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哈迪半世纪传奇/谢诗坚

马哈迪其实在巫统成立时(1946),已是普通党员,但仍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他在1964年首次参加国会选举而胜出,开启了他的政治人生。

在他进入国会后,就与对手李光耀在国会有了激辩(当时新加坡仍未脱离马来西亚联邦)。他的尖锐言论引起李光耀注意。



在李光耀回忆录中,他提到马哈迪在国会辩论时,对行动党的攻击达到高潮,形容人民行动党是亲华人,有共产倾向,也是反马来人的。在工业方面,人民行动党的政策是仅仅鼓励马来人当劳工,而不让他们有投资便利。

李光耀随即驳斥马哈迪的说法,他说“在10年内我们就会培养出新一代马来人,他们受过教育,懂得科技和管理现代工业。”

马哈迪也在他的回忆录(医生当家)中这样形容李光耀:“李光耀的态度和野心,与马来西亚的执政党(的政策)背道而驰。在1964年的大选中(指马来西亚),他尝试成为马来西亚华裔的领导者。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取代马华(在联盟)的地位。”

与李光耀注定是对手

接着他又形容行动党在大选中只赢得一个国席(参选9席),以致要取代马华成为巫统的合作伙伴,彻底失败了。而该党所说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口号并不如李光耀预期中的受落。



可以说,从60年代开始,李光耀和马哈迪注定成为“对手”而不是“同志”了。

果然在1965年,因李光耀与联盟领导人的骂战升级,也就使到联盟决定让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这并非李光耀所愿,但新加坡人民则表示欢迎和接受)。

令人诧异的是,马哈迪参加1969年大选时,竟在阴沟里翻船,败给回教党。这是他难以接受的成绩。

5月10日大选成绩揭晓后的第三天,即5月13日,一场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在吉隆坡爆发,局势非常严竣,政府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史称“5·13”事件),继之,东姑虽仍是首相,但其副手敦拉萨已全面掌控政权。

此时,感到失落与不满的马哈迪,针对陈修信表示马华不加入内阁事件明确评论,马华不应留在政府内。

他的言论见报后,东姑在6月6日致函马哈迪,说后者的言论使事情变得更糟糕,乃劝马哈迪耐心等待国家恢复常态,不要再引发事端。

约莫10天后,马哈迪在6月17日回复东姑函件中指责东姑是导致联盟陷入危机的罪魁祸首,因而促东姑下台。当马哈迪的信件曝光后,震惊整个国家。

名著被东姑列为禁书

在恼羞成怒下,东姑于7月12日通过巫统最高理事会将马哈迪开除出党。及后马哈迪又出版名著《马来人的困境》,字里行间也指责东姑未能改善马来人的生活和待遇。但这本书一出版(1970年)就被东姑列为禁书。

离开巫统未超过两年,马哈迪又“英雄式”地重回巫统怀抱(1971),在拉萨首相(1970年出任第二任首相)的扶持下,马哈迪重新活跃于巫统党内。

1974年马哈迪时来运转。在大选中重任国会议员后,即被拉萨委任为教育部长。有了官职在身,马哈迪在1975年的党选中当选副主席之一,另两人是嘉化峇峇与东姑拉沙里。

当拉萨于1976年病逝,而胡先翁上位后,他出乎意料的,选中马哈迪而不是热门人物东姑拉沙里为副揆。

1981年当胡先翁决定退休,身为副揆的马哈迪也就明正言顺地成为第四任首相。马哈迪的强势政治也在政府和党内造成不同程度的震荡。比如1983年的修宪,对统治者的权力作了些限制、借用慕沙希淡击退拉沙里,使后者未能当上副首相。

1987年的党选,拉沙里与慕沙希淡连手攻打马哈迪的阵营,结果败下阵来。

在无从选择下,拉沙里另起炉灶(1989),成立46精神党,全面地参加1990年大选,企图夺下中央执政权。无奈时不与人,拉沙里只得认命。

从政54年永不言退

1998年巫统斗争升级,马哈迪亲手开除其“宠儿”安华,并在不久后,安华被提控上法庭不得保释。

虽然马哈迪在2003年退休,把棒子交给阿都拉。但在2008年大选过后,因为国阵受到重创,也给马哈迪一个强烈理由迫使阿都拉下台。当2009年纳吉取代阿都拉成为第六任首相后,马哈迪也重回巫统。

但在2013年的大选后,马哈迪又发现纳吉战绩不佳,加上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案件不断积累和爆开内幕,也就出现了马哈迪临老(91岁高龄)再重出江湖,与慕尤丁共组新党——马来西亚土著团结党,明显冲着纳吉及巫统而来。

从1964年从政以来到今天的第54个年头,马哈迪在政坛上似乎永不言退。他的思维造就了他不断地斗争和不断地抨击他认为不称职的领袖。也因为他的心态与性格使然,这一回马哈迪钉上了纳吉。

这种斗争结局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要承认的是在这半个世纪,马哈迪仍然是政坛翻云覆雨的高手。

 

 
 

 

反应

 

言论

一对难兄难弟/谢诗坚博士

今天,两个曾经雄霸一方的华基政党——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已经迷失在政治十字路口。

民政党自从2008年输掉槟州政权后,再于2013年及2018年的大选中一无所获,成了没有国会议员的政党。

在当时变化多端的政局中,民政党做出了它的选择,那就是脱离国阵,然而,它敲错了门投错胎,一头栽进国盟怀抱。

这一决定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因为民政没有本钱向国盟讨价还价,也不能借慕尤丁的匡助,起死回生。

民政党算是自取其辱,不但土团党保不了它,当前国盟实际的主导者——伊斯兰党也无心拉它一把,干脆把它当成一个不起眼的政党。

民政两头不到岸

这样一来,民政党已迷失了方向。离开国盟是死路一条,自力更生,更是找不到再生的机会。民政的失策变成两头不到岸。

再者,行动党更不会放民政一马,让它有机会再探出头来。

另一方面,最可怜的是曾经是一大党的马华,风光了几十年,到头来变得几乎一无所有。

就马华来说,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华基政党,在1949年成立后,曾是华社的代表,但经过一连串的考验,不但后劲不继,而且一届不如一届,从拥有至少31名国会议员的政党,到如今只剩下2名国会议员,没有入阁。

今天,我们同样看到马华宁可生存在国阵之间,但明知行动党不会让步,马华又期望什么奇迹出现呢?

如果大选来临,马华依然故我,仍然是分到一到两席,那这个政党的存在就比较有问题了。

我们感到纳闷的是,马华认为除非巫统离开国阵,否则马华不会离开国阵。在巫统拥有6名部长,魏家祥又如何促成巫统与马华共进退?

现在看来,马华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是被困死在国阵中。当别人在飞黄腾达时,它却在一旁哭泣。其二是不妨选用七十年代林建寿的招数,敢敢豁出去,来一个鱼死网破,或与民政连成一气,做最后的斗争,看看能否翻身?否则马华和民政拿什么来翻身?

虽然马华和民政是两个不同的政党,但它们的命运已被绑在一起,成了难兄难弟。如今要改变命运,也就只能靠自己。政治的残酷就是这样。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