟世界上任何一国就国安需要立法,向来均属国家主权范畴,乃国家内政,其他国家无论基于任何利益理由, 都根本没有置啄干预的权力。

国家安全是一国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攸关国家的核心利益,有其不容逾越的红线。这是普世的惯例,不可能也不应该唯中国例外。

所谓“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承诺,并不是加诸于中国的金箍咒,这独特的治理模式,并不等同“国中有国”。它也同样不能以典当国家安全与主权完整,作为交换条件。

这次的《港区国安法》由中国中央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亲自操刀,西方媒体与一些标榜民主的香港政客无限上纲,直嚷此举旨在“绕过香港民意”云云。

方便外势予取予夺

其实正本清源,不争的客观事实是,特区港府本已获得中央赋权自行为“港区国安”把关立法。无奈香港回归以来,一直迟迟不能根据《基本法》23条立法。平心而论,这条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以尊重香港民意为出发,因此才把立法的主动权赋予香港特区,并写入《基本法》。

放眼世界,没有哪一国的“国家安全法”不是由中央立法,并覆盖全国,包括自治区在内。2003年,香港特区立法会反对派无限上纲动员反对,港府为了安抚汹涌民情,将之搁置,即已意味着自我放弃手中的立法权力。

此后,爆发2014年“占中风波” 与2019年“修例风波”的事实证明,当年拒绝23条,个中原因是反对势力“泛民派”刻意要跟外部势力唱和。

前不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更是直白声称:23条会危害美国在港利益。这话已道尽了真相。换句话说,当年本土政客在西方集团的蛊惑鼓动下,打着捍卫民主自由的旗号,坚决不让香港立法23条,原来就是要在中国香港留个国安缺口,方便外部势力予取予夺,左右特区政府的治理。

这种形同港人粤俚中所谓的“无掩鸡笼”,正好是当年上海“公共租界”的翻版。它契合西方集团的共同利益所需。

《港区国安法》正式立法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暴跳如雷、咆哮有加,所体现的绝不是出自“替天行道”的义愤,那充其量只是部分港人一厢情愿的想像。更贴切的说,那是戳穿“公共租界”幻梦后,所招惹的“抓狂”反应。

值此当儿,听言观行,这只是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的揷曲,还成不了主轴。

(作者为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

反应

 

要闻

陆兆福:增进相互了解 马中文化交流很重要

(吉隆坡17日讯)交通部长陆兆福认为,马中建交50周年庆之际,马中两国不仅仅在经贸、政治上的交流要不断加强,更重要的是鼓励更多文化的互相交流。

他指出,中国总理李强上个月官访大马,反映马中关系会更好更强,而两国领导人也达到共识,尤其是经济、贸易、政治上的来往和合作要不停地加强。

“两国领导人也特别指出,要鼓励更多人文的角度,尤其是互相理解两国人文、文化等。这是非常重要的。”

马中文化艺术展开幕

他今日为马中建交50周年 - 中国马来西亚文化交流艺术展主持开幕仪式时,在致词时这么说。

陆兆福也提到今天的活动特别意义深长,有马中两国来自不同地方的艺术家一起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因为我们除了要互相做生意,也需要互相了解各方的文化。”

他强调,马中两国也鼓励彼此人民互相来往,这也是两国政府早前落实免签政策的用意,让彼此的人民互相拜访。

中国游客可自动通关

他指出,我国政府也鼓励更多中国游客来马,所以在国际机场也简化中国游客入境程序,包括不需前往移民厅柜台,透过自动通关闸门人境。

“这项便利本来只是给大马公民,现在因为马中关系友好,我们也让中国游客享有这个便利,也就是我们希望促成(两国人民间)更多的来往。”

他也提到政府对政府方面肯定有更多交流,但他希望民间团体也多办活动,让人文的脚印也可做得更多。

翁诗杰:马中关系创高峰

马来西亚中国丝路商会总会长丹斯里翁诗杰希望,在庆贺马中建交50周年的里程碑上,我国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两国人民的关系推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他解释,我国除了政府对等的一轨外交,国民之间互动的二轨外交也是应该发力的地方。

他说,两国的关系不应只局限于某一个面向、维度,或仅限于经济上的合作。

“除了书画,我相信我们还有很多的抓手,能够让我们进一步的去发力。”

他也提到,根据《汉书》记载,在汉朝,即公元1世纪的时候,已经有中国人踏上这片马来土地,距离目前已有2000年的历史。

他指出,2000年历史当中的50年只能说是沧海一粟,但这已有相当充实的内容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地推展人民之间的交往。

“人民之间的交往,我相信大家应该意识到就是,在当前这么一个百年未得一遇的变局当中,尤其显得重要。”

出席者计有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常珊、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常务主任李欣、副秘书长颜跃进、马来西亚海上丝绸之路协会署理会长拿督邓海强、东盟白手兴家基金会发起人石惠、马来西亚书艺总会总会长黄瑞庆、马来西亚美术家协会总秘书张美芳以及中马学盟国际理事会理事长陈志鸿等。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