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哈迪和李克强的书信往来/张其豪

正当首相敦马哈迪医生预期于本月17至21日展开历史性“访华之旅”,准备和中国最高领导人会面之前,首相特使敦达因在7月间的访华,以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最近的访马,都可说是进行得非常顺利,并取得积极的“暖身成果”。

其中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马中的这两位“特使”,同时也扮演了“高级信差”的角色。



首先是7月18日下午,达因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把马哈迪的亲笔信,亲手呈交给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隔了14天,即8月1日上午,王毅在吉隆坡布城首相署,把李克强的亲笔覆函 ,亲手呈交给马哈迪。人未到、面未见,却先来个一来一往的通信。像这样的国与国最高领导人之间的亲切外交手法,除了相当罕见,更让人觉得这似乎体现出另一层次的“好朋友”交情。

事实上,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5·09”变天后,马哈迪于“5·10”大局已定的晚上9时30分,在国家皇宫宣誓就任我国第七任首相,领导新政府之后,李克强总理在第二天即代表中国政府发出贺电,祝贺马哈迪出任首相,并表示他是马来西亚和本区域资深政治家,为大马和东盟发展、为马中关系和东亚合作作出了积极重要贡献。

至于马哈迪通过达因致给李克强的信中,则表明新政府将继续致力于保持对华的友好关系,愿意推动和深化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欢迎中国企业来马投资兴业,并对两国关系发展前景感到乐观。



笔者认为,马、中两国高官特使,在首相访华之前的上述互访会面和安排,是特殊而充满温情的。

我曾经在王毅访马前,以马中友好协会秘书长身分发文表示欢迎,并深信其到访必定就两国关系和安排两国最高领导人北京会面等,达到圆满成果。

高度重视敦马访华

事实上,这是王毅第3次访马,他曾经在2013年和2015年,以中国外交部长身分前来,这一次更是他在今年3月出任更高级别的中国国务委员后,首次以国务委员(兼外长)身分前来我国。显示出中国对马哈迪这次访华的高度重视。

这位在国际上充满魄力,对西方强权时以敢怒敢言见称的中国外交强人,是在7月31日至8月1日访马两天,在紧凑行程中除了和马哈迪之外,也分别和副首相拿督斯里旺阿兹莎、之前被委派访华的首相特使敦达因、外交部长拿督赛夫丁阿都拉、经济事务部长拿督斯里阿兹敏、财政部长林冠英、交通部长陆兆福及多名副部长等会面,气氛友好融洽。

尤其是次日和马哈迪首相的会面中,原本预定时间是半句钟,结果两人相信兴致高竟谈了一句半钟而超时,导致过后有关方面原本已经安排在布城一家酒店的王毅新闻发布会被逼临时取消,因为他得赶飞机到新加坡出席中国和东盟外长会议。

尽管来马之行匆匆,但就像达因访华一样,王毅已经取得重大的外交成果。

马哈迪在接见王毅时说,他期待很快能够访问中国,以展示大马新政府向前推进马中关系决心。

王毅则说,此行主要是向两国和国际社会放出明确讯息,即中国高度重视马来西亚,并愿意继续奉行对马友好政策,深化两国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随着达因和王毅之后,我们更期待的是93岁的马哈迪在北京,和65岁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63岁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历史性会面,并深信必定能取得更巨大成果,为马、中关系掀开新页。

反应

 

德国之声

那些年中国总理记者会的“金句”

(北京6日讯)今年的中国全国人大尚未开幕,中国官方就发布了会后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的消息。已有30多年历史的总理记者会一直被视为两会重头戏,既是中国总理的高光时刻,又是外界了解中国领导人个人风格的难得机会,有时甚至很有料。

中国已故总理李克强2020年5月28日在当年推迟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闭幕记者会上说:“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没有就业那就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李克强的“数字经”

2020年正值习近平要求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最后一年。当局大力宣扬“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在这个时候,李克强爆出“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这样的拒绝粉饰太平的数字,无疑让牺牲民生,执意推进新冠清零政策的习近平脸上无光。

李克强不止一次在总理记者会上揭露问题,在2019年3月15日的人大记者会上,李克强也透露了一个涉及民生的重要数字,他说:“我们的医保虽然覆盖全民,但是水平不高。尤其是我们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5万元(人民币),遇到大病靠自己扛是很难的。”

温家宝的“名言警句”

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担任总理的温家宝被视为擅长以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风格打温情牌,回答记者提问时总是旁征博引、名言警句信手拈来。

在2003年“两会”记者会上,新出炉的总理温家宝坦言“当好中国的总理不容易”。他还引用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表达自己不顾个人安危,一心报国的心愿。谈两岸关系时,温家宝引用了国民党元老、书法名家于右任的《望大陆》中的诗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作为时任总理在他的最后一次记者会上罕见地正面谈论政治改革问题,并告诫警惕文革复辟。他说,“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

温家宝的这番话没有成为先声,而是成为绝响。作为中共二号人物,温家宝多次呼吁政改,但却无法推动政改。现如今,人们看到,温家宝担心的这些问题正在葬送中共提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成果。

朱镕基的“自嘲”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总理的朱镕基语言朴素通俗,也不乏幽默,甚至敢于自嘲。

在人大闭幕后的记者会上,他曾被问道:“人们称您为‘经济沙皇’等,您对此有何感想?”朱镕基直言“我不高兴”,并表示:“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谈到反腐决心,他说,“我准备了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给贪官,一口留给自己”。

2001年3月15日朱镕基在人大闭幕记者会上回答关于退休之后做什么的提问时说:“我是很佩服你们新闻记者的执着和毅力,总是要把这个问题追个水落石出,但是我刚才已经讲过了,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答案,我怎么回答你呢?至于我本人,除了我确实是在埋头苦干地干工作以外,我没有什么优点,我不希望别人学习我,特别是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那就更不要学习我。”

李鹏的“严谨”

据中国官媒报道,1987年11月担任代总理、1988年4月至1998年3月担任总理的李鹏在1988年4月13日举行的人大记者会上被记者请求谈谈人生信条。李鹏回答说,“我非常欣赏实事求是这句话,希望做事情不做则已,一旦要做,就要把它做到底。”

在这次记者会上,李鹏还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包括铁道部部长丁关根辞职、对知识分子的所谓“压制、镇压”和所谓的总书记与总理“在改革问题上有分歧”等各方面问题。据中国媒体当时报道,针对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提出的关于他和周恩来的所谓“特殊关系”问题,李鹏坦然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背景,做了澄清。中国官媒称,一位外国记者评价李鹏总理很“严谨”。

在1993年3月31日的记者上,有记者向李鹏提问,“在今后五年任期内,您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主要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李鹏回答说,“我们要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特别要关心那些现在还没有解决温饱的群众的生活。”

李强的“绝唱”

现任总理李强2023年3月在人大会议上被任命总理,之后的人大闭幕记者会成为其“首秀”。中国媒体当时还以海报形式摘录其金句做宣传。谈中国经济前景时,李强说,“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谈民营企业时,他称,“民营经济一定是大有可为的。”谈人口问题时,李强说:“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谈政府施政,这位新任政府总理表示,“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特别是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这次记者会上,李强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中国官方3月4日在人大开幕前一天宣布,“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如无特殊情况,本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这一消息意味着,除非出现官方语境中讳莫如深的“特殊情况”,2023年在人大记者会上的首秀已成为李强作为中国位列第二的领导人的绝唱,30多年来总理记者会金句频出的历史从此翻篇。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