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香港特首人选须有财经及全球视野/魏开星

香港政府3月25日宣布,行政长官选举于5月8日举行;从4月3日起接受提名,直到同月16日结束。在新的选举制度之下,每名候选人必须获得不少于188名选举委员会委员提名,其中包括选委会的5个界别中、每个界别不少于15名选举委员。其实,在4月3日之前,已有民间人士冼国林、民建联前成员胡世全及前保安员赖红梅宣布参选特首。坦率地说,到目前为止,“真命天子”尚未现身。

林郑月娥不受看好

因离接受提名期临近,坊间与舆论开始揣测热门人选。比如,前特首梁振英、现任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保安司司长邓炳强及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等等。这其中为何没有现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第一,中国的中央政府至今未有对她连任的明示或暗示;第二,在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阶段,香港发生第五波冠病疫情大爆发。作为特首的林郑月娥应该要有所担当。故此,外界普遍不看好她的连任。

香港目前的疫情依然严峻,即使到了今年7月1日即下一届政府履职时,第五波疫情也未必会结束。有鉴于此,笔者以为,新的特首应该在现任官员中诞生,才有利于政策的延续,尤其是冠病疫情的防控。若以此作为最重要的标准来衡量下一位行政长官人选,前特首梁振英就没有优势了。虽然现在看来,梁在位那几年在处事果断、保持政策的一贯性等方面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但是香港毕竟已经不是4年前的香港了。因此,让梁“回锅”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那么,在现任3个司长中选,哪个最理想呢?李家超与邓炳强其实只是一个类型,就是纪律部队出身。他们的上位在于2019年面对“黑暴”事件的应对得当与立场坚定,带领香港警队起到稳定局面的作用;还有,在抗击疫情中,由于特区政府政务官的执行力被认为欠缺,因此纪律部队被赋予强制执行的使命。于是,李家超与邓炳强被看高一线,被部分港人认为能够带领香港从乱及治、由治到兴的艰难转型。同时,《港区国安法》后,本地的23条立法将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作为《港区国安法》的重要执行机构之一,纪律部队的首长更能体认到23条立法如何才能与《港区国安法》相辅相成。

财政司长最佳人选

不过,笔者倒认为,现任的财政司长陈茂波才是最佳人选。理由如下:

首先,陈作为财政司长这几年,除了替政府理财外,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花钱”。这不是因为他不会干别的,而是形势所逼。自2019年夏季开始,香港闹“黑暴”,经济、民生、商业等大受打击;好不容易到了2020年,冠病疫情又起。疫情反反复复,香港赖以生存的旅游、航运、零售、餐饮及与内地的经贸往来等,无一例外地遭受重创。期间,为了拯救中小企业,刺激本地消费,特区政府拿出几千亿的财政储备用于对停顿企业的补助、对失业劳工的津贴,更是给全港成年永久居民直接发钱,每人1万港币;政府还给每人发了5000元的电子消费券等等。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香港的民生困顿、商业萧条,也稳定了社会。这点财政司亲历其中,积累了经验。现在,香港正处于第五波疫情的水深火热之中,今年7月1日上任的新特首,首要工作仍然是抗疫情、保民生。

其次,疫情过后,复苏经济、回归民生常态、向解决深层次的方向迈进,相信是第六届特区政府的重要使命。除了应付短期目标──疫后恢复之外,长期的产业规划、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北部都会区的落实等等,显然是极其艰巨的任务。在经济议题优先的形势面前,若特首由一个体制内的现任财经官员来担任,政府施政是否会更加轻车熟路?相反,23条立法显然不是第六届政府开始时最紧迫需要解决的议题了。

再次,从外部环境看,中美关系因俄乌战争将更为紧张;投射在经济领域,中美经贸竞争将更加尖锐化、复杂化及长期化。美方贸易代表戴琪3月30日对国会表示,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重新校准美中贸易关系。显然特朗普时代针对中国强征关税的方式,即使不是伤及自身,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新政府眼里的美中贸易关系应该怎样?目前还不知晓。作为连接中外的关键节点,如何协助国家缓和与规避来自美国等西方的经贸压力及其风险,是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特别行政区的应有之义。港交所日前提出三大发展战略,将“连接中国与世界”摆在了首位,体现了香港的重要定位。比如,关于美国打击报复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中概股,香港可作为被摘牌之后的中国赴美上市企业的第二上市首选之地,做好它们一旦撤离美国市场后的服务。

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高科技与金融领域可能对中国的抵制、竞争及脱钩,香港可扮演的角色更加吃重。中国政府想必对此给予厚望。香港被要求对此有所作为。还有,美方正在谋划组建印太经济联盟,台湾地区与韩国等因其半导体产业的优势,或被美方优先考虑;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在亚太区产业链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也将成为美国的争取对象。为巩固与加强中国内地与东亚地区的产业链,香港可凭借与上述国家与地区的经贸与金融往来,在其中发挥作用。故此,香港作为独立经济体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只是时间问题。

总之,香港在世界在中国都是一个“经济之都”,而不是“政治之都”。

作为特区政府的“首脑”,具备全球视野及财经才干是否更为重要呢?

反应

 

国际

人才计划吸引18万人申请 港录取7万专才移居

(香港6日讯)香港特首李家超6日表示,过去1年有超过18万人透过各种输入人才计划申请赴港,至今已有7万人移居香港。 

官方香港电台报道,李家超在一项创新科技高峰会上发表视讯讲话时,公布了上述最新数字。 

他说,当前移居香港的外地人才数目已超过港府最初订定的3万5000人的目标。 

他并说,港府去年起致力吸引生命科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公司赴港发展,过去1年已促成30家相关重点企业在港落户或扩大业务,投资金额接近40亿美元(约187亿令吉),创造了1万个就业职位。 

香港近年历经反对修订《逃犯条例》运动和冠病疫情冲击,过去两年出现移民潮,不少当地专才举家离港,另有跨国企业把总部搬离香港,海外人才和资金同时撤离。 

李家超去年中上任后,推出多项措施吸引海外人才赴港,而根据政府官员此前公布的信息,这些人才主要来自中国。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